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4 / 6)
爷俩相视开心地笑了起来。
任新虽经常回家,大多是蜻蜓点水,和得儿叔又是各住村的两头,很少知道他的情况也是正常。只听说得儿叔这几年养羊发了,翻盖了新房,但娶上媳妇的事的确不知。
望着得儿叔家的新房子,嗬,那次第,可真叫阔气。高门大屋,斗拱宽廊。门楼儿上一色的黄色琉璃,门两侧则是彩石贴壁,大有帝王气派。两帧龙飞凤舞的条幅都是彩釉烧制。
上联:春莅枣乡千林吐翠
下联:喜临福地满院生金
横批:紫气拥楣
门芯儿两侧是一副手书对联,想必是新婚时装贴,底色虽稍退,但字体却遒劲工整。
上联:知天知地才知趣
下联:乐事乐人先乐心
横批:乐天知人
进了大门,好一个宽宅大院,各种应时农具摆放齐整。鸡鸭笼养,整洁干净。屋门两旁,一边一墩书香花,姿态端庄华贵,如两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护持着两面的条联。
上联:枕月听风惊地远
下联:披云浴露笑天新
横批:仙乐绕梁
没等得儿婶儿出来谦让,任新早已跨进了屋里。迎面墙上又有一副对联和任新撞了个满脸。
上联:金楣玉栋迎归燕
下联:月帐云帷梦游人
横批:春暖人新
任新见这几幅手书对联字迹眼熟,正要问个究竟,得儿叔却脱口而出:端详嘛?这都是你爸爸给写的。
这照片上是谁呀?任新指了指酒柜上摆的一对青年男女婚纱照。
你看呢?得儿叔眯着小眼睛,神秘又得意。
看不出来。任新说。
哈哈哈------得儿叔冲着得儿婶儿傻笑着。——你问她,你问她。
爽快的得儿婶儿并没有不好意思。——怎么了?还不敢说呀,又不是做贼养汉,没见电视上七老八十的还穿大红大紫呢,说是要找回当年的感觉。你得儿叔老说自己没赶上这个好时候,总觉来这一世冤得慌。也不知听谁说镇上的照相馆能返老还童,就像个小孩子似地缠着我,非要和我去照张童子相。我说那都是胡说八道,是照相馆为招揽生意做得广告,一传十十传百的传走了样儿。他就拉来这个作证那个打保,没办法,我就跟他去了。还真是神得没了边儿,愣是叫这半大老头子老婆子变成了小伙子大闺女。别看你得儿叔现在长走了样儿,要看这照片儿,打小儿就象个特务!——得儿婶儿说着说着自己也捂着嘴咯咯地乐起来。
一旁的得儿叔接过话来说:要说长走了样儿,庄稼人还不都是累的,腰弯背驼。看你婶子多好,人家不走样儿,自打照了这张像,就搅得我黑白倒了个个儿,夜里瞪着眼思,白天闭着眼想。
白天干嘛还闭着眼想呀?任新不解的问。
你这孩子,说给你也不懂。一睁眼不就------唉!不是那么回事儿了。——得儿叔说着撅起嘴朝得儿婶儿指了指。
你个老不要脸的,你那烂嘴又刺挠了是不?得儿婶儿半嗔半怒地嚷着,自己转头又偷偷地乐去了。
任新今儿来得也巧,正是得儿叔的生日。新来的婶子年龄不大,足足比得儿叔小了十来岁。长得还算标致,三十大几的人了,灵巧稍略嫌单薄。得儿叔说不指她干活,管好家就行了。农村妇女所特有的气质在她身上都体现得很到位,黑黪黪的,一看就是把泼辣持家的好手。乡亲们都说得儿叔艳福不浅,他自己也自谝:不找个好媳妇对不起未来的儿女。
得儿婶儿快言快语却很有分寸,没等任新问,便自报家门说,自己是被前夫甩了的女人,那男人做投机生意赚了点儿不义之财,便和个女人不知了去向。好在结婚几年也没有生养,起初那男人总怨她有毛病,但到了医院一查,说是那男人有病。别看她年龄不算大,思想却很传统,觉得女人就得认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没孩子也认了,等以后有机会领养一个也算膝下有靠。哪想到日子过好了,男人却变了心,一走就是几年,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起先她还是左想右盼的,巴望他有个回心转意。