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节 皇帝密敕(1 / 2)
曹仲宗想要退兵,又担心陈子云反对,于是说:离城之际,我也将飞书报与皇上知晓,本将军也是为全军安危着想,非到绝境不会撤兵南下。
他到现在都没能琢磨出皇帝萧衍的意思,不免让陈子云有些失望。如果他引元法僧的数万兵马与魏军火拼一下,然后再撤军,陈子云自然不会反对。如果就这样带着元法僧数万人回建康,无异于是在萧衍枕下又插了一把刀,时刻威胁着皇帝的安全。元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到时候皇上还要费心思铲除这些兵马。
所以,陈子云毫不犹豫地说:不行,没有旨意,谁也不能离开彭城,皇上命我监军,就是给了我这个权。
众将领都纷纷反对,说:总不能眼见我们送死吧,如果现在南下总还有条生路。
连元景都用祈求的目光看着陈子云说:子云大人,我父子经营徐州多年着实不易,如不是目前形势危急,我们也不想离开此处,肯请大人行个方便,在皇上面前也美言几句,解释曹将军和我们的苦衷。
陈子云心想,看来在自己来这里之前,大家都已经商量过的,今日之议是要说动自己而已。他正在沉吟想着措词,又是那个副将韦放说了话:监军大人早就将家眷送回建康,也未打算与彭城同归于尽,偏让我等在这里受死,又是何意。
这下陈子云有些生气了,但他表情仍淡然地说:韦放将军的家室也不在彭城吧,这里大人们的家眷连同元氏家族都已南迁,总不能让在下一家留下来。我不是要大家在此死战,实是君命难违,旨意未到,擅自撤军,别怪我没有提醒大家,回到建康也是个死字,或许还会连累一家老小也未可知。
看见气氛有些紧张,曹仲宗打着圆场说:子云无须担心,皇上派我来之前,已经说过,能战则战,不能战则保存实力,退回江南,圣上仁心宅厚,对臣下安危关怀备至,我等竭尽全力,已经屡战屡胜,无奈敌势浩大,我们暂避锋芒,也无伤大雅。听说子云一向关心百姓疾苦,不想生灵涂炭,如此退兵岂不是最好结局。
但无论他们如何说来,陈子云总是油盐不浸,就是不同意退兵,有几名将领想要拍案发怒,看他身后站着的耿仲、萧关,又强压下怒气。大家都知道这两个人不但是勇冠三军,且是萧府家将出身,如不是出兵放马,定当追随皇帝身边,统领着皇家的亲兵护卫,不敢轻易得罪。
直到第四天的下午,耿仲来报,说是曹仲宗等将军又有所异动。
陈子云让耿仲萧关带了十几个人,直奔他的大营而去。
大营里士卒们正纷纷收拾行装,都是整装待发的模样。听说陈子云带人来了,曹仲宗领着众将从里面迎来出来。
陈子云指了指外面的士卒说:请问将军这是怎么回事?
听了陈子云责难的口吻,众将都是铁青着脸,曹仲宗则说: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我是主将,皇上怪罪下来,由我一人承担,与其他人无关,和子云也无关系,你看这样总成了吧。再不行,我写一书信先放在你那里,子云回去后尽可向皇上复命。但如果要我的将士无端送命,你让我这做主将的如何忍心。说着,心中一酸,眼泪都落了下来。
周围将官士卒都知道曹仲宗算是一员爱兵如子的将军,平时较为体贴士卒,这番话说的有情有理。
谁知,陈子云仍旧不肯通融让步,大声说:不行。
曹仲宗身边的将领都恨恨地看着他,有的人手握长剑,已经有杀他之心。
陈子云眼睛盯着曹仲宗,直视着他,说:你身为主将,不思如何杀敌破敌,总想安全南归,是否有负皇上重托?将军不免阵上亡,主将贪生怕死,部属才会苟且偷生,这样的军队能打胜仗吗?
