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帝位(3 / 4)
“宇文释业已成擒,关乎苍生,不论是非因果,贫僧终不愿见到大汉一场内乱,还请殿下不计前嫌,平息这场风波。”灵智当先表态。
“天佛寺的人,用中土的话说,大概就是见风使舵,小僧真是大开眼界。”刚加阴阳怪气道。
灵智虎目寒光陡现,却并未发作,天佛寺与西方贺州的大梵教虽是同源,教义却迥然有异,双方历来不甚来往,彼此也难见友善。
刚加从袈裟内取出了收起的两件遗诏,挂着一脸笑容,对赵旭道:“小僧手上有两份遗诏,只有一份是真的,不过,现在小僧也不记得哪一份是真,哪一份是假,也许需要太子殿下提醒一下。”
“遗诏真假,自然要查个水落石出。”
赵旭脸色微沉,大是不悦,暗骂这个番僧贪得无厌,他目光扫向殿外“来人啦,将这个逆贼收监。”
在众人再次大震中,一名衣甲鲜明的威武武将,托着一个方正的黄棱包裹,领着两名禁卫直趋而来,向赵旭拜伏道:“卑职参见殿下。”
“你手中是何物?”赵旭目光炽热起来。
“大汉传国玉玺。”
赵旭一怔,旋即大笑:“车将军果然不负孤厚望,孤不会亏待你,你传令下去,打开朱雀门,宇文逆贼伏首之事给我传檄天下,让那些不安分的人给孤安静一些。”
目视着汉室最后靠山被带走,汉室一干人等这才最后绝望,个个惶恐不安,不知直接命运如何。
“遗诏真假并不重要,东旭王既然为先皇立为储君,自然是大汉新君,本后和宇文族都无异议。”
谁也想不到皇后宇文鸳在所有人诧异的目光中,向赵旭低下了尊贵的头颅。
赵旭微愕,当即大笑着伸手虚扶道:“皇后娘娘但请放心,宇文释谋害陛下,有今日之局乃咎由自取,只要宇文族继续拥护大汉正统,孤自然不会追究。”他脸上虽在笑,但目光却如刀锋一般,扫射在她身后仍旧不甘的一干皇子身上。
“皇上不在了,本后也了无生趣,只盼皇家诸子后半生能过个安稳的富贵日子,还望东旭王成全。”
“孤就如娘娘所愿。”赵旭毫不犹豫的承应。
“殿下如此宽宏,贫僧也就放心了。”灵智适时插口“小僧回山后,定当请本寺主持为大汉祈福,望大汉千秋太平。”
大梵教的尊者刚加也甚是知趣,当即呈上一份遗诏,道:“陛下登基,乃大汉之幸。”
“好,好。”太子赵旭欣然道:“难得云顶山天佛寺,及远道而来的大梵教秉持正道,拥护大汉,既然如此,孤决定,待孤明日登基大典举行三日后,诸教会试如期举行,胜出者钦定为大汉国教。”
“什么?”天妄真人大惊,万万没料到赵旭临阵变节,完全推翻他的原盘计划。
“殿下既然有命,贫僧万无推辞之理。”灵智不待天妄真人反对,面上绽露笑容,抢前微微躬身一礼。
而大梵教的刚加则欣然答谢的同时,不忘向灵智一方投出挑衅的目光,诸教会试没有开场,天佛寺与大梵教两个冤家对头,已经开始互别苗头。
“殿下,可曾记得对我太一门所承诺一切?”天妄真人一脸寒色,终于动怒了。
“孤自然记得,只是我大汉国土辽阔,若有更多的仙家佛门教化世人,岂不是更能保我大汉昌盛?”赵旭若无其事地反问道。
“好,好,好。”天妄真人一脸三个好字,不顾赵启英劝阻,愤然拂袖而去。
“父王”赵启英看着殿中英姿勃发、彷佛年轻了许多的赵旭,发现自己再也不了解这个生身父亲。
“不必多言,若无他事,你还是早些回山好。”赵旭冷然打断了其子的话。
就在这时,殿中灵智和尚和大梵教刚加等人,几乎不约而同抬头望向殿外虚空南面方向,一阵强劲的法力波动遥空传了过来。
“糟了。”一声惊呼未尽,杨真已经闪身消失在殿中。