去年那男人突然给她来了封信,说是要与她离婚,并说让她拿着那封信到乡民政所办个手续就行了。她见没了指望,就这么离开了那个经营了多年的家。当初听说她要改嫁时,那男人的娘象防贼似地防着她,生怕她带走什么东西。可她并没有那么做,只带了几件自己替换的衣裳便走了。她说原来的公婆并不是亲的,那男人是过继给他大伯。老两口子生性刁钻刻薄,总觉得自己几十年积攒的家业白白地送给他们实在可惜。他大伯很不情愿地买了台大彩电,然后钻进了被窝儿,从此就没有再起来过。只要是有电,那电视是要黑白开着的,而且声音要开到尽头。因此,耳朵被吵聋了,但他就是不改初衷,哪怕是外语节目也不关机。农村又没有有线电视,只有两套节目,不爱看了,就闭上眼,闭烦了再睁开眼。白天还可以,就是晚上,一宿哇哇乱闹,吵得人干一天活儿睡不好也歇不过来,还不能说。时不时平白无故地骂街燎巷,总觉活得不够本儿。这不,原来挺好的身体,百病没有,从我进了他家的门就躺着,一直躺了这么多年。这可好,再想起来起不来了。我走时,三行鼻涕两行泪的,也怪叫人可怜。别管对错,终究在一起生活了几年,还是有些感情。这不我来这里前,也已和你得儿叔说好(他居然也叫起了得儿叔),以后,隔三差五地去看看他们,直到那个男人回来。嗨!谁让这天下的人心都是肉长得呢。话又说回来,那老两口子过日子却是把好手,心数得要命。每到大秋,他能把满地的棒子都见一遍数儿,然后挑一个中等的数好粒儿再和那棒子数相乘,那真是个铁算盘。谁家地里的庄稼比他的好,他简直就要气死,恨不能自己在村里样样都是第一。庄稼人干活也没个钟点儿,看着日头过日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他总是披星戴月的。庄稼日子呗,在村里还真是数一数二。辛苦一辈子也没个儿女,老了,心里有些变态倒也情有可原。唉,这人啊!——得儿婶儿很健谈,表述地有条有理,至少得有初中的文化。 ↑返回顶部↑
任新虽经常回家,大多是蜻蜓点水,和得儿叔又是各住村的两头,很少知道他的情况也是正常。只听说得儿叔这几年养羊发了,翻盖了新房,但娶上媳妇的事的确不知。
望着得儿叔家的新房子,嗬,那次第,可真叫阔气。高门大屋,斗拱宽廊。门楼儿上一色的黄色琉璃,门两侧则是彩石贴壁,大有帝王气派。两帧龙飞凤舞的条幅都是彩釉烧制。
上联:春莅枣乡千林吐翠
下联:喜临福地满院生金
横批:紫气拥楣
门芯儿两侧是一副手书对联,想必是新婚时装贴,底色虽稍退,但字体却遒劲工整。
上联:知天知地才知趣
下联:乐事乐人先乐心
横批:乐天知人
进了大门,好一个宽宅大院,各种应时农具摆放齐整。鸡鸭笼养,整洁干净。屋门两旁,一边一墩书香花,姿态端庄华贵,如两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护持着两面的条联。
上联:枕月听风惊地远
下联:披云浴露笑天新
横批:仙乐绕梁
没等得儿婶儿出来谦让,任新早已跨进了屋里。迎面墙上又有一副对联和任新撞了个满脸。
上联:金楣玉栋迎归燕
下联:月帐云帷梦游人
横批:春暖人新
任新见这几幅手书对联字迹眼熟,正要问个究竟,得儿叔却脱口而出:端详嘛?这都是你爸爸给写的。
这照片上是谁呀?任新指了指酒柜上摆的一对青年男女婚纱照。
你看呢?得儿叔眯着小眼睛,神秘又得意。
看不出来。任新说。
哈哈哈------得儿叔冲着得儿婶儿傻笑着。——你问她,你问她。
爽快的得儿婶儿并没有不好意思。——怎么了?还不敢说呀,又不是做贼养汉,没见电视上七老八十的还穿大红大紫呢,说是要找回当年的感觉。你得儿叔老说自己没赶上这个好时候,总觉来这一世冤得慌。也不知听谁说镇上的照相馆能返老还童,就像个小孩子似地缠着我,非要和我去照张童子相。我说那都是胡说八道,是照相馆为招揽生意做得广告,一传十十传百的传走了样儿。他就拉来这个作证那个打保,没办法,我就跟他去了。还真是神得没了边儿,愣是叫这半大老头子老婆子变成了小伙子大闺女。别看你得儿叔现在长走了样儿,要看这照片儿,打小儿就象个特务!——得儿婶儿说着说着自己也捂着嘴咯咯地乐起来。
