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第一章 炮神(2 / 2)
想到这里很快就把心中原本略有的不快驱出了脑外,站在师长旁边也询问起赵章成那场经典之战的经过。当赵章成说到强渡大渡河地部队仅有一艘船。手头仅有三发炮弹支援的时候,着实为他们捏了把汗,赵章成就靠那三发迫击炮炮弹没有试射的情况下打掉了川军的三个机枪,其余地川军害怕炸弹落在自己的头上,竟然溃逃而去,他也成功地掩护了强渡大渡河的先头部队顺利靠岸。听赵章成说起那段经历,他现在还感到心惊肉跳。看着赵章成,张海不由发出感叹,一个炮手能够做到这个地步,还有什么所求呢?
在赵章成陪着刘伯承、邓小平和宋锦河聊天的时候,陈这个时候心中实实在在的舒畅了一下。这段时间肚子里很是憋了口气,这些日子和第五师合作以来,说是协同作战,自己和部队也很是学到了一些东西。然而部队底气却也有些不足了起来,原本八路军作风顽强、敢于打硬仗,打起日本鬼子来也确实毫不手软。可装备水平摆在那里,人家友军第五师可比自己的部队武器装备好了不止一个档次,每次战斗看
的士兵一发发的计算子弹消耗,而友军却好像子弹不向鬼子,打得鬼子抬不起头来,每个见识了他们作战方式的指战员在心里腹诽他们败家子的时候,也难免有些羡慕。
打仗的时候,八路军的指战员更是感到轻松,第五师的重火力几乎压着日本鬼子在打,进攻前必然是猛的轰上一阵子,这以前可是国民党给红军的待遇呀,现在风水也轮流转,小鬼子也享受到了这种待遇。要说区别,这炮可比国民党要猛烈、要准确得多。八路军战士有些眼馋的是,他们遇到难以攻克的目标,根本不需要一个接一个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拿着炸药包去摧毁,碰到炮兵也没有办法的时候,他们就干脆呼叫飞机来支援。这算是让八路军指战员长了见识,仗还他娘的能这样打的,跟他们在一起的时候,伤亡小,收获大。
战士们是高兴了,可陈这些中高级指挥官却眉头都皱弯了,这样的仗那里谈得上合作协同,简直是跟在他们后面摘桃子,缴获的武器大部分其中包括迫击炮、重机枪和两门完好的九二式步兵炮都被分给了八路军,他们只拿了鬼子身上的小物品,如手表、相机、手枪之类。这样下去也迟早会被人小看,八路军指挥官也希望证明他们也不是那种只会躲在后面拣便宜的部队。
八路军最大优势是,有一批经验丰富的指挥官,可是演习的时候,他们才发现对手不是国民党那种一击就溃的老爷兵,而是和他们一样顽强的军人。他们作战或者没有八路军灵活,可和日本人硬抗了十年之久的他们,作战经验也并不比八路军少,而“陪”他们练兵更非国内的那些军阀、民团之流。在那些老兵的带领下,他们作战不及八路军灵活,但八路军也拿他们丝毫没有办法,原因很简单。
他们训练极为严格,每一个士兵,每一个指挥官都经过严酷系统的训练,作战、行军都有严格的章法,训练极有素,作战顽强。即使行军或战斗后身体如何疲惫,他们首先做的必然是构筑必要的防御阵地以防不备,那怕他们只在那里停留一夜也不惜体力完成后才休息,面对这样的对手,八路军也感到头疼不已,极少会有机可乘。正面进攻,即便是双方都不使用重武器的情况下,八路军仍然讨不到好。理由很简单,首先抛开轻武器火力的差距不谈,第五师的射手,无论是步枪手还是机枪手,射击水平普遍较高,加上那些专业的狙击手的配合,火力提升不是一点点。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想想他们打仗的时候那种浪费,再怎么傻的人闭上眼睛也能想像得出那些士兵都是平日他们用多少弹药“喂”出来的。