大汉京师一场政变悄然落幕,修真界各道在世俗一场角逐,又行将爆发。 ↑返回顶部↑
“天佛寺的人,用中土的话说,大概就是见风使舵,小僧真是大开眼界。”刚加阴阳怪气道。
灵智虎目寒光陡现,却并未发作,天佛寺与西方贺州的大梵教虽是同源,教义却迥然有异,双方历来不甚来往,彼此也难见友善。
刚加从袈裟内取出了收起的两件遗诏,挂着一脸笑容,对赵旭道:“小僧手上有两份遗诏,只有一份是真的,不过,现在小僧也不记得哪一份是真,哪一份是假,也许需要太子殿下提醒一下。”
“遗诏真假,自然要查个水落石出。”
赵旭脸色微沉,大是不悦,暗骂这个番僧贪得无厌,他目光扫向殿外“来人啦,将这个逆贼收监。”
在众人再次大震中,一名衣甲鲜明的威武武将,托着一个方正的黄棱包裹,领着两名禁卫直趋而来,向赵旭拜伏道:“卑职参见殿下。”
“你手中是何物?”赵旭目光炽热起来。
“大汉传国玉玺。”
赵旭一怔,旋即大笑:“车将军果然不负孤厚望,孤不会亏待你,你传令下去,打开朱雀门,宇文逆贼伏首之事给我传檄天下,让那些不安分的人给孤安静一些。”
目视着汉室最后靠山被带走,汉室一干人等这才最后绝望,个个惶恐不安,不知直接命运如何。
“遗诏真假并不重要,东旭王既然为先皇立为储君,自然是大汉新君,本后和宇文族都无异议。”
谁也想不到皇后宇文鸳在所有人诧异的目光中,向赵旭低下了尊贵的头颅。
赵旭微愕,当即大笑着伸手虚扶道:“皇后娘娘但请放心,宇文释谋害陛下,有今日之局乃咎由自取,只要宇文族继续拥护大汉正统,孤自然不会追究。”他脸上虽在笑,但目光却如刀锋一般,扫射在她身后仍旧不甘的一干皇子身上。
“皇上不在了,本后也了无生趣,只盼皇家诸子后半生能过个安稳的富贵日子,还望东旭王成全。”
“孤就如娘娘所愿。”赵旭毫不犹豫的承应。
“殿下如此宽宏,贫僧也就放心了。”灵智适时插口“小僧回山后,定当请本寺主持为大汉祈福,望大汉千秋太平。”
大梵教的尊者刚加也甚是知趣,当即呈上一份遗诏,道:“陛下登基,乃大汉之幸。”
“好,好。”太子赵旭欣然道:“难得云顶山天佛寺,及远道而来的大梵教秉持正道,拥护大汉,既然如此,孤决定,待孤明日登基大典举行三日后,诸教会试如期举行,胜出者钦定为大汉国教。”
“什么?”天妄真人大惊,万万没料到赵旭临阵变节,完全推翻他的原盘计划。
“殿下既然有命,贫僧万无推辞之理。”灵智不待天妄真人反对,面上绽露笑容,抢前微微躬身一礼。
而大梵教的刚加则欣然答谢的同时,不忘向灵智一方投出挑衅的目光,诸教会试没有开场,天佛寺与大梵教两个冤家对头,已经开始互别苗头。
“殿下,可曾记得对我太一门所承诺一切?”天妄真人一脸寒色,终于动怒了。
“孤自然记得,只是我大汉国土辽阔,若有更多的仙家佛门教化世人,岂不是更能保我大汉昌盛?”赵旭若无其事地反问道。
“好,好,好。”天妄真人一脸三个好字,不顾赵启英劝阻,愤然拂袖而去。
“父王”赵启英看着殿中英姿勃发、彷佛年轻了许多的赵旭,发现自己再也不了解这个生身父亲。
“不必多言,若无他事,你还是早些回山好。”赵旭冷然打断了其子的话。
就在这时,殿中灵智和尚和大梵教刚加等人,几乎不约而同抬头望向殿外虚空南面方向,一阵强劲的法力波动遥空传了过来。
“糟了。”一声惊呼未尽,杨真已经闪身消失在殿中。
大汉京师一场政变悄然落幕,修真界各道在世俗一场角逐,又行将爆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