曹仲宗也不示弱,他今天已经和众将商议好了,事先也和元法僧打好招呼,必在黄昏后把兵马都撤出城去,星夜赶往建康。哪怕和陈子云翻脸也在所不惜,陈子云毕竟只是个监军,且不顾形势变化,死等皇上旨意,如果杀了他,皇上也不至于杀尽南归所有将士。自己的表妹已经被皇上纳为贵妃,到时自能帮自己说话。
所以,想到这里,他心一横,说:作为主将,我已经好言相劝,是进是退,由我一人作主,闲杂人等速速离开军营,否则军法从事,本将军不会心慈手软。说着,拨出长剑,后面数名将领纷纷效仿他,拨出剑来,一时之间,大营帐外剑拨弩张。
韦放的剑举的最高,看陈子云等人站在原地纹丝不动,他率先站出来,喝道:将军的话没有听到吗?
话音未落,一支响箭嗖的一声,射穿他的手腕,长剑呛啷一声落在地上。众人看去,发箭者正是耿仲,一箭射出,另一支箭瞬间又瞄向人群。
这时,元法僧和元景匆匆骑马进来,连声喊:有话好说,切勿自家人伤了和气。
谁知,这时陈子云没有理会任何人,而是从怀中掏出密敕,高举在手,厉声说:皇上密敕,众人听旨。
曹仲宗听到这话,心想,坏了,怪不得他一直有恃无恐,原来皇上早有密敕给他。他一门心思筹划的方案此时全用不上了,连忙率先跪下接旨听命。周围人纷纷下跪,韦放手上还连带着支箭,看看左右,无奈忍痛也跪在了地下。
陈子云将密敕递给耿仲,耿促高声读起:着命陈庆之为监军,在皇谕未到之前,擅言退兵者其有权立斩之。已授陈庆之奋威将军一职,只未宣耳,其可于军中危难之时,任军中主将,有不听命者,杀无赦。
读完之后,把密敕交给曹仲宗看过,皇上印章他再熟悉不过,看后又跪下叩首,然后交还给了耿仲。
这就是说,皇上早就对目前的情况有了预料,并事先任命了陈子云为奋威将军,他随时可以根据情况来指挥作战。
元法僧父子和曹仲宗这时才明白过来,心里不禁在骂萧衍是个老狐狸,自己的一举一动,其实在他的掌握之中。这个皇帝把他们玩弄于股掌之上,在看他们如何表演。
不过对他们来说,也是个解脱,不用再每天为军情烦恼,大不了就是一个死字吧,且看陈子云如何施为。 ↑返回顶部↑
他到现在都没能琢磨出皇帝萧衍的意思,不免让陈子云有些失望。如果他引元法僧的数万兵马与魏军火拼一下,然后再撤军,陈子云自然不会反对。如果就这样带着元法僧数万人回建康,无异于是在萧衍枕下又插了一把刀,时刻威胁着皇帝的安全。元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到时候皇上还要费心思铲除这些兵马。
所以,陈子云毫不犹豫地说:不行,没有旨意,谁也不能离开彭城,皇上命我监军,就是给了我这个权。
众将领都纷纷反对,说:总不能眼见我们送死吧,如果现在南下总还有条生路。
连元景都用祈求的目光看着陈子云说:子云大人,我父子经营徐州多年着实不易,如不是目前形势危急,我们也不想离开此处,肯请大人行个方便,在皇上面前也美言几句,解释曹将军和我们的苦衷。
陈子云心想,看来在自己来这里之前,大家都已经商量过的,今日之议是要说动自己而已。他正在沉吟想着措词,又是那个副将韦放说了话:监军大人早就将家眷送回建康,也未打算与彭城同归于尽,偏让我等在这里受死,又是何意。
这下陈子云有些生气了,但他表情仍淡然地说:韦放将军的家室也不在彭城吧,这里大人们的家眷连同元氏家族都已南迁,总不能让在下一家留下来。我不是要大家在此死战,实是君命难违,旨意未到,擅自撤军,别怪我没有提醒大家,回到建康也是个死字,或许还会连累一家老小也未可知。
看见气氛有些紧张,曹仲宗打着圆场说:子云无须担心,皇上派我来之前,已经说过,能战则战,不能战则保存实力,退回江南,圣上仁心宅厚,对臣下安危关怀备至,我等竭尽全力,已经屡战屡胜,无奈敌势浩大,我们暂避锋芒,也无伤大雅。听说子云一向关心百姓疾苦,不想生灵涂炭,如此退兵岂不是最好结局。
但无论他们如何说来,陈子云总是油盐不浸,就是不同意退兵,有几名将领想要拍案发怒,看他身后站着的耿仲、萧关,又强压下怒气。大家都知道这两个人不但是勇冠三军,且是萧府家将出身,如不是出兵放马,定当追随皇帝身边,统领着皇家的亲兵护卫,不敢轻易得罪。
直到第四天的下午,耿仲来报,说是曹仲宗等将军又有所异动。
陈子云让耿仲萧关带了十几个人,直奔他的大营而去。
大营里士卒们正纷纷收拾行装,都是整装待发的模样。听说陈子云带人来了,曹仲宗领着众将从里面迎来出来。
陈子云指了指外面的士卒说:请问将军这是怎么回事?
