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恩的背叛_第二部(6 / 50)
不出所料,这次会见的情况确实很糟糕。首先,老头子并没有被领进椭圆形办公室,而是被带到了位于白宫地下三层的战情室;其次,会见他的人也不仅仅是总统,在用混凝土加固的房间中央,椭圆形会议桌的周围坐着六个人。战情室里没开灯,惟一的光源就是悬挂在四壁上的许多块巨大的显示屏,屏幕上不断闪动的图像显示着各个军事基地的情况、执行侦察任务的喷气机传回的画面,还有用数字手段模拟出的战争态势,直看得人眼花缭乱。
坐在面前的这些人里老头子认识几个,总统向他介绍了其余的几张生面孔。左起第一位与会者是卢瑟·拉瓦列,五角大楼的情报工作主管,他是个壮实的大块头,高高的前额上满是皱纹,粗硬的铁灰色头发长得稀稀拉拉。拉瓦列的左手边是个眼神如锥子般锐利的家伙,据介绍名叫乔恩·米勒,是国土安全部的高级官员。米勒坐在那儿一言不发,老头子意识到此人非常危险。坐在米勒左手边的人用不着介绍,他是巴德·哈利迪,国防部长。接下来是总统本人,他身材短小精干,一头银发,面色坦诚,头脑非常敏锐。坐在总统左边的是黑头发、溜肩膀的国家安全顾问,他那双亮得出奇的眼睛转个不停,总是会让老头子联想到大老鼠。坐在最右边的人戴着眼镜,他名叫冈达尔森,来自国际原子能机构。
“人都到齐了,”总统没跟他们客套,连开场白都省了,“咱们直接说正题吧。”他的眼光转到了中情局局长身上。“我们正处于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大家都听取过情况简报,但局势随时都在发生变化。库尔特,你来介绍一下最新的进展,好吗?”
老头子点点头,打开了“杜贾”组织的档案。“我们救回了林德罗斯副局长,从而掌握了有关‘杜贾’组织行动的进一步情况,也极大地鼓舞了局内的士气。现在我们已经证实‘杜贾’组织曾在埃塞俄比亚西北部的瑟门山脉活动,当时他们在转运铀原料,还有用于引爆核装置的触发放电器。根据最近译出的‘杜贾’组织的电话联络内容,我们已锁定恐怖组织实验室的大致方位,据信他们正在那里提炼铀元素。”
“好极了,”拉瓦列说道,“一旦你查出准确的坐标,我们就可以发起外科手术式的精确空袭,把那帮狗杂种炸回到铁器时代去。”
“局长,”冈达尔森说,“‘杜贾’组织具备提炼铀元素的能力,这一点是否已确信无疑?提炼铀元素不仅需要专业知识,还得有规模庞大的设施。且不说别的设备,最起码他们也得有上千台离心机才能把铀元素提炼到所需的纯度,即便是只制造一枚核武器。”
“是否有能力我们无法确信,”局长干脆地答道,“但林德罗斯副局长和救他回来的那名特工都曾亲眼看到‘杜贾’组织确实是在走私铀原料和触发放电器。”
“这些情况当然很有用,”拉瓦列说,“不过我们都知道‘黄饼’铀矿石很容易搞到,价格也并不昂贵。但要把它提炼成武器级别的铀元素却非常困难。”
“你说得对。问题在于现场残留的辐射痕迹表明,‘杜贾’组织转运的是二氧化铀粉末,”中情局局长说道,“二氧化铀和‘黄饼’铀矿石不同,它只需再经过一道简单的步骤就能提炼成武器级别的铀元素。稍微像样点的实验室都可以把二氧化铀转变为铀金属。因此,无论‘杜贾’组织在策划什么,我们都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
“除非这些情况全都是假情报。”拉瓦列固执地说道。这家伙经常故意利用自己无可否认的权力去招惹别人。更可气的是,看样子他还挺乐在其中。
冈达尔森矜持地清了清嗓子:“我赞成局长的意见。一个恐怖主义网络竟然拥有二氧化铀,这简直太可怕了。面对这种涉及核武器的直接威胁,我们决不能将其视为假情报而置之不理。”他把手伸进放在身旁的公文包,掏出一叠纸分发给与会者,“只要是核装置——无论它是所谓的‘脏弹’还是其他类型的武器——其尺寸和规格都是相对确定的,而且必然都含有某些必要的部件。我冒昧地列了一张清单,并且附上了详图,图中注明了这些部件的具体尺寸、规格,以及探测时可以作为判断依据的迹象。我建议把这份清单下发到美国各大城市的所有执法部门。”
总统点头同意。“库尔特,下发清单的事就交给你了。”
“我马上就去办,长官。”中情局局长答道。
“局长,请稍等一下,”拉瓦列又开口了,“我还想谈谈你刚才提到的另一位特工,杰森·伯恩。他就是与最近那起恐怖分子逃脱的灾难性事件有关的特工,就是他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把中情局的犯人带出了拘留所,对吧?”
