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童梦瑶低调回故里(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明白。”
  他们甜蜜地想着:“只要努力工作,我们的账户上的数字就会由负变正,再由小数目变成大数目;太好了!”
  一个温馨的夜晚过后,接着就是长长的旅途劳顿了。本来,童梦瑶还以为陈效邦会支持不住,没想到他还挺能吃苦,不但没有让她操心,还一路上照顾她呢!
  下了火车。他们又去搭汽车,等到了童梦瑶的故乡——狄冈镇那个简陋的车站。就见童致远和他的女友一起站在那里。大家见过面,就回了镇上的家。这里是祖屋,现在仅是童致远和女友上班的时候住着;童梦瑶的其他家人一般都住在奶牛场。奶牛场离狄冈镇约有十五里,因为天快黑了,就决定先在镇上安顿一晚。
  童致远在狄冈镇的中心小学当老师,教四年级的语文和恩格丽语。他的女友王菁是他的同事,教美术的。
  对于陈效邦来说,住在镇上就像住在一个古老的旅店里一样。一切陈设是那么简陋、陈旧,仿佛用过了好几百年了。
  王菁煮了羊肉水饺,算是对陈效邦的热情招待。也许是因为很长时间没有好好吃东西的缘故,陈效邦觉得很好吃。因为室内没有厕所,晚上睡觉又有不方便之处。童致远的房间显得整齐一些,于是就让陈效邦和童致远睡一间屋,童梦瑶和王菁睡一间屋——卧榻还是临时铺的。
  童致远和陈效邦聊得还算投机,最后还向陈效邦请教了几个恩格丽语学习的问题。童致远的问题如下:
  1.单词“writer”和“author”的区别在哪里?
  2.句子“ -go.”和“ go.”是不是意思一样呢?
  3.句子“k- english?”对不对?
  4.“标准恩格丽语”转译成恩格丽语是不是“ish”?
  陈效邦解答如下:
  1.“writer”是“专门写作者”“作家”的意思,偏重于职业。如:  a -writer. “author”是“作者”的意思,偏重于某本书或某篇文章出自何人之手;此人不一定是专业作家。如:aret.
  2.这两句话的意思不同。“can”表示“有能力”“办得到”的意思;“may”则是“被允许”“不再受约束”的意思。
  3.这句话在语法上虽然没有错,但不符合习惯。应该是“k -english?”
  4.应该转译成“lish.”
  童致远又向陈效邦说出了自己的困惑:无论他怎么努力,看多少语法书,他的恩格丽语水平都似乎很难有所提高。不知道自己的学习方法出了什么问题。陈效邦说。为了学好恩格丽语。只是看语法书是不够的,一定要多看原文著作。如果要学会说恩格丽语,那就一定要和玛里人直接交流才能比较有效。
  第二天.童致远就借了一辆三轮车,将童梦瑶和陈效邦带到奶牛场去了,王菁骑辆自行车也跟去了。
  奶牛场在山间的一个湖边,房子建在山脚下,是一个二层楼,显得比镇上的房子宽敞得多。为童梦瑶和陈效邦准备的房间也像那么回事。还专门买回来一张席梦思,卧单被子也是新的。童梦瑶还特意要童致远带他们去看了新建的厕所。原来厕所很简单,所谓的移门其实只是一扇竹片编织的简易门,并没有滑槽,使用时必须用手搬动。
  离童梦瑶家三百米远的地方还有一栋房子,那是她叔叔家的。爷爷奶奶两家都住,有时是一家住一个,没有规律,反正不远,走起来也不累。
  奶牛场那里除了奶牛之外还有一匹马。山坡上有一群羊。在陈效邦看来,童梦瑶家里应该很有钱才对。但实际上呢。正如她的父亲童爱华所说:“那都是空架子,赚不到什么钱。”
  童爱华夫妇很勤劳,一天到晚忙里忙外。童梦瑶想帮着做点什么,也被劝住了:“你是工程师,不用做这些了。多带小陈去到处转一转,休息休息。”童梦瑶看得出,家里的一切,在他们回来之前都清理过一遍,目的是要给陈效邦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下午,童梦瑶领陈效邦上了山顶,从高处往下看,那匹马显得很小。忽然,陈效邦说:“师姐,我能不能骑一下那匹马呢?”
  “当然可以。”童梦瑶说。
  其实,连童梦瑶自己也没有骑过那匹马,但为了满足陈效邦的好奇心,她还是把他扶上马背。因为担心陈效邦的安全,童梦瑶一直牵着缰绳。
  “我们到山坡上去吧!”陈效邦骑在马上,很有些兴奋。
  童梦瑶看了陈效邦一眼,媚笑起来,接着,她就牵着缰绳朝山坡上走去。等过了一个山坳,小路平坦了些。陈效邦又要童梦瑶一道骑在马上。童梦瑶犹豫了一下,但见四处无人,便答应了。走到一处有岩石的地方,他们停下来。童梦瑶站到岩石上去,就爬上了马背,坐在陈效邦前面,手里还握着缰绳。
  马儿一直很乖,两个人骑在它背上,它也似乎没有抱怨。陈效邦把手叉在童梦瑶的腰间,就像在给她量腰围似的。童梦瑶有些紧张,不敢回头,生怕惊动马。陈效邦轻轻地低下头去,慢慢吻了童梦瑶的头发。到了一条小溪旁,他们下马了。
  两个人坐在水边,让马在一边休息。溪水很浅,潺潺流淌着,就像在奏乐。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