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恩的身份_第二部(9 / 83)
“我一定会看到一些东西的。”
“其实已经有东西了,只可惜你看不见。我看得见。这就是为什么你需要我。我懂那些信息的含意,我知道方法。这些你都不懂。”
杰森看着她,眼中闪过一丝阴霾。“你能不能说得清楚一点?”
“杰森,关键就在银行。你想联系上踏脚石,必须从银行下手。只不过,联系的方法不是你能想像得到的。”
巴黎以南十五公里有个叫阿帕琼的小镇,镇里有座小教堂。一个驼背老人正沿着教堂最左边的通道往前走,他穿着一件破破烂烂的黑色大衣,手上抓着一顶贝雷帽。教堂前端的讲坛区是木头和石块搭建而成的。晚祷的钟声忽然响起,回荡在整个讲坛区里,这时候,老人正好走到座位第五排的位置。他立刻停下脚步,等钟声停止。钟声是传给他的信号,他明白。在钟声持续的这段时间里,他注意到另一个年轻人正沿着边缘的走道环绕着这间小小的教堂,打量着里里外外的每一个人。那人的模样看起来冷酷无情,仿佛万一有什么人出其不意地出现在他面前,令他感受到威胁,他就会连问都不问地毫不迟疑地除掉他。这就是卡洛斯的作风。这位冷血杀手雇用了几个联络人,而这些联络人心里都明白,要是他们不小心被人跟踪,卡洛斯也会毫不迟疑地除掉他们。只有这样的人才敢拿卡洛斯的钱,作他的联络人。其实,这些人和卡洛斯很像,都是那种旧时代的老一辈人。那些人已是风烛残年,究竟还剩多少日子,就要看年纪,有没有病痛缠身,或者是不是又老又病。
卡洛斯绝不容许任何人出差错,不允许任何风险,不过,至少有一件事足以令他的手下安心。如果有人在执行任务时丧了命,或是被他亲手杀掉,他们的家人都会收到一笔钱。拿到钱的有的是年老的妇人,或是她的孩子,或是孩子的孩子。不得不承认,为卡洛斯卖命确实是种荣耀,而且他出手从不吝啬。这一小群老弱残兵都明白一件事:卡洛斯给了他们一个动机,让他们情愿赴汤蹈火、慷慨就义。
那个联络人紧紧抓住手上的贝雷帽,继续沿着走道慢慢来到教堂左侧的墙边。那里有一排告解室。他走到第五间,双手分开布帘走了进去。神父和告解人的座位中间隔着一片半透明的布幔,神父那边点着一根蜡烛。微弱的烛光隔着布幔照过来,告解室里一片昏暗。那个联络人眨了眨眼,设法让自己适应昏暗的光线。他坐在那条小小的木头长凳上,看着对面神圣的密室,和那个人影的黑色轮廓。他永远一袭僧侣袍,整个头被兜帽罩住,这样的画面永远不变。联络人尽量不去想像那人的样子,那不是他这种地位的人有资格揣测的。
“主的天使。”他说。
“主的天使,神的孩子。”那个戴着兜帽的黑影低声说。“最近过得还好吗?”
“日子已经不多了,”那个老人小心翼翼地回答,尽量措词得体,“但过得还不错。”
“那就好。到了你这个年纪,让自己过得有安全感是最重要的,”卡洛斯说,“谈到正事,苏黎世那边有消息了吗?详细情况如何?”
“夜枭死了。另外两个也死了,第三个可能也死了。另外一个的手伤得很重,已经没办法办事了。肯恩失踪了,他们认为那个女人和他在一起。”
“事情的发展有点怪异。”卡洛斯说。
“还有,派去杀她的人一直没有消息。他本来应该把她带到吉桑河处理掉,可是没有人知道究竟出了什么事。”
“倒是有一个守夜人被杀了。可能她根本就不是人质,而是陷阱里的诱饵。有人设了一个陷阱想要逮住肯恩。目前的局面我要好好想一想……此外,我还要交代一些事情。你准备好了吗?”
