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粮长(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在那些小胡同巷子的角落,存在着不少县廓人的排泄物。
  王昌沐父子二人坐着骡车在县城内行进了一段时间,来到了位于县城中心位置的县衙附近。
  这一趟过来,是为了给王老爷子也运作一个粮长。
  不过没有直接去县衙,因为以他们的身份根本接触不到三班六房的书办老爷。
  如果王昌沐能够考上秀才,就截然不同了。
  可惜王昌沐并没有去参加科举,没有成为一位受人尊敬的秀才老爷,就只能去县衙前方的街道了。
  王由桢跟着父亲下了骡车,来到县衙前方的街道,这里的景象就截然不同了。
  还没有靠近这边的街道,就听到了人声鼎沸的热闹声音。
  县衙前方的街道两旁,只有五六家茶馆。
  围绕着这五六家茶馆,来回走动着大量的商贾和富户,甚至还有穿着绸缎的官僚乡绅。
  王昌沐这次带着王由桢过来,就是为了增长他的见识,开始介绍这里的情况。
  通过父亲的介绍,王由桢这才明白怎么一回事。
  为何这五六家茶馆,成为全县最热闹的地方?
  这五六家茶馆全是掌管三百六房的掌案亲戚们开办的铺子,做的不是茶水生意,而是代收买卖。
  这个代收买卖包括了帮人撰写诉状和禀帖,诉状就是状告别人的状子,禀帖就是拜见某一位书办甚至是掌案的拜帖。
  兜揽这些生意的茶馆主人,大多都是县衙里面的胥吏差役,讼师,甚至还会有一两名书办亲自在这里坐镇。
  负责与县衙外面的乡绅富户沟通消息,包揽盐课,勾结浮收等等。
  要想在县衙里办成一件事,首先就得到这边的茶馆来,先被三班六房掌案手底下的亲戚同宗刮一层油水。
  王昌沐虽然说是第一次过来,但是在过来以前早就已经打听清楚了。
  直接带着王由桢前往了第一家茶馆,这是三班六房吏房的茶馆。
  县衙的三班六房和京城的六部一样,各方有各方的职能。
  吏房掌官吏的任免、考绩、升降。
  经办吏胥的升迁调补、登记本县进士举人等在外地任官情况。
  粮长的任免自然就要到吏房的茶馆。
  王昌沐王由桢父子二人这一趟过来穿的全是干净整洁的棉布右衽衣,身上没有一个补丁,来到茶馆门口并没有遭到堂倌的刁难。
  堂倌反倒是热情地把两人迎了进去,询问道:“两位是要雨前茶还是雨后茶?”
  王由桢不明白他这个类似于黑话切口的说道,看向了端坐在旁边的父亲。
  王昌沐很是平淡地回答了一句:“雨前茶。”
  堂倌听到一句雨前茶,脸上的表情更加热络了。
  立即搭着手巾走向了柜台,小声地给掌柜嘀咕了几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