听了陈子云责难的口吻,众将都是铁青着脸,曹仲宗则说: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我是主将,皇上怪罪下来,由我一人承担,与其他人无关,和子云也无关系,你看这样总成了吧。再不行,我写一书信先放在你那里,子云回去后尽可向皇上复命。但如果要我的将士无端送命,你让我这做主将的如何忍心。说着,心中一酸,眼泪都落了下来。
周围将官士卒都知道曹仲宗算是一员爱兵如子的将军,平时较为体贴士卒,这番话说的有情有理。
谁知,陈子云仍旧不肯通融让步,大声说:不行。
曹仲宗身边的将领都恨恨地看着他,有的人手握长剑,已经有杀他之心。
陈子云眼睛盯着曹仲宗,直视着他,说:你身为主将,不思如何杀敌破敌,总想安全南归,是否有负皇上重托?将军不免阵上亡,主将贪生怕死,部属才会苟且偷生,这样的军队能打胜仗吗?
曹仲宗也不示弱,他今天已经和众将商议好了,事先也和元法僧打好招呼,必在黄昏后把兵马都撤出城去,星夜赶往建康。哪怕和陈子云翻脸也在所不惜,陈子云毕竟只是个监军,且不顾形势变化,死等皇上旨意,如果杀了他,皇上也不至于杀尽南归所有将士。自己的表妹已经被皇上纳为贵妃,到时自能帮自己说话。
所以,想到这里,他心一横,说:作为主将,我已经好言相劝,是进是退,由我一人作主,闲杂人等速速离开军营,否则军法从事,本将军不会心慈手软。说着,拨出长剑,后面数名将领纷纷效仿他,拨出剑来,一时之间,大营帐外剑拨弩张。
韦放的剑举的最高,看陈子云等人站在原地纹丝不动,他率先站出来,喝道:将军的话没有听到吗?
话音未落,一支响箭嗖的一声,射穿他的手腕,长剑呛啷一声落在地上。众人看去,发箭者正是耿仲,一箭射出,另一支箭瞬间又瞄向人群。
这时,元法僧和元景匆匆骑马进来,连声喊:有话好说,切勿自家人伤了和气。
谁知,这时陈子云没有理会任何人,而是从怀中掏出密敕,高举在手,厉声说:皇上密敕,众人听旨。
曹仲宗听到这话,心想,坏了,怪不得他一直有恃无恐,原来皇上早有密敕给他。他一门心思筹划的方案此时全用不上了,连忙率先跪下接旨听命。周围人纷纷下跪,韦放手上还连带着支箭,看看左右,无奈忍痛也跪在了地下。
陈子云将密敕递给耿仲,耿促高声读起:着命陈庆之为监军,在皇谕未到之前,擅言退兵者其有权立斩之。已授陈庆之奋威将军一职,只未宣耳,其可于军中危难之时,任军中主将,有不听命者,杀无赦。
读完之后,把密敕交给曹仲宗看过,皇上印章他再熟悉不过,看后又跪下叩首,然后交还给了耿仲。
这就是说,皇上早就对目前的情况有了预料,并事先任命了陈子云为奋威将军,他随时可以根据情况来指挥作战。
元法僧父子和曹仲宗这时才明白过来,心里不禁在骂萧衍是个老狐狸,自己的一举一动,其实在他的掌握之中。这个皇帝把他们玩弄于股掌之上,在看他们如何表演。
不过对他们来说,也是个解脱,不用再每天为军情烦恼,大不了就是一个死字吧,且看陈子云如何施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