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章 宿命之战(二)(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陆鸿大感奇怪,同时疑窦丛生,立即下令道:“全军止步,斥候营警戒!”
  陈三流大声接令,随即将军令一声声地传递下去,行进中的大军便相继停了下来,好奇地向山那边张望。
  不一会红袖军便一队队地赶到,与大军会合。副指挥元香立即找到李嫣拜见。
  一问之下才知,她们的探报告知长林堡发生激战,红袖军当即倾巢而出,想要前来增援。可是她们刚刚出城三里地,天色便骤然昏暗下来,等到天色复明,她们打算继续前进时,却发现偃师城已然易主……
  “有多少人?”李嫣冷冷地问道,一双眼眸之中英气逼人,一时尽显峥嵘之气!
  元香嘟着嘴巴,皱紧了眉头,很是不解地道:“刚开始人不多,夺城的只有二三百人,进城之后便堵了西、北、南三门。我本来打算下令强攻的,谁知道他们把东门开着,不断有援军到来,都是一两队、三五什的散兵,不过城里很快就聚了上千人。我们都是骑军,攻城不易,就先退了下来,恰好在此遇到大家。”
  陆鸿听了愈发感到疑惑,似这种情形,倒仿佛偃师城周围依然尽是敌军一般。而且敌人虽然小股军队各自行动,但是仿佛目标十分明确,也十分一致。
  他从来没遇到过这种“散养”的带兵手段,而且似乎行动迅速、机动性极强,看起来颇为有效。
  他对敌军的这位统帅,更加感到好奇,也更加警惕了!
  这时李嫣问道:“我们要不要把偃师攻下来?”
  陆鸿摇了摇头,道:“就怕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别忘了左威卫一定还在左近!”
  李嫣一想是这个道理,便又提议转道往北,渡过洛水去河阳县,与侯义的四千泽州兵会合。
  谁知陆鸿还是摇头,他的理由很简单:你能想到的,对方也能想到,现在河阳肯定去不得了!
  于是他便临时决定,仍旧向北,只是不去河阳,而是想办法继续向东,绕过偃师去巩县,一来就近看守洛口仓粮草,不给对方取粮的机会;二来等待安东军的到达,随时准备反戈一击。
  毕竟算算时日,安东军赶到神都,也只是二三日之间了!
  当晚,大军赶到偃师以北,再度遭遇伏击。好在这一回他们提高警惕,加上对方是洛水大营的神武卫,都是步军,人数也不是很多,因此损失不大。
  谁知他们沿着洛水一路向东,却一再遭遇伏击,而且阻力渐增。
  陆鸿已经意识到,这或许根本就不是甚么伏兵,而是敌人的拖延之计,目的就是不想让他们继续东进!
  或者说,拖住他们的步伐,延缓他们东进的时间……
  很显然,敌军的目标,也是洛口仓!
  可是这般情势之下,已经到了进则有一线生机,退则死无葬身之地的地步,因此陆鸿一面派陈三流带队突击,一面调度红袖军在侧支应,务必帮助大军尽快解决路上的阻碍。
  四月初七的傍晚,大军在洛口以西六十里之处,骤然被两万大军围困,还是洛水大营的神武卫!
  就在他们酣然奋战、难分难解的时候,突然背面有一旅生力骑军拍马赶到,犹如虎入羊群,将神武卫冲得七零八落。
  不一时,这旅骑军便与陆鸿众军会合一处,原来竟是赵大成、左虎两人的太平关骑军!
  众人相见,来不及寒暄,当下陆鸿派陈三流、赵大成、元香,各领一路骑军,觑准敌军薄弱之处,三头并进,迂回交叉,将两万神武卫杀得丢盔弃甲,一路向洛口仓逃去。
  陆鸿随即带兵强取巩县,县城之中守军不多,见陆鸿势大,便弃了城池,退往洛口仓去了。
  入城之后,陆鸿才接见赵大成和左虎二人,一问才知,原来他们本在渑池等待音信。
  谁承想四月初二那天,城下突然出现好几万大军,裹挟着数之不尽的百姓人群,铺天盖地一般杀来。他们手中只有骑军二千余,无奈之下只得让出了渑池城,向东退却,以期望与大军会合。
  后来一问才知,那些人马竟是武氏诸王集结的叛军……
  他们刚刚退走没几天,神都西面整个一片大乱,诸王大军在数日之内土崩瓦解,赵大成等人一路上遭遇好几股散兵,随手打退了,并且捉住一名校尉军官。两千多人不辨方向,误打误撞之下正好跟到了此地。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