那个老人把手伸进口袋里,掏出一小截铅笔和一张碎纸片。“好了。”
“给苏黎世发电报。我要他们明天之前在巴黎找出一个人,这个人必须见过肯恩,能够指认他。还有,叫苏黎世那边的人跟共同社区银行的柯尼希联络,叫他把录像带寄到纽约。提醒他用‘村站’的邮筒。”
“不好意思,”那个上了年纪的联络人忽然插嘴说,“我这双老朽的手已经不灵光了,写字不及年轻时那么快了。”
“抱歉,”卡洛斯低声说,“脑子里事情太多,没有顾到你,很抱歉。”
“没关系,没关系。请继续说。”
“最后一点,叫我们的人盯住马德莱娜街的那家银行,隔一个路口找个监视点。这一次,我要让肯恩垮在银行。我要用他自以为是的骄傲来对付这个冒牌货。我要用最低的价钱买他这条贱命……除非他有什么通天的本领。”
11
伯尔尼机场。杰森·伯恩远远地看着玛莉。玛莉正在通关。她站在法国航空的出境门前,环顾四周人群,看看是否有人认得她,或是特别留意她。下午四点,这个时间正是飞往巴黎的高峰时间。一些享有特权的生意人去伯尔尼的银行处理一些繁琐无聊的公务,此刻正急急忙忙地赶回他们的“光之城”。
玛莉走进登机门,回头朝他瞥了一眼。他点点头,站在那边看着她走进去,直到她完全消失,才转身朝瑞士航空的候机室走去。乔治·华斯本已经订好机位,预定搭乘四点三十分的班机飞往巴黎的奥利机场。
他们等一下会在一家咖啡馆碰头。当年玛莉还在牛津大学念书时,曾经去过那家咖啡馆,到现在还记得。它叫“克鲁尼的转角”,位于圣·米歇尔大街,和巴黎索邦大学只隔了几个路口。杰森事先跟她约好,万一那家咖啡馆不在了,九点钟左右就在蒙巴纳斯的台阶上碰头。
杰森会晚到一点。虽然他人就在附近,但他会晚到。索邦大学有座全欧洲规模最大的图书馆,里头就有旧报纸的合订本。大学图书馆的开放时间和公家机关的上下班时间不一样,晚上学生还可以到图书馆看书,所以说,杰森也可以。他一抵达巴黎就立刻跑去了图书馆。有些事情他得查清楚。
我每天都会看报纸,看三种语言的报纸。六个月前,有个人被杀了。这件事是头条新闻,每一种报纸都有。苏黎世那个胖子曾经说过。
他把行李箱放在图书馆的衣帽间,然后走到二楼,左转,沿着那条拱形通道走向宽敞的阅览室。报纸期刊室就在这区,报纸被卷轴杆固定着放在架子上,从当日起过去一整年的都在这里。
他沿着整排架子往前走,根据收藏报纸的位置往前推算了六个月,然后把倒数第六个月之前那十个星期的统统拿了起来。他把那些报纸拿到最近的一张空桌子上,坐下来,从第一页翻起,一天接一天。
大人物寿终正寝,大人物发表声明。货币贬值,金价上扬,罢工潮重创经济,政府陷入两难,不知应该采取行动还是听任经济瘫痪。只是,没有一则报道某人遭遇杀害的头条新闻。没有这类的事件——没有人遭到杀害。 ↑返回顶部↑
“其实已经有东西了,只可惜你看不见。我看得见。这就是为什么你需要我。我懂那些信息的含意,我知道方法。这些你都不懂。”
杰森看着她,眼中闪过一丝阴霾。“你能不能说得清楚一点?”
“杰森,关键就在银行。你想联系上踏脚石,必须从银行下手。只不过,联系的方法不是你能想像得到的。”
巴黎以南十五公里有个叫阿帕琼的小镇,镇里有座小教堂。一个驼背老人正沿着教堂最左边的通道往前走,他穿着一件破破烂烂的黑色大衣,手上抓着一顶贝雷帽。教堂前端的讲坛区是木头和石块搭建而成的。晚祷的钟声忽然响起,回荡在整个讲坛区里,这时候,老人正好走到座位第五排的位置。他立刻停下脚步,等钟声停止。钟声是传给他的信号,他明白。在钟声持续的这段时间里,他注意到另一个年轻人正沿着边缘的走道环绕着这间小小的教堂,打量着里里外外的每一个人。那人的模样看起来冷酷无情,仿佛万一有什么人出其不意地出现在他面前,令他感受到威胁,他就会连问都不问地毫不迟疑地除掉他。这就是卡洛斯的作风。这位冷血杀手雇用了几个联络人,而这些联络人心里都明白,要是他们不小心被人跟踪,卡洛斯也会毫不迟疑地除掉他们。只有这样的人才敢拿卡洛斯的钱,作他的联络人。其实,这些人和卡洛斯很像,都是那种旧时代的老一辈人。那些人已是风烛残年,究竟还剩多少日子,就要看年纪,有没有病痛缠身,或者是不是又老又病。
卡洛斯绝不容许任何人出差错,不允许任何风险,不过,至少有一件事足以令他的手下安心。如果有人在执行任务时丧了命,或是被他亲手杀掉,他们的家人都会收到一笔钱。拿到钱的有的是年老的妇人,或是她的孩子,或是孩子的孩子。不得不承认,为卡洛斯卖命确实是种荣耀,而且他出手从不吝啬。这一小群老弱残兵都明白一件事:卡洛斯给了他们一个动机,让他们情愿赴汤蹈火、慷慨就义。
那个联络人紧紧抓住手上的贝雷帽,继续沿着走道慢慢来到教堂左侧的墙边。那里有一排告解室。他走到第五间,双手分开布帘走了进去。神父和告解人的座位中间隔着一片半透明的布幔,神父那边点着一根蜡烛。微弱的烛光隔着布幔照过来,告解室里一片昏暗。那个联络人眨了眨眼,设法让自己适应昏暗的光线。他坐在那条小小的木头长凳上,看着对面神圣的密室,和那个人影的黑色轮廓。他永远一袭僧侣袍,整个头被兜帽罩住,这样的画面永远不变。联络人尽量不去想像那人的样子,那不是他这种地位的人有资格揣测的。
“主的天使。”他说。
“主的天使,神的孩子。”那个戴着兜帽的黑影低声说。“最近过得还好吗?”