“拉瓦列先生,这完全是我们局里的内部事务。”
“我觉得更重要的是直言不讳,而不是什么机构间的竞争意识,最起码在这间屋子里应该如此,”五角大楼的情报主管说道,“坦率地说,我认为伯恩的话根本就不能相信。”
“局长,你以前和这个伯恩有过矛盾,对不对?”问这句话的人是国防部长哈利迪。
中情局局长看起来好像快睡着了。实际上,他的大脑正在全速运转,他知道自己等待的那个时刻终于来了——有人向他发起了一场精心策划的攻击。“什么意思?”
哈利迪微微一笑:“局长,恕我直言,我觉得伯恩这家伙就是个累赘,无论是对于你的机构、整个政府还是我们所有人而言。他竟然让一名中情局看管的重要嫌疑犯逃脱,在此过程中还危及了不知多少位无辜市民的生命安全。我认为应该把此人处理掉,越快越好。”
中情局局长把手一挥,没去理会国防部长的质问。“总统先生,我们能不能接着谈刚才的问题?‘杜贾’组织——”
“哈利迪部长说得没错,”拉瓦列还是不依不饶,“我们正在和‘杜贾’组织战斗,在如此关键的时刻怎么能让他们的重要嫌犯逃脱?事已至此,还请局长告诉我们中情局对杰森·伯恩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局长,拉瓦列先生的意见提得很好,”哈利迪油滑无比的得克萨斯口音简直像极了林登·约翰逊,“还有阿灵顿纪念大桥附近的爆炸。中情局在众目睽睽之下出了那么大的丑,在最不能出问题的时候搞得我们颜面尽失,还助长了敌人的气焰。你们局里还死了一个人——”他打了个响指,“他叫什么来着?”
“蒂莫西·海特纳。”中情局局长替他说了出来。
“没错,海特纳,”国防部长接口时仿佛是要故意确认中情局局长的回应,“局长先生,恕我直言,假如我坐在你的位子上,肯定极为担心中情局的内部安全问题,绝不会像你这样若无其事。”
中情局局长等的就是这句话。他翻开了马丁·林德罗斯在“隧道”交给他的那份稍薄的档案:“事实上我们刚刚结束一次内部调查,内容就是部长先生你刚才提到的那些事,我们已经得出了无可置疑的结论。”他把档案的第一页纸从桌上甩过去,看着哈利迪谨慎地拿起了它。
“趁着国防部长先生看报告的时间,我把局里的调查结论向各位作个简单介绍。”中情局局长交叉起十指往前一倾身,就像是给学生讲课的教授,“我们发现中情局里有个内奸。此人是谁?就是蒂莫西·海特纳。是海特纳接到了莎拉雅·穆尔的电话,得知嫌疑犯马上要被带出拘留所。是蒂莫西·海特纳通知了嫌疑犯的同伙,从而帮助他成功逃脱。他本人可不太走运,恰好被一颗射向穆尔女士的子弹击中,就此丧命。”
中情局局长逐一看了看战情室中众人的脸,“正如我刚才所说,中情局的内部安全问题已得到了控制。现在我们能够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到应该集中的地方:阻止‘杜贾’的行动,把该组织的成员绳之以法。”
他最后把眼光转到国防部长哈利迪的脸上,意味深长地停留了片刻。策动攻击的首脑就是此人,他可以确定,有人曾警告过他,说哈利迪和拉瓦列想插手历来由中情局控制的领域。因此他才故意捏造了许多关于自己的传言,过去的六个月间,在国会山参加会议的时候、在和同事与竞争对手共进午餐或晚餐的席间,他都颇为卖力地表演过:假装自己茫然失神、心情抑郁,或是突然间显得无所适从。老头子的目的是想造成一种假象——年事已高的他如今精力衰退,不再是当年的那个厉害角色;他要让别人以为自己终于变得脆弱不堪,无力再承受政治上的攻击。
结果正如他希望的那样,阴谋对付他的小集团终于从暗处跳了出来。然而有个情况却让他很担心:总统为什么没有阻止这场针对他的攻击?难道说他表演得太逼真了?难道说在阴谋集团的影响下,总统已确信他没有能力继续担当中情局局长的重任?
