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在赵光义坟头蹦迪(1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373章在赵光义坟头蹦迪
  垂拱殿内,六个人正在略显紧张地等待着命运的抉择。
  自景佑三年政制院成立开始,十年间大宋的政治生态就已经开始大变样。
  以前官员的任期和职务很不稳定,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政敌赶出汴梁,从而被迫离开权力中枢。
  甚至有时被政敌赶出汴梁去某州上任,还没到地方任职几天或者连地方都没到,就又被调走,然后来来回回不断奔波,最后被熬死在路上。
  但现在不同了。
  只要你在位置上政绩不算差,没有知法犯法,政治立场上没有严重跟政制院相左,那么至少也有一个五年任期。
  这就意味着官员的政治生态慢慢地稳定下来,不再像以前那样容易朝不保夕。
  特别是政制院知院这个身份,不仅权力极大,而且还有着相当于五年的免死金牌,哪怕如王随这样碌碌无为,没有什么作为的宰相,也能被多次弹劾而屹立不倒。
  最主要的是进入政制院,就相当于真正成为一方大佬巨擘,可以组建自己的势力,而不是像以前那样,要么投靠一方,要么中立不敢站队。
  毕竟别看赵骏权倾朝野,可他不可能左右得了所有官员的任免。因而宰相在政制院里是赵骏一家独大,可放在外面,那就是顶级大佬一般的存在,可以掌握大量高级官员的任免大权。
  等他们坐下之后,赵祯看向众人道:“你们谁说?”
  而如今。
  椅子的排位顺序自然是有讲究,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以右为尊。
  三位相公?
  只是早前大家都习惯了右迁为升职,左迁为贬职,因而虽然唐宋时期开始以左为尊,但左迁的习俗却也保留了下来。
  霎时间,夏竦狂喜,郑戬、李若谷、李谘面容平淡,章德象脸色惨白,杜衍颇为意外的表情。
  就看到殿内赵祯高坐主位明堂之上,左右两侧赵骏、晏殊、宋绶、蔡齐等人分列而坐,各有一把交椅。
  而一旦中举,则霎时间变成了文曲星下凡的老爷。
  但这或许也是如今大宋政治的现状。
  赵祯的左手边第一位就是赵骏,右手边第一位以前是吕夷简,现在则换成了晏殊。
  三人的座位被安排在了最末尾,代表了在政制院的地位和资历还是最浅的。
  就好像范进在中举之前,不过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穷酸秀才。
  因为进了这里,本身就代表了无可比拟的权势。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是为了权势,还是为了让自己进一步在政坛站稳脚跟,能够掌管十六个一级部门主官的这些候补同知们,又有谁不希望登顶至高殿堂呢?
  “陛下有诏!”
  但到东汉末年,晋朝以及南北朝之后,慢慢就以左为尊,唐宋时期,也延续了这个习俗。
  郑戬是個喜怒不形于色的性格。
  赵祯右手虚抬,随后声音如洪钟大吕道:“赐座!”
  “免礼!”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