他们有着远胜于国民党士兵的体魄,平时不显山露水,一旦打起来完全毫不留手,出手极为凶狠残酷,格斗刺杀技术更是非现在的八路军所能相比。即便是八路军最拿手完全依靠双腿的长途奔袭,他们虽不习惯这种作战方式,凭借坚强的毅力却也做得毫不逊色。八路军另一大进攻法宝,夜战战术也在他们面前黯然失色,和喜欢搞夜袭的日本鬼子打了这么多年的“交道”,还不知道怎么防备的话那就是傻瓜了。对抗的演习中,有少部分经验丰富的八路军指战员利用他们丰富的经验让第五师的官兵吃了一些亏,可在他们的反击下,八路军方面也没有占到什么便宜。
这次赵章成在第五师的官兵面前露了这么漂亮的一手,很为一一九师争了口气,对一一九师来说有益无害。对以后的合作也很有借鉴的意义,毕竟作为无产阶级的队伍,八路军还是有很多自身的优势,只要发挥得当,就能够处理好和友军的关系。
注:这确有其事。以沈阳兵工厂为例,至三一年,沈阳兵工厂先后投入了折合法币二亿多元的奉票和小洋。是四千万美圆的资本。在二战前的远东,是首屈一指的。日本大陆作战的步枪、山野炮沈阳兵工厂生产的。弹药的70%是沈阳兵工厂生产的。迫击炮和掷弹筒由于沈阳兵工厂迫击炮厂的设备先进,所以在华日本陆军的迫击炮和掷弹筒基本全由沈阳兵工厂生产!(与此同时,老蒋控制下的兵工厂除了能制造极少量的火炮外,几乎不能自己制造火炮,仅能制造轻武器和迫击炮,各种弹药制造远不足满足部队需求,大口径炮弹全部依赖进口。当初抗战失利,国民党总以国家无法和日本抗衡,无自己兵器制造业等等为理由,但是却不知正是他们放弃东北,把自己备战基础削弱到了极点,也喂食饱了日本。)
另有资料显示:
1922到1932,日本陆军所得的经费非常之少,仅为原定预算的十分之二三左右。在20代军费短缺的情况下,日本陆军关闭了约四分之一的兵工厂,并大量裁员。以生产火炮和炮弹的大阪火炮工厂为例,职工由1.5万人裁减至2500,~.了六分之五。情况下,武器产量跌落到一个很低的水平。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陆军兵工厂年产量仅为枪3600支,机枪540挺,火炮90门,坦克10。日军不得不使用日俄战争时期的老式火炮。日本的军工业不仅难以完成战时的军备,就连常备的现代化装备也难以实现。
PS:这些注释都没算字。lt;/divgt; ↑返回顶部↑
在赵章成陪着刘伯承、邓小平和宋锦河聊天的时候,陈这个时候心中实实在在的舒畅了一下。这段时间肚子里很是憋了口气,这些日子和第五师合作以来,说是协同作战,自己和部队也很是学到了一些东西。然而部队底气却也有些不足了起来,原本八路军作风顽强、敢于打硬仗,打起日本鬼子来也确实毫不手软。可装备水平摆在那里,人家友军第五师可比自己的部队武器装备好了不止一个档次,每次战斗看
的士兵一发发的计算子弹消耗,而友军却好像子弹不向鬼子,打得鬼子抬不起头来,每个见识了他们作战方式的指战员在心里腹诽他们败家子的时候,也难免有些羡慕。
打仗的时候,八路军的指战员更是感到轻松,第五师的重火力几乎压着日本鬼子在打,进攻前必然是猛的轰上一阵子,这以前可是国民党给红军的待遇呀,现在风水也轮流转,小鬼子也享受到了这种待遇。要说区别,这炮可比国民党要猛烈、要准确得多。八路军战士有些眼馋的是,他们遇到难以攻克的目标,根本不需要一个接一个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拿着炸药包去摧毁,碰到炮兵也没有办法的时候,他们就干脆呼叫飞机来支援。这算是让八路军指战员长了见识,仗还他娘的能这样打的,跟他们在一起的时候,伤亡小,收获大。
战士们是高兴了,可陈这些中高级指挥官却眉头都皱弯了,这样的仗那里谈得上合作协同,简直是跟在他们后面摘桃子,缴获的武器大部分其中包括迫击炮、重机枪和两门完好的九二式步兵炮都被分给了八路军,他们只拿了鬼子身上的小物品,如手表、相机、手枪之类。这样下去也迟早会被人小看,八路军指挥官也希望证明他们也不是那种只会躲在后面拣便宜的部队。
