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袁家遭殃(2 / 3)
  李皓闻言回道:「这是陛下相信殿下的能力,殿下应当为此高兴才是,而且这不是有子成相助嘛,以他之才殿下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听到李皓这有甩锅给自己的倾向,霍不疑便说道:「子仰说笑了,论起对各地世家豪族的了解,我怎么也比不上你,这事想办成便是要对各地情况了解颇深,因此还需要你多出些力才行。」
论吹捧人,这李皓能认输吗,当即便继续夸,誓要把霍不疑给吹的飘飘然,让他大包大揽的事给办了。
结果显然没啥用,显然李皓有点高估自己忽悠人得水平呢,再加上霍不疑被吹捧得太多了,对这方面产生了极高得抗性,只把糖衣吃掉,然后就把炮弹给吐出去了。
文帝和太子这边执行度田令的决心没变更,那地方上就还需要按令办事。
可地方上得官员大多数是豪族世家出身,纵使不是得也几乎都受制于他们,因此可以想象到这第一次度田得成果会是怎样。
各地官吏或执行不力,或故意错误执行诏令,使诏书在实际执行中完全走样。
其中执行不力得倒还罢了,至少对百姓得危害不大,反倒是那些估计错误执行得。
他们把百姓们召集起来,拿出度田的诏书,说朝廷现在要度田,你们名下有多少田,就是自家的房子、房子旁边的巷子,都得查清楚!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
能,这所有地方的主官们都已经串通一气了!这怎么能不让文帝恼怒。
于是文帝当即便在朝堂上发作了,勒令司隶校尉下廷尉府审问,冯翊、弘农、河南、景枡四郡太守一并追拿回都城。
另外派出了御史,彻查各地度田情况,一时间让各地官员人心慌慌。
但事实上,他们也确实是需要惊慌的,因为根据御史的回报来看,之前各地奏报的数据可以说是胡编乱造。
只有豫州和徐州稍微好些,袁沛和梁无忌在这次度田上是真的下了功夫的。
但也仅止于此,毕竟各郡县探察还是得用地方上的人,他们能直接盯到的地方很是有限。
而青州和兖州,因为梁家、曲家和袁家配合的原因,也算是有几个郡县的数据拿的出手。
这次证据在手,文帝便开始了行动,他知道这件事情需要下狠手了,否则一旦此时让了一步,这度田令也就真的执行不下去了。
不过文帝也知道,这种事情让太子做只怕会拖泥带水,于是便亲自出面主持。
在前面抓的司隶校尉都还没处置的情况下,就以度田不实为由把刚刚上任的大司徒欧阳歙给抓了,那可是三公之一,连带着还有其他诸郡太守十余人,再下面的各地方官吏就更多了,事涉荆、青、徐、益等数州之地。
这下也算是让朝野惊醒,一时间为这些官员求情的人络绎不绝,来往于东宫与宣德殿。
见此情形,李皓便建议太子统统挡驾,不要插手这些官员的处置,毕竟太子自己下不了狠心,现在文帝帮着给解决了,这是好事。
太子现在只要闭口不言,不去拆文帝的台就行。
只是对此霍不疑却有不同意见,他倒不是觉得太子应该去救人,而是认为太子应该学着改变,光是一味的仁厚是治不了国的。
这点李皓也是认同的,只是做事还是得循序渐进,而且李皓本来也不想太子能变得杀伐果断。
要不然李皓当初干脆就不闻不问,让三皇子上位得了,何必弄的这么麻烦呢。
为此,李皓和霍不疑在东宫也是吵得不可开交,但太子这次是站到李皓这边的,故而霍不疑最终也是没辙。
而后随着欧阳歙这批人死在了牢狱中,狠狠的震慑住了那些有心思的官员,这也让朝廷在地方上推动度田令一事,总算有了不小的进展。
太子见到这一幕,不由对李皓和霍不疑感慨道:「度田令一事前后周旋了一年多,死了十数位两千石以上的官员,终于看到曙光了。」
李皓则深知此事绝没到守得云开的日子,只是看着太子沉闷多日,终于松了口气,便没有再去打击他。 ↑返回顶部↑
			
