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老二的命运变了(1 / 4)
“请陛下严惩!”
“请陛下严惩!”
其他大臣也纷纷上疏,请求严惩朱尚邴。
淮西勋贵本就是一体,而朱允熥和蓝玉就是其中的领头人物。
如今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只是事情并没有如他们的意。
除了跟淮西一脉沾边的,其他人敢站出来的寥寥无几。
朱元璋也察觉到了,心中一阵感慨。
满朝的文官之所以不动,主要是卖朱允炆的面子,武将自然是因为朱尚邴。
如此局面,他想严惩也不可能了。
想到这,他忍不住看向朱尚邴,却见后者脸色淡然,一点惊慌的感觉都没有。
似乎一切早有预料。
反倒是朱允炆,却一副心绪不宁的样子,心境上,彻底输给了朱尚邴。
“放肆!”
见殿内开始混乱起来,大太监杜安道连忙站出来,大喝一声。
群臣这才发觉失态了,纷纷看向朱元璋,发现他面无异色,不由松了一口气。
沉默半响,朱元璋终于有所行动。
只见他将案子上的奏折都丢下秦王父子,随后指着朱爽质问道:
“老二,这就是你交出来的好儿子?咱的好孙儿?要是再长几岁,手上再捏点权力,我大明岂不被他屠尽?”
老爹莫名顶雷,朱尚邴心里一阵暗笑。
不过,他很快就收敛了心绪,调整着姿态。
殊不知,朱元璋早就看穿了他的想法,目光横扫过来。
“朱尚邴,你可有话要说?”
大殿内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呆呆的看着跪在中间的秦王父子。
等待朱元璋最后的决定。
这时候,邓镇站出来,高声道:
“臣斗胆,请陛下小惩大诫,念在世子年幼,且事出有因,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好一招借力打力。
这不明摆着让朱元璋看在即将北伐的面子上,饶了朱尚邴一命嘛?
一时间,满朝文武窃窃私语。 ↑返回顶部↑
“请陛下严惩!”
其他大臣也纷纷上疏,请求严惩朱尚邴。
淮西勋贵本就是一体,而朱允熥和蓝玉就是其中的领头人物。
如今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只是事情并没有如他们的意。
除了跟淮西一脉沾边的,其他人敢站出来的寥寥无几。
朱元璋也察觉到了,心中一阵感慨。
满朝的文官之所以不动,主要是卖朱允炆的面子,武将自然是因为朱尚邴。
如此局面,他想严惩也不可能了。
想到这,他忍不住看向朱尚邴,却见后者脸色淡然,一点惊慌的感觉都没有。
似乎一切早有预料。
反倒是朱允炆,却一副心绪不宁的样子,心境上,彻底输给了朱尚邴。
“放肆!”
见殿内开始混乱起来,大太监杜安道连忙站出来,大喝一声。
群臣这才发觉失态了,纷纷看向朱元璋,发现他面无异色,不由松了一口气。
沉默半响,朱元璋终于有所行动。
只见他将案子上的奏折都丢下秦王父子,随后指着朱爽质问道:
“老二,这就是你交出来的好儿子?咱的好孙儿?要是再长几岁,手上再捏点权力,我大明岂不被他屠尽?”
老爹莫名顶雷,朱尚邴心里一阵暗笑。
不过,他很快就收敛了心绪,调整着姿态。
殊不知,朱元璋早就看穿了他的想法,目光横扫过来。
“朱尚邴,你可有话要说?”
大殿内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呆呆的看着跪在中间的秦王父子。
等待朱元璋最后的决定。
这时候,邓镇站出来,高声道:
“臣斗胆,请陛下小惩大诫,念在世子年幼,且事出有因,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好一招借力打力。
这不明摆着让朱元璋看在即将北伐的面子上,饶了朱尚邴一命嘛?
一时间,满朝文武窃窃私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