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王字上面带顶帽(1 / 4)
此言一出,周遭的百姓们震惊不已,没想到能亲眼看到这一幕。
不由得纷纷顿足,一阵交头接耳着。
“原来这位,便是皇太孙朱允炆啊?”
“就在刚才,太孙还亲自为大军擂鼓,如今被册封,今后绝对是一段佳话。”
“是啊,这位太孙确实担得起德字。”
……
听到这些议论声,杜安道忽然想起,朱元璋之前说过的话。
一切都在预料之中。
太孙为大军擂鼓,秦王世子出征,铸就一段君臣佳话。
主要是担心忽然册封皇太孙,会引起众人异议,所以便这么做堵住悠悠众口。
有了这个美名,再努力做出一番成绩。
不求朱允炆能像他父亲一样,精明能干碾压诸位兄弟,能镇住武将就行了。
……
北平,燕王府之中。
一人披盔戴甲回到府邸,器宇不凡,燕颔虎须。
正是燕王朱棣。
他听着眼前探子的汇报,微皱眉目光犀利,满含怒意的言语中还有一丝狐疑。
“当真?老头子真的册立朱允炆那小子为皇太孙了?”
闻言,探子连连点头,生怕惹得面前这尊大佛不满。
见此,朱棣眼神愈加冷了下来,盯着前方陷入沉思。
就在这时,一名身穿黑衣的僧人走来,他嘴角含笑看向朱棣,不由得开口道:
“施主看起来似乎有心事?不妨告诉贫僧,好让贫僧为您解疑释惑啊。”
蹲在茅坑问香臭,明知故问。
朱棣转过头,冷睨着姚广孝,但却被他的笑意逼退。
只能是压下心中怒意,对他开口问。
“道衍和尚,那顶帽子已经让人戴上了,现在该当如何?”
却不想,姚广孝只是笑了笑,并未作答。
朱棣又是询问几次,渐渐的,心情开始有些烦躁。
长兄在世之时,立嫡立长,名正言顺。
可是,朱允炆并非嫡出,生母乃是继妃吕氏。 ↑返回顶部↑
不由得纷纷顿足,一阵交头接耳着。
“原来这位,便是皇太孙朱允炆啊?”
“就在刚才,太孙还亲自为大军擂鼓,如今被册封,今后绝对是一段佳话。”
“是啊,这位太孙确实担得起德字。”
……
听到这些议论声,杜安道忽然想起,朱元璋之前说过的话。
一切都在预料之中。
太孙为大军擂鼓,秦王世子出征,铸就一段君臣佳话。
主要是担心忽然册封皇太孙,会引起众人异议,所以便这么做堵住悠悠众口。
有了这个美名,再努力做出一番成绩。
不求朱允炆能像他父亲一样,精明能干碾压诸位兄弟,能镇住武将就行了。
……
北平,燕王府之中。
一人披盔戴甲回到府邸,器宇不凡,燕颔虎须。
正是燕王朱棣。
他听着眼前探子的汇报,微皱眉目光犀利,满含怒意的言语中还有一丝狐疑。
“当真?老头子真的册立朱允炆那小子为皇太孙了?”
闻言,探子连连点头,生怕惹得面前这尊大佛不满。
见此,朱棣眼神愈加冷了下来,盯着前方陷入沉思。
就在这时,一名身穿黑衣的僧人走来,他嘴角含笑看向朱棣,不由得开口道:
“施主看起来似乎有心事?不妨告诉贫僧,好让贫僧为您解疑释惑啊。”
蹲在茅坑问香臭,明知故问。
朱棣转过头,冷睨着姚广孝,但却被他的笑意逼退。
只能是压下心中怒意,对他开口问。
“道衍和尚,那顶帽子已经让人戴上了,现在该当如何?”
却不想,姚广孝只是笑了笑,并未作答。
朱棣又是询问几次,渐渐的,心情开始有些烦躁。
长兄在世之时,立嫡立长,名正言顺。
可是,朱允炆并非嫡出,生母乃是继妃吕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