			
			
			
			
		听到李皓这有甩锅给自己的倾向,霍不疑便说道:「子仰说笑了,论起对各地世家豪族的了解,我怎么也比不上你,这事想办成便是要对各地情况了解颇深,因此还需要你多出些力才行。」
论吹捧人,这李皓能认输吗,当即便继续夸,誓要把霍不疑给吹的飘飘然,让他大包大揽的事给办了。
结果显然没啥用,显然李皓有点高估自己忽悠人得水平呢,再加上霍不疑被吹捧得太多了,对这方面产生了极高得抗性,只把糖衣吃掉,然后就把炮弹给吐出去了。
文帝和太子这边执行度田令的决心没变更,那地方上就还需要按令办事。
可地方上得官员大多数是豪族世家出身,纵使不是得也几乎都受制于他们,因此可以想象到这第一次度田得成果会是怎样。
各地官吏或执行不力,或故意错误执行诏令,使诏书在实际执行中完全走样。
其中执行不力得倒还罢了,至少对百姓得危害不大,反倒是那些估计错误执行得。
他们把百姓们召集起来,拿出度田的诏书,说朝廷现在要度田,你们名下有多少田,就是自家的房子、房子旁边的巷子,都得查清楚!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
能,这所有地方的主官们都已经串通一气了!这怎么能不让文帝恼怒。
于是文帝当即便在朝堂上发作了,勒令司隶校尉下廷尉府审问,冯翊、弘农、河南、景枡四郡太守一并追拿回都城。
另外派出了御史,彻查各地度田情况,一时间让各地官员人心慌慌。
但事实上,他们也确实是需要惊慌的,因为根据御史的回报来看,之前各地奏报的数据可以说是胡编乱造。
只有豫州和徐州稍微好些,袁沛和梁无忌在这次度田上是真的下了功夫的。
但也仅止于此,毕竟各郡县探察还是得用地方上的人,他们能直接盯到的地方很是有限。
而青州和兖州,因为梁家、曲家和袁家配合的原因,也算是有几个郡县的数据拿的出手。
这次证据在手,文帝便开始了行动,他知道这件事情需要下狠手了,否则一旦此时让了一步,这度田令也就真的执行不下去了。
不过文帝也知道,这种事情让太子做只怕会拖泥带水,于是便亲自出面主持。
在前面抓的司隶校尉都还没处置的情况下,就以度田不实为由把刚刚上任的大司徒欧阳歙给抓了,那可是三公之一,连带着还有其他诸郡太守十余人,再下面的各地方官吏就更多了,事涉荆、青、徐、益等数州之地。
这下也算是让朝野惊醒,一时间为这些官员求情的人络绎不绝,来往于东宫与宣德殿。
见此情形,李皓便建议太子统统挡驾,不要插手这些官员的处置,毕竟太子自己下不了狠心,现在文帝帮着给解决了,这是好事。
太子现在只要闭口不言,不去拆文帝的台就行。
只是对此霍不疑却有不同意见,他倒不是觉得太子应该去救人,而是认为太子应该学着改变,光是一味的仁厚是治不了国的。
这点李皓也是认同的,只是做事还是得循序渐进,而且李皓本来也不想太子能变得杀伐果断。
要不然李皓当初干脆就不闻不问,让三皇子上位得了,何必弄的这么麻烦呢。
为此,李皓和霍不疑在东宫也是吵得不可开交,但太子这次是站到李皓这边的,故而霍不疑最终也是没辙。
而后随着欧阳歙这批人死在了牢狱中,狠狠的震慑住了那些有心思的官员,这也让朝廷在地方上推动度田令一事,总算有了不小的进展。
太子见到这一幕,不由对李皓和霍不疑感慨道:「度田令一事前后周旋了一年多,死了十数位两千石以上的官员,终于看到曙光了。」
李皓则深知此事绝没到守得云开的日子,只是看着太子沉闷多日,终于松了口气,便没有再去打击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