第238章 硬币和银行(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方佳丽对于周宇交给他的替延寿教教众找家人的任务很上心,想了些办法,有的有些幼稚,但至少她在想办法和施行的过程中积累了经验,知道了一些做事的方式方法。
  先是分清要找的亲人家属是男女,然后岁数在哪个年龄段。20-30岁之间,还是35-45之间这种的,以10年为跨度登记。
  然后对应登记找和被找的双方资料,按姓再来细分。
  比如要找女性、30-40岁、姓林的人,那就在这个登记好的本子里找更确切的名字或者外貌特征、口音特征、地域特征,如果还找不到就是找不到。
  而要登记寻找方的资料简单,可是被寻找方的资料就难了,需要巨大的数据库来提供支持。
  方佳丽虽然想好了办法,但却苦恼于根本没有这方面的资料可以查找。她觉得这种事就算是官府也做不到。
  周宇听了她的苦恼之后,觉得延寿教已经发展到这个地步了,也可以尝试着做两件事。
  一个是给每个延寿教的人发放一个身份证件,用处很广很大,最起码登记了身份证件之后,就等于延寿教里有他们的资料和唯一识别数字码了。
  并且因为有计算机帮助,延寿教获取的数据将不会丢失,万一发生偷改信息的事件,也可以从计算机里进行追溯。
  另一个就是发行延寿教内部使用的金属货币。
  因为延寿教内部现在发出的月钱数量多了,有不少正在往社会上流动,但也有不少人想要储蓄起来。
  那么仅凭贵金属本身价值的货币有时候太重了,而且有时候不易称量。1文钱的价值太低,1两银子的价值太高,这中间的过渡有点大。
  那么制作出价值10文、50文、100文的大合金铜币,价值1两、5两、10两、50两、100两的合金银币或者合金金币,都能方便地给延寿教的人发月钱。
  只要延寿教发行的货币可以在延寿教自己的银行里兑换成面值上的币值,就可以推行和流通。
  一开始肯定是一比一的准备金比例,因为一开始大家都可能不相信这种货币而选择兑换成铜币或贵金属。
  等到大家信任这种货币之后,甚至延寿教之外的人都会开始慢慢地接受并且使用,到那个时候准备金的比例就可以慢慢变成一比二,一比五,甚至一比十。
  当然,这一招一点都不新鲜,不论是大面值的硬币还是纸币,最终都要落到信用和难以仿造上。
  在准备金不足的情况下滥发超发,甚至宣布货币与贵金属脱钩,不允许兑换贵金属之后,货币信用就会破产。
  周宇要做的硬币当然要做到此时的工艺无法仿造,然后用商业手段回收这些硬币,对这些硬币的流通地位加以承认。
  再用足够的准备金,用银行对货币和贵金属之间的坚决兑付逐步建立货币的信用。
  这样延寿教就能逐步用更少的准备金来建立银行体系,让商业活动更方便,也让延寿教的月钱支付更方便。
  不得不说,延寿教遇到了“钱荒”是真的。
  不是大额的贵金属,而是铜钱荒。
  延寿教的村铺和粮店都是需要金钱流通支出的,而很多时候延寿教都是支出的一方,因此有时候对铜钱的需求过大了。
  村铺里又没有什么铜钱收入,都是以物易物的形式,只剩下一个粮店能卖粮收一些铜钱,但也杯水车薪。
  很多时候延寿教都是靠着临时找其他店铺帮忙兑换铜钱来渡过难关。现在已经发展到需要别的商队带一些铜钱过来交易的程度。
  但是这不是长久之计,因为延寿教的人员素质只会一步一步提升,获得月钱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当延寿教高层、中层、专业人士和教兵这么大的群体都需要支付月钱之后,总不能大家的工资都规定在1两2两整。
  事实上更多时候发出去的都是几百文的铜钱,这就让人很头疼。
  因此周宇决定接下来延寿教将办好建立身份证件和唯一识别数字码,以及货币及银行系统两件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