电话打来时恰好是半夜十二点过十二分。伯恩拿起听筒,有个男人的声音告诉他地址是距离酒店三个街区的一处街角。伯恩还有好几个钟头的时间作准备,他抓起大衣走出了酒店。 ↑返回顶部↑
坐在面前的这些人里老头子认识几个,总统向他介绍了其余的几张生面孔。左起第一位与会者是卢瑟·拉瓦列,五角大楼的情报工作主管,他是个壮实的大块头,高高的前额上满是皱纹,粗硬的铁灰色头发长得稀稀拉拉。拉瓦列的左手边是个眼神如锥子般锐利的家伙,据介绍名叫乔恩·米勒,是国土安全部的高级官员。米勒坐在那儿一言不发,老头子意识到此人非常危险。坐在米勒左手边的人用不着介绍,他是巴德·哈利迪,国防部长。接下来是总统本人,他身材短小精干,一头银发,面色坦诚,头脑非常敏锐。坐在总统左边的是黑头发、溜肩膀的国家安全顾问,他那双亮得出奇的眼睛转个不停,总是会让老头子联想到大老鼠。坐在最右边的人戴着眼镜,他名叫冈达尔森,来自国际原子能机构。
“人都到齐了,”总统没跟他们客套,连开场白都省了,“咱们直接说正题吧。”他的眼光转到了中情局局长身上。“我们正处于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大家都听取过情况简报,但局势随时都在发生变化。库尔特,你来介绍一下最新的进展,好吗?”
老头子点点头,打开了“杜贾”组织的档案。“我们救回了林德罗斯副局长,从而掌握了有关‘杜贾’组织行动的进一步情况,也极大地鼓舞了局内的士气。现在我们已经证实‘杜贾’组织曾在埃塞俄比亚西北部的瑟门山脉活动,当时他们在转运铀原料,还有用于引爆核装置的触发放电器。根据最近译出的‘杜贾’组织的电话联络内容,我们已锁定恐怖组织实验室的大致方位,据信他们正在那里提炼铀元素。”
“好极了,”拉瓦列说道,“一旦你查出准确的坐标,我们就可以发起外科手术式的精确空袭,把那帮狗杂种炸回到铁器时代去。”
“局长,”冈达尔森说,“‘杜贾’组织具备提炼铀元素的能力,这一点是否已确信无疑?提炼铀元素不仅需要专业知识,还得有规模庞大的设施。且不说别的设备,最起码他们也得有上千台离心机才能把铀元素提炼到所需的纯度,即便是只制造一枚核武器。”
“是否有能力我们无法确信,”局长干脆地答道,“但林德罗斯副局长和救他回来的那名特工都曾亲眼看到‘杜贾’组织确实是在走私铀原料和触发放电器。”
“这些情况当然很有用,”拉瓦列说,“不过我们都知道‘黄饼’铀矿石很容易搞到,价格也并不昂贵。但要把它提炼成武器级别的铀元素却非常困难。”
“你说得对。问题在于现场残留的辐射痕迹表明,‘杜贾’组织转运的是二氧化铀粉末,”中情局局长说道,“二氧化铀和‘黄饼’铀矿石不同,它只需再经过一道简单的步骤就能提炼成武器级别的铀元素。稍微像样点的实验室都可以把二氧化铀转变为铀金属。因此,无论‘杜贾’组织在策划什么,我们都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
“除非这些情况全都是假情报。”拉瓦列固执地说道。这家伙经常故意利用自己无可否认的权力去招惹别人。更可气的是,看样子他还挺乐在其中。
冈达尔森矜持地清了清嗓子:“我赞成局长的意见。一个恐怖主义网络竟然拥有二氧化铀,这简直太可怕了。面对这种涉及核武器的直接威胁,我们决不能将其视为假情报而置之不理。”他把手伸进放在身旁的公文包,掏出一叠纸分发给与会者,“只要是核装置——无论它是所谓的‘脏弹’还是其他类型的武器——其尺寸和规格都是相对确定的,而且必然都含有某些必要的部件。我冒昧地列了一张清单,并且附上了详图,图中注明了这些部件的具体尺寸、规格,以及探测时可以作为判断依据的迹象。我建议把这份清单下发到美国各大城市的所有执法部门。”
总统点头同意。“库尔特,下发清单的事就交给你了。”
“我马上就去办,长官。”中情局局长答道。
“局长,请稍等一下,”拉瓦列又开口了,“我还想谈谈你刚才提到的另一位特工,杰森·伯恩。他就是与最近那起恐怖分子逃脱的灾难性事件有关的特工,就是他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把中情局的犯人带出了拘留所,对吧?”