一旁的得儿叔接过话来说:要说长走了样儿,庄稼人还不都是累的,腰弯背驼。看你婶子多好,人家不走样儿,自打照了这张像,就搅得我黑白倒了个个儿,夜里瞪着眼思,白天闭着眼想。
白天干嘛还闭着眼想呀?任新不解的问。
你这孩子,说给你也不懂。一睁眼不就------唉!不是那么回事儿了。——得儿叔说着撅起嘴朝得儿婶儿指了指。
你个老不要脸的,你那烂嘴又刺挠了是不?得儿婶儿半嗔半怒地嚷着,自己转头又偷偷地乐去了。
任新今儿来得也巧,正是得儿叔的生日。新来的婶子年龄不大,足足比得儿叔小了十来岁。长得还算标致,三十大几的人了,灵巧稍略嫌单薄。得儿叔说不指她干活,管好家就行了。农村妇女所特有的气质在她身上都体现得很到位,黑黪黪的,一看就是把泼辣持家的好手。乡亲们都说得儿叔艳福不浅,他自己也自谝:不找个好媳妇对不起未来的儿女。
得儿婶儿快言快语却很有分寸,没等任新问,便自报家门说,自己是被前夫甩了的女人,那男人做投机生意赚了点儿不义之财,便和个女人不知了去向。好在结婚几年也没有生养,起初那男人总怨她有毛病,但到了医院一查,说是那男人有病。别看她年龄不算大,思想却很传统,觉得女人就得认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没孩子也认了,等以后有机会领养一个也算膝下有靠。哪想到日子过好了,男人却变了心,一走就是几年,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起先她还是左想右盼的,巴望他有个回心转意。去年那男人突然给她来了封信,说是要与她离婚,并说让她拿着那封信到乡民政所办个手续就行了。她见没了指望,就这么离开了那个经营了多年的家。当初听说她要改嫁时,那男人的娘象防贼似地防着她,生怕她带走什么东西。可她并没有那么做,只带了几件自己替换的衣裳便走了。她说原来的公婆并不是亲的,那男人是过继给他大伯。老两口子生性刁钻刻薄,总觉得自己几十年积攒的家业白白地送给他们实在可惜。他大伯很不情愿地买了台大彩电,然后钻进了被窝儿,从此就没有再起来过。只要是有电,那电视是要黑白开着的,而且声音要开到尽头。因此,耳朵被吵聋了,但他就是不改初衷,哪怕是外语节目也不关机。农村又没有有线电视,只有两套节目,不爱看了,就闭上眼,闭烦了再睁开眼。白天还可以,就是晚上,一宿哇哇乱闹,吵得人干一天活儿睡不好也歇不过来,还不能说。时不时平白无故地骂街燎巷,总觉活得不够本儿。这不,原来挺好的身体,百病没有,从我进了他家的门就躺着,一直躺了这么多年。这可好,再想起来起不来了。我走时,三行鼻涕两行泪的,也怪叫人可怜。别管对错,终究在一起生活了几年,还是有些感情。这不我来这里前,也已和你得儿叔说好(他居然也叫起了得儿叔),以后,隔三差五地去看看他们,直到那个男人回来。嗨!谁让这天下的人心都是肉长得呢。话又说回来,那老两口子过日子却是把好手,心数得要命。每到大秋,他能把满地的棒子都见一遍数儿,然后挑一个中等的数好粒儿再和那棒子数相乘,那真是个铁算盘。谁家地里的庄稼比他的好,他简直就要气死,恨不能自己在村里样样都是第一。庄稼人干活也没个钟点儿,看着日头过日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他总是披星戴月的。庄稼日子呗,在村里还真是数一数二。辛苦一辈子也没个儿女,老了,心里有些变态倒也情有可原。唉,这人啊!——得儿婶儿很健谈,表述地有条有理,至少得有初中的文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