“日子已经不多了,”那个老人小心翼翼地回答,尽量措词得体,“但过得还不错。”
“那就好。到了你这个年纪,让自己过得有安全感是最重要的,”卡洛斯说,“谈到正事,苏黎世那边有消息了吗?详细情况如何?”
“夜枭死了。另外两个也死了,第三个可能也死了。另外一个的手伤得很重,已经没办法办事了。肯恩失踪了,他们认为那个女人和他在一起。”
“事情的发展有点怪异。”卡洛斯说。
“还有,派去杀她的人一直没有消息。他本来应该把她带到吉桑河处理掉,可是没有人知道究竟出了什么事。”
“倒是有一个守夜人被杀了。可能她根本就不是人质,而是陷阱里的诱饵。有人设了一个陷阱想要逮住肯恩。目前的局面我要好好想一想……此外,我还要交代一些事情。你准备好了吗?”
那个老人把手伸进口袋里,掏出一小截铅笔和一张碎纸片。“好了。”
“给苏黎世发电报。我要他们明天之前在巴黎找出一个人,这个人必须见过肯恩,能够指认他。还有,叫苏黎世那边的人跟共同社区银行的柯尼希联络,叫他把录像带寄到纽约。提醒他用‘村站’的邮筒。”
“不好意思,”那个上了年纪的联络人忽然插嘴说,“我这双老朽的手已经不灵光了,写字不及年轻时那么快了。”
“抱歉,”卡洛斯低声说,“脑子里事情太多,没有顾到你,很抱歉。”
“没关系,没关系。请继续说。”
“最后一点,叫我们的人盯住马德莱娜街的那家银行,隔一个路口找个监视点。这一次,我要让肯恩垮在银行。我要用他自以为是的骄傲来对付这个冒牌货。我要用最低的价钱买他这条贱命……除非他有什么通天的本领。”
11
伯尔尼机场。杰森·伯恩远远地看着玛莉。玛莉正在通关。她站在法国航空的出境门前,环顾四周人群,看看是否有人认得她,或是特别留意她。下午四点,这个时间正是飞往巴黎的高峰时间。一些享有特权的生意人去伯尔尼的银行处理一些繁琐无聊的公务,此刻正急急忙忙地赶回他们的“光之城”。
玛莉走进登机门,回头朝他瞥了一眼。他点点头,站在那边看着她走进去,直到她完全消失,才转身朝瑞士航空的候机室走去。乔治·华斯本已经订好机位,预定搭乘四点三十分的班机飞往巴黎的奥利机场。
他们等一下会在一家咖啡馆碰头。当年玛莉还在牛津大学念书时,曾经去过那家咖啡馆,到现在还记得。它叫“克鲁尼的转角”,位于圣·米歇尔大街,和巴黎索邦大学只隔了几个路口。杰森事先跟她约好,万一那家咖啡馆不在了,九点钟左右就在蒙巴纳斯的台阶上碰头。
杰森会晚到一点。虽然他人就在附近,但他会晚到。索邦大学有座全欧洲规模最大的图书馆,里头就有旧报纸的合订本。大学图书馆的开放时间和公家机关的上下班时间不一样,晚上学生还可以到图书馆看书,所以说,杰森也可以。他一抵达巴黎就立刻跑去了图书馆。有些事情他得查清楚。
我每天都会看报纸,看三种语言的报纸。六个月前,有个人被杀了。这件事是头条新闻,每一种报纸都有。苏黎世那个胖子曾经说过。
他把行李箱放在图书馆的衣帽间,然后走到二楼,左转,沿着那条拱形通道走向宽敞的阅览室。报纸期刊室就在这区,报纸被卷轴杆固定着放在架子上,从当日起过去一整年的都在这里。
他沿着整排架子往前走,根据收藏报纸的位置往前推算了六个月,然后把倒数第六个月之前那十个星期的统统拿了起来。他把那些报纸拿到最近的一张空桌子上,坐下来,从第一页翻起,一天接一天。
大人物寿终正寝,大人物发表声明。货币贬值,金价上扬,罢工潮重创经济,政府陷入两难,不知应该采取行动还是听任经济瘫痪。只是,没有一则报道某人遭遇杀害的头条新闻。没有这类的事件——没有人遭到杀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