“拉瓦列先生,这完全是我们局里的内部事务。”
“我觉得更重要的是直言不讳,而不是什么机构间的竞争意识,最起码在这间屋子里应该如此,”五角大楼的情报主管说道,“坦率地说,我认为伯恩的话根本就不能相信。”
“局长,你以前和这个伯恩有过矛盾,对不对?”问这句话的人是国防部长哈利迪。
中情局局长看起来好像快睡着了。实际上,他的大脑正在全速运转,他知道自己等待的那个时刻终于来了——有人向他发起了一场精心策划的攻击。“什么意思?”
哈利迪微微一笑:“局长,恕我直言,我觉得伯恩这家伙就是个累赘,无论是对于你的机构、整个政府还是我们所有人而言。他竟然让一名中情局看管的重要嫌疑犯逃脱,在此过程中还危及了不知多少位无辜市民的生命安全。我认为应该把此人处理掉,越快越好。”
中情局局长把手一挥,没去理会国防部长的质问。“总统先生,我们能不能接着谈刚才的问题?‘杜贾’组织——”
“哈利迪部长说得没错,”拉瓦列还是不依不饶,“我们正在和‘杜贾’组织战斗,在如此关键的时刻怎么能让他们的重要嫌犯逃脱?事已至此,还请局长告诉我们中情局对杰森·伯恩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局长,拉瓦列先生的意见提得很好,”哈利迪油滑无比的得克萨斯口音简直像极了林登·约翰逊,“还有阿灵顿纪念大桥附近的爆炸。中情局在众目睽睽之下出了那么大的丑,在最不能出问题的时候搞得我们颜面尽失,还助长了敌人的气焰。你们局里还死了一个人——”他打了个响指,“他叫什么来着?”
“蒂莫西·海特纳。”中情局局长替他说了出来。
“没错,海特纳,”国防部长接口时仿佛是要故意确认中情局局长的回应,“局长先生,恕我直言,假如我坐在你的位子上,肯定极为担心中情局的内部安全问题,绝不会像你这样若无其事。”
中情局局长等的就是这句话。他翻开了马丁·林德罗斯在“隧道”交给他的那份稍薄的档案:“事实上我们刚刚结束一次内部调查,内容就是部长先生你刚才提到的那些事,我们已经得出了无可置疑的结论。”他把档案的第一页纸从桌上甩过去,看着哈利迪谨慎地拿起了它。
“趁着国防部长先生看报告的时间,我把局里的调查结论向各位作个简单介绍。”中情局局长交叉起十指往前一倾身,就像是给学生讲课的教授,“我们发现中情局里有个内奸。此人是谁?就是蒂莫西·海特纳。是海特纳接到了莎拉雅·穆尔的电话,得知嫌疑犯马上要被带出拘留所。是蒂莫西·海特纳通知了嫌疑犯的同伙,从而帮助他成功逃脱。他本人可不太走运,恰好被一颗射向穆尔女士的子弹击中,就此丧命。”
中情局局长逐一看了看战情室中众人的脸,“正如我刚才所说,中情局的内部安全问题已得到了控制。现在我们能够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到应该集中的地方:阻止‘杜贾’的行动,把该组织的成员绳之以法。”
他最后把眼光转到国防部长哈利迪的脸上,意味深长地停留了片刻。策动攻击的首脑就是此人,他可以确定,有人曾警告过他,说哈利迪和拉瓦列想插手历来由中情局控制的领域。因此他才故意捏造了许多关于自己的传言,过去的六个月间,在国会山参加会议的时候、在和同事与竞争对手共进午餐或晚餐的席间,他都颇为卖力地表演过:假装自己茫然失神、心情抑郁,或是突然间显得无所适从。老头子的目的是想造成一种假象——年事已高的他如今精力衰退,不再是当年的那个厉害角色;他要让别人以为自己终于变得脆弱不堪,无力再承受政治上的攻击。
结果正如他希望的那样,阴谋对付他的小集团终于从暗处跳了出来。然而有个情况却让他很担心:总统为什么没有阻止这场针对他的攻击?难道说他表演得太逼真了?难道说在阴谋集团的影响下,总统已确信他没有能力继续担当中情局局长的重任?
电话打来时恰好是半夜十二点过十二分。伯恩拿起听筒,有个男人的声音告诉他地址是距离酒店三个街区的一处街角。伯恩还有好几个钟头的时间作准备,他抓起大衣走出了酒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