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执笔牡丹亭(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牡丹亭第一次刊行是在万历四十五年。而现在是嘉靖二十六年。 </p>
  期间隔了足足七十年。 </p>
  嘉靖朝还只能算是中明,万历末期却是实打实的晚明了。 </p>
  时代不同思想的解放程度也不一样。 </p>
  虽然嘉靖时期江南百姓思想已经有所解放,但牡丹亭中的有些点还是接受不了。 </p>
  故而徐言决定对其略作修改,以适应嘉靖朝的实际情况。 </p>
  与《西游释厄传》不同,《牡丹亭》是传奇剧,若是只出书刊印未免有些浪费。 </p>
  徐言觉得有必要和杭州戏班谈一谈合作事宜。 </p>
  只要安排得当,《牡丹亭》必定一炮而红。 </p>
  至于《西游释厄传》嘛徐言也想要二次开发一下,若是在杭州的酒肆茶馆里面讲一讲评书,对于知名度的传播也将是大有裨益的。 </p>
  当然这些都得劳烦徐渭了。 </p>
  毕竟短时间内徐言不打算再去杭州。 </p>
  正自思量着,小书童双喜走了进来,笑声道:“少爷你猜猜看谁来了。” </p>
  徐言摇头道:“你什么信息都不说,我怎么猜得到。” </p>
  “是杨家二公子杨鹏举。他从江西游学回来了。” </p>
  徐言满脸疑惑。 </p>
  这个杨鹏举他似乎有些印象,但跟他很熟吗? </p>
  见徐言这副茫然的样子,双喜惊恐道:“少爷的脑疾又犯了?” </p>
  徐言佯怒道:“再这样没大没小的,便把你送去厨房劈柴。” </p>
  这可吓坏了小书童。 </p>
  只见双喜缩成一团,怯怯的说道:“少爷我不敢了。” </p>
  徐言直是无奈,看来是自己把他惯坏了。 </p>
  “这杨公子跟我关系很好吗?” </p>
  徐言追问道。 </p>
  “少爷真的不记得了?徐家和杨家可是世交。杨二公子和少爷更是挚友。当初在苏州游学的时候,杨二公子可是和少爷同吃同住的。” </p>
  徐言好像回忆到了一些东西。 </p>
  但总体而言他的那段记忆有些残缺,故而连不起来。 </p>
  不过从小书童的描述来看,杨鹏举和他关系应该确实不错。 </p>
  不过这同吃同住的也太夸张了吧? </p>
  “现在那杨公子在何处?” </p>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