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按察使(2 / 3)
  陆鸿忽然站起身来,边向外走边说道:“既然有冤屈,你就开公堂好好审查一番嘛——就当一件再普通不过的冤情,公事公办。还用我教吗?”
顾综茫然失措地点点头,随即恍然大悟,拍手叫道:“好办法!”等他再抬头找人时,却见陆鸿的身影在门边一闪,早已带着李嫣出去了。
他顾不得再追陆鸿的踪迹,随手从兜里摸出几百钱来丢在几上,急忙忙一提袍角,便悄悄开门,遮住脑袋,挤出人群返回衙门里去了。
……
……
却说陆鸿斋饭也没来得及享用,却已经被一帮刁民败了兴致。于是他不再逗留,带着李嫣直接奔山脚而去。
就在他走出芙蓉娘娘庙的山门之时,只见他带来的一队侍卫,正气势汹汹地往山上赶来。
领头的小金子一见他俩身影,便急慌慌地叫道:“大人,您没事罢?”
陆鸿一路不紧不慢,说道:“我能有甚么事?几个泼妇罢了。”
小金子道:“职下刚刚听见哭声,急忙带人赶来。”
陆鸿摆摆手道:“没事,回去罢,饭也没吃……”说着手掌抚了抚肚皮,想到那还没见到影子的斋饭,心中着实懊丧得紧。
谁知小金子说道:“饭是要吃,不过有几位大人,恐怕你得先见见面!”
陆鸿奇道:“哪几位大人?”
小金子瞧瞧左右没人,便压低了嗓音道:“是朝廷的按察使……我没见到是那几位大人,跟他们的护卫首领接过头,只知道已经进了老驿馆,请您得空便过去相见。”
“按察使已经到了?”
陆鸿与李嫣面面相觑,连忙牵了马来,带着侍卫一路向驿站狂奔而去。
建邺城原是按照国都的配置,因而城内有一座老驿馆,规模极大,是为方便进出京城之内外官员暂留之用。
因为这座老驿馆时不时需要承担起接待公卿大臣,或封疆大吏的重任,其中不乏二三品大员!
所以这驿馆虽然历经岁月,却是格局气派,不输新流。
当然了,
城外东、西、南、北四方八里处,也各有一座小驿馆,那是专为七品以下的办事吏员所备,或是宵禁闭门之后,其他赶不及进城之人的暂住之所。
但是如今朝廷既派出按察使来,自然便是在老驿馆中。
老驿馆在城南,与鸡鸣山所去较远,因此陆鸿等人直到半刻时辰之后,才赶到老驿馆所在的庆升坊。
就在陆鸿带着人于日渐繁华的街市中,努力地挪动着脚步时,庆升坊老驿馆中,刚刚安顿下来的三位按察使:吏部侍郎杜预、户部侍郎刘祯,以及我们的老朋友,兵部侍郎汤柏,正围坐一圈,个个愁眉不展,又忧心焦急。
三人看上去,都有着化不开的忧愁……
这一行的首脑,自然就是吏部侍郎杜预。
这三位虽然都是六部侍郎,但是六部之中又属吏部最大,乃是官上之官。这正四品上的吏部侍郎,在品级上也高过其他正四品下的五部侍郎半级。
三大侍郎凑到了一块儿,自然也不是无缘无语的,吏部管着官帽子;户部管着百姓人口、田亩、钱粮、生计;兵部管着用兵大权。
这三人的组合,正好针对各道大总管兼任的经略使们。
这些经略使,诸如陆鸿、陈州王等人,手中的权利无非就是户部、兵部两相结合,再加上涉及官员升黜之事,事事都绕不过这三位京官大佬去! ↑返回顶部↑
			
			
			
			
			
		顾综茫然失措地点点头,随即恍然大悟,拍手叫道:“好办法!”等他再抬头找人时,却见陆鸿的身影在门边一闪,早已带着李嫣出去了。
他顾不得再追陆鸿的踪迹,随手从兜里摸出几百钱来丢在几上,急忙忙一提袍角,便悄悄开门,遮住脑袋,挤出人群返回衙门里去了。
……
……
却说陆鸿斋饭也没来得及享用,却已经被一帮刁民败了兴致。于是他不再逗留,带着李嫣直接奔山脚而去。
就在他走出芙蓉娘娘庙的山门之时,只见他带来的一队侍卫,正气势汹汹地往山上赶来。
领头的小金子一见他俩身影,便急慌慌地叫道:“大人,您没事罢?”
陆鸿一路不紧不慢,说道:“我能有甚么事?几个泼妇罢了。”
小金子道:“职下刚刚听见哭声,急忙带人赶来。”
陆鸿摆摆手道:“没事,回去罢,饭也没吃……”说着手掌抚了抚肚皮,想到那还没见到影子的斋饭,心中着实懊丧得紧。
谁知小金子说道:“饭是要吃,不过有几位大人,恐怕你得先见见面!”
陆鸿奇道:“哪几位大人?”
小金子瞧瞧左右没人,便压低了嗓音道:“是朝廷的按察使……我没见到是那几位大人,跟他们的护卫首领接过头,只知道已经进了老驿馆,请您得空便过去相见。”
“按察使已经到了?”
陆鸿与李嫣面面相觑,连忙牵了马来,带着侍卫一路向驿站狂奔而去。
建邺城原是按照国都的配置,因而城内有一座老驿馆,规模极大,是为方便进出京城之内外官员暂留之用。
因为这座老驿馆时不时需要承担起接待公卿大臣,或封疆大吏的重任,其中不乏二三品大员!
所以这驿馆虽然历经岁月,却是格局气派,不输新流。
当然了,
城外东、西、南、北四方八里处,也各有一座小驿馆,那是专为七品以下的办事吏员所备,或是宵禁闭门之后,其他赶不及进城之人的暂住之所。
但是如今朝廷既派出按察使来,自然便是在老驿馆中。
老驿馆在城南,与鸡鸣山所去较远,因此陆鸿等人直到半刻时辰之后,才赶到老驿馆所在的庆升坊。
就在陆鸿带着人于日渐繁华的街市中,努力地挪动着脚步时,庆升坊老驿馆中,刚刚安顿下来的三位按察使:吏部侍郎杜预、户部侍郎刘祯,以及我们的老朋友,兵部侍郎汤柏,正围坐一圈,个个愁眉不展,又忧心焦急。
三人看上去,都有着化不开的忧愁……
这一行的首脑,自然就是吏部侍郎杜预。
这三位虽然都是六部侍郎,但是六部之中又属吏部最大,乃是官上之官。这正四品上的吏部侍郎,在品级上也高过其他正四品下的五部侍郎半级。
三大侍郎凑到了一块儿,自然也不是无缘无语的,吏部管着官帽子;户部管着百姓人口、田亩、钱粮、生计;兵部管着用兵大权。
这三人的组合,正好针对各道大总管兼任的经略使们。
这些经略使,诸如陆鸿、陈州王等人,手中的权利无非就是户部、兵部两相结合,再加上涉及官员升黜之事,事事都绕不过这三位京官大佬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