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农业大丰收(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听到这话。
  性格一向保守老稳的刘福生,当即做出了赊账的决定,签下了那份《农业合作协议》。
  种了一辈子地,自认为是个种地好手的他,渴望突破自己的极限,想试试用很少的地,种出够全家人吃的粮食,还要卖出余粮,还上赊种子农药化肥的欠款。
  而家里人得知这个情况后,虽然不敢违逆刘福生这个一家之主,但都觉得风险有点大,有点赌博的感觉,万一……
  “不会有万一的!江南商会富可敌国,不会坑害我等小民。若出了万一,也是天时不好,是老天爷不愿配合。”
  于是接下来的几个月。
  刘福生拿出了家里最好的那20亩水浇地。
  在江南商会农业专家的指导下,种上了‘金麦800’这个冬麦品种。
  为防止出现意外,刘福生干脆在田边搭了个棚子,日夜守候在地头,看着麦苗从发芽,到茁壮成长。
  尤其是在拔节期,播撒了第一遍化肥后,那夜晚间发出的‘叭叭叭’快速生长的声音,着实令人欣喜,势头非常惊人。
  即便如此。
  6月初,由于连续十多天没有降雨,麦田陷入到了干旱中,若不及时浇水,必定会出现减产乃至绝收。
  好在江南商会的‘抗旱保墒队’,主动提供的蒸汽抽水机,解决了大问题,其直接从低水位的河中抽水,让他家的二十亩麦地,得到了很好的灌溉,恢复了生机。
  6月中旬,帝国南方三省遭遇了超强飓风袭击,河东省境内,也出现了大范围的降雨,缓解了旱情,却没有带来风灾,反而是一场丰收之雨。
  6月下旬,麦田进入到灌浆成熟期,刘福生又播撒了一些化肥,打了一遍农药,带着家人拔除了那些杂草。
  一直等到了7月8日。
  等麦田变的金黄一片,一串串饱满的麦穗,压的麦秆深深弯腰。
  刘福生跟他家人的心,这才全部放了下来,再也没有丝毫担忧。
  7月9日,开镰收割之日。
  刘福生家的二十亩麦田,让大沃村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聚拢了过来,满脸的惊叹。
  甚至有无数村民主动帮忙收割,只用半个上午,便收割完毕,并脱粒完成,再进行称重后,引起惊呼一片。
  “两万零一百八十三斤!平均亩产超过了一千斤!”
  “祥瑞,这简直是祥瑞啊,亩产千斤,老朽这辈子都没见过!”
  “其实晒干后,实际亩产是950斤左右,但依然非常不错,可以让县里的官员,上报给朝廷了。”
  “这个没到上报朝廷的标准,《炎龙日报》跟‘帝国之声广播’,这两天报道了很多地方粮食亩产破纪录的新闻,亩产千斤的比比皆是,福生叔地虽种的好,但不会引起太大的关注。”
  “年初镇上公仆所的公务员们,也上我家推广过农药化肥良种,但我不愿花钱购买,若早知道产量提高如此之大,我定然会买!哎,我家地里的麦子,亩产只有300来斤,跟福生叔家的麦地差了三倍,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这人后悔不已的道。
  “我家麦地的亩产还不到300斤!就算化肥农药良种的成本,折合两百多斤粮食,但最后还是能多赚300斤的粮食,总账还是非常划算,明年我也要这么干!”
  “福生叔家已经通过做纳税工,把该交的税都交了,所以两万多斤的粮食,全是自己的,官府不会拿走一斤。”
  “今年的粮价不低,江南商会以1龙元100斤的价格,不限量的收购,福生叔的这些麦谷,若全部卖了,能赚200来龙元。”
  “福生叔一家,今年定能过个大大的肥年啊!”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