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和亲大事(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朝鲜国太虽育有金氏数子,但其年龄不过三十又五,若是寻常女人,这个年纪再改嫁倒也无妨。
  但朝鲜氏可是堂堂朝鲜侯的母亲,金天若是将自己的母亲送给高顺为妾,自己岂非成了高顺的儿子,若然如此,只怕不消高顺来攻,整个朝鲜士民对金天便已鄙夷之极,到时人心瓦解,谁还愿为其效命。
  这个条件,简直是对金天的莫大侮辱。
  高顺就是要侮辱金天,这个反复无常的碧眼小儿,对自己狂妄了已久,欺凌了已久,今日攻守之势已逆,高顺若是不痛快的羞辱金天,他就不叫高顺了。
  主辱臣子,自觉受了大辱的文官,此时再也隐忍不住,顿时勃然大怒。
  当下他神色一沉,厉声道:“高将军,我家将军乃是诚心求和,倘若高将军一味相辱,无意言和,我朝鲜上下,百万士民,宁可拼个鱼死网破,也绝不受此奇耻大辱。”
  面对文官的大义凛然,高顺也打算撕破脸皮,正当这时,一旁的诸葛亮却向他示以眼色。
  高顺何其之聪明,稍稍一睹诸葛亮的眼色,便会意了他内中的意思。
  思绪飞转,计策已生。
  高顺旋即哈哈大笑起来,“朝鲜果然不乏义士,本将只是开个玩笑而已,你何必如何当真。”
  文官那一腔的怒意,瞬间给高顺压了下去,他被高顺变化无测的态度弄得是莫名其妙,一时怒也不是,不怒也不是,不知该如何是好。
  这时,诸葛亮开口道:“将军,微臣看朝鲜侯也颇有诚意,将军胸襟宽广,不若就接受了朝鲜侯的美意,两家共结姻亲,从今往后以渡口城为界,互不相侵,岂非两州百姓之福。”
  听得此言,文官也把前番受的辱给忘了,忙道:“文和先生所言极是,此正是我家将军的意思。”
  以目前的形势,高顺根本无需跟金天联姻言和,但诸葛亮既然这么说,必定有其道理。
  高顺便配合着诸葛亮,装作考虑了起来。
  这时,诸葛亮起身凑近文官,低声道:“我家将军的意思,你还没看出来么,朝鲜侯嫁妹,若是不陪送些嫁妆,怎么配得上朝鲜侯一州之主的身份。”
  文官一怔,旋即明白了高顺的意思,人家这是在要钱呢。
  “未知高将军需多少嫁妆才满意?”文官也小声向诸葛亮询问道。
  诸葛亮装模作样的想了一会,淡淡笑道:“嫁妆只是表面文章,意思意思就是了,无需给太多,我看朝鲜侯就送个金一百斤,钱两千万吧。”
  一百斤金,两千万钱!
  文官心脏扑嗵一跳,惊想你这可是狮子大开口,当我朝鲜朝鲜是冤大头o阿。
  “这个,是不是有些太……”
  文官还想商量时,诸葛亮已拱手朗声道:“将军,吕先生说了,将军若肯纳金公主为妾,朝鲜侯愿送一百斤金,两千万钱以为嫁妆。”
  文官又吃一惊,心说这可都是你开的价,我什么时候答应了,你这不是坑人么!金一百斤,两千万钱,这个数目对于坐拥一州之地的金天来说,并不足以伤筋动骨,但也不能说是一个小数目。
  但在兵败被迫嫁妹和亲的情况下,再以如此巨大数额的钱财来做嫁妆,这在世人眼里看来,便是金天彻头彻尾的在向高顺低头。
  文官本还打算跟诸葛亮讨价还价一番,谁知诸葛亮甚是“狡猾”,抢在他开口之前,便当众做了宣布。
  高顺一听,立马拍案道:“没想到金仲谋如此大方,很好,这才够诚意,这件婚事,本将答应了。”
  高顺根本不给文官讨价的机会,当即拍板决定。
  文官是又喜又忧,喜的是高顺答应和亲,忧的却是那巨额的嫁妆。
  “高将军胸襟宽广,当真乃两州士民之福,只是这个嫁妆的数额嘛……”文官犹豫不敢点头,还有一丝还价的念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