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千年世家的破灭(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帝国历313年,2月。
  天气已经转暖,各地的春耕春种陆续开始。
  不过在京畿省,河间郡,一个叫谢家堡的地方。
  当地的公务员孙乐安,这位25岁的年轻人,他这段时间并没有把心思,放到‘鼓励耕作,劝课农桑’上面,不愿意重复这种枯燥的没什么意思的工作,他今年打算搞一把大的!
  三年了。
  他参加帝国的恩科,成为一名光荣的帝国公仆后,已经在基层摸爬滚打三年多了。
  过去的几年里,怀着满腔热血,一心想要报国,想为帝国的富强崛起做出一些贡献的孙乐安,可以说比任何人都要积极努力,脑袋里充满了理想主义,发自心底的认为,自己定能做出一番亮眼的成绩。
  他想通过努力,尽快进入到帝国的核心基本盘中。
  他想成为父母口中的自豪与骄傲。
  他更想从基层起步,一年一个台阶,在官场中坐上更高的位置,从而更好的为百姓们服务。
  孙乐安真的很想进步!他的很多同学同侪,都是年纪轻轻的,就升到了县镇级、厅局级的高位,孙乐安不认为自己的能力比他们差,没理由居于他们之下。
  但三年多过去了。
  孙乐安却仍是个‘乡科级’的公仆,几乎在原地踏步,他的那些职业规划与个人梦想,可以说一个都没有实现。
  话说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他的积极努力,为什么没有换来应得的回报,是帝国的升迁机制出了问题?还是受到了什么打压,埋没了他这个人才?
  摇了摇头。
  不是帝国的问题。
  而是谢家堡这个地方,就是个天坑!严重限制了孙乐安才能的发挥,让他始终做不出太大的成绩。
  最根本的原因,则是谢家堡这块地盘,大部分为千年世家‘河间谢氏’占据,此地近百万亩的肥沃良田,‘河间谢氏’一家就占据了七成,剩下的那些犄角旮旯的不怎么肥沃的农田,则为普通百姓们拥有。
  自然。
  作为一名基层公仆的孙乐安,虽然能通过积极为民服务的态度,得到了普通百姓们的支持拥护,走在路上,会被人亲切的叫一声‘孙公仆’,有了一定的信誉和威望。
  但在河间谢家眼里,孙乐安连个屁都不算,完全不被放在眼里。
  孙乐安能从普通百姓们的手中,收到国家规定税率的农税,但他上门去谢家收税,不是遭遇闭门羹,就是被臭骂一顿赶出来,每次都一无所获。
  没错。
  河间谢家不交税。
  且是京畿省变法改革推行后,谢家已连续五年没有交税,一粒粮食都不想拿出来。
  甚至是一副有恃无恐的态度,根本不怕受到惩罚,因为作为一个屹立三千多年都不倒的‘千年世家’,谢家是有好几把刷子的,不认为有谁敢动他们。
  一个,谢家有非常多的人才,在朝廷出仕当官,很多居于高位,门生故吏遍天下,便是帝国变法后,谢家子弟中,也有上百人成了帝国公仆,又为了避免上升通道受阻,那些成了公仆的谢家子弟,都会分出族谱,来个单门立户,再分个十几二十亩田地即可。
  这对比谢家拥有的数十万亩良田,简直是忽略不计。
  其次,谢家产业众多,除了种地产粮,还开办了诸多的作坊工厂,可以自己酿酒,可自己织布做衣服,有自己的医疗体系,还有铁匠铺、砖窑厂、马车厂等,基本实现了自给自足,把经济内循环做到了极致,对外界的依赖极少。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