八路军最大优势是,有一批经验丰富的指挥官,可是演习的时候,他们才发现对手不是国民党那种一击就溃的老爷兵,而是和他们一样顽强的军人。他们作战或者没有八路军灵活,可和日本人硬抗了十年之久的他们,作战经验也并不比八路军少,而“陪”他们练兵更非国内的那些军阀、民团之流。在那些老兵的带领下,他们作战不及八路军灵活,但八路军也拿他们丝毫没有办法,原因很简单。
他们训练极为严格,每一个士兵,每一个指挥官都经过严酷系统的训练,作战、行军都有严格的章法,训练极有素,作战顽强。即使行军或战斗后身体如何疲惫,他们首先做的必然是构筑必要的防御阵地以防不备,那怕他们只在那里停留一夜也不惜体力完成后才休息,面对这样的对手,八路军也感到头疼不已,极少会有机可乘。正面进攻,即便是双方都不使用重武器的情况下,八路军仍然讨不到好。理由很简单,首先抛开轻武器火力的差距不谈,第五师的射手,无论是步枪手还是机枪手,射击水平普遍较高,加上那些专业的狙击手的配合,火力提升不是一点点。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想想他们打仗的时候那种浪费,再怎么傻的人闭上眼睛也能想像得出那些士兵都是平日他们用多少弹药“喂”出来的。
他们有着远胜于国民党士兵的体魄,平时不显山露水,一旦打起来完全毫不留手,出手极为凶狠残酷,格斗刺杀技术更是非现在的八路军所能相比。即便是八路军最拿手完全依靠双腿的长途奔袭,他们虽不习惯这种作战方式,凭借坚强的毅力却也做得毫不逊色。八路军另一大进攻法宝,夜战战术也在他们面前黯然失色,和喜欢搞夜袭的日本鬼子打了这么多年的“交道”,还不知道怎么防备的话那就是傻瓜了。对抗的演习中,有少部分经验丰富的八路军指战员利用他们丰富的经验让第五师的官兵吃了一些亏,可在他们的反击下,八路军方面也没有占到什么便宜。
这次赵章成在第五师的官兵面前露了这么漂亮的一手,很为一一九师争了口气,对一一九师来说有益无害。对以后的合作也很有借鉴的意义,毕竟作为无产阶级的队伍,八路军还是有很多自身的优势,只要发挥得当,就能够处理好和友军的关系。
注:这确有其事。以沈阳兵工厂为例,至三一年,沈阳兵工厂先后投入了折合法币二亿多元的奉票和小洋。是四千万美圆的资本。在二战前的远东,是首屈一指的。日本大陆作战的步枪、山野炮沈阳兵工厂生产的。弹药的70%是沈阳兵工厂生产的。迫击炮和掷弹筒由于沈阳兵工厂迫击炮厂的设备先进,所以在华日本陆军的迫击炮和掷弹筒基本全由沈阳兵工厂生产!(与此同时,老蒋控制下的兵工厂除了能制造极少量的火炮外,几乎不能自己制造火炮,仅能制造轻武器和迫击炮,各种弹药制造远不足满足部队需求,大口径炮弹全部依赖进口。当初抗战失利,国民党总以国家无法和日本抗衡,无自己兵器制造业等等为理由,但是却不知正是他们放弃东北,把自己备战基础削弱到了极点,也喂食饱了日本。)
另有资料显示:
1922到1932,日本陆军所得的经费非常之少,仅为原定预算的十分之二三左右。在20代军费短缺的情况下,日本陆军关闭了约四分之一的兵工厂,并大量裁员。以生产火炮和炮弹的大阪火炮工厂为例,职工由1.5万人裁减至2500,~.了六分之五。情况下,武器产量跌落到一个很低的水平。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陆军兵工厂年产量仅为枪3600支,机枪540挺,火炮90门,坦克10。日军不得不使用日俄战争时期的老式火炮。日本的军工业不仅难以完成战时的军备,就连常备的现代化装备也难以实现。
PS:这些注释都没算字。lt;/divg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