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3章 西班牙大厦(2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加强对旗下所有业态的整合和优化,尤其是采购渠道的优化,提升营运水平和利润率。”
  华夏的零售行业,尤其是超市零售,再有个三四年就到顶了。
  通过多年来不断并购。
  泰华零售旗下,不计算便利店,各种大小店面数量加起来接近3000家。
  当然这三千家,大部分都在华夏,不到20%在东南亚和日韩。
  这样的数目,基本能覆盖国内所有大小城市。
  所以数量再多,意义不大了。
  最关键的是接下来的转型。
  ‘胖东来’那种模式,不适合庞大的泰华零售。
  勉强去学,最后也不过是永辉那样子,变成四不像。
  徐良能想到的就是不断提升物流供应链和超市的服务水平,以及最主要的用互联网来对冲互联网造成的损失。
  “‘客隆到家’现在有多少客户了?”
  “519万,月营收突破3.9亿华夏币,同比每月浮涨21.9%,发展前景很明朗。”
  徐良颔首后,“互联网对零售行业的冲击只会越来越强,泰华零售如果不想拱手让出零售状元的宝座。
  ‘客隆到家’是唯一的机会。”
  看他说的郑重,联想华夏这几年电子商务跨越式发展的现状,沙正刚郑重道。
  “您放心,我们一直在扩大‘客隆到家’的配送队伍和服务体系,绝不敢有丝毫懈怠。”
  徐良点了点头。
  后面富华公寓、链家地产、工业地产、物业管理等业务,徐良简单的交代了两句。
  这些按部就班的发展就好,不用做什么大的调整。
  不过这次沙志刚来伦敦,除了向他请教泰华集团下一步发展战略外,最主要的就是泰华准备多年的伦敦‘巴特西电站改造项目’。
  早在05年的时候,沙志刚便看中了它。
  位于伦敦市中心繁华地段,濒临泰晤士河,超过42英亩,17万平米的超大面积,堪称伦敦绝版钻石项目。
  想要开发出来,至少需要40~50亿英镑的巨额资金。
  当时正是华夏地产业发展的黄金期,徐良显然不打算拿出这么多钱追逐巴特西电站改造项目。
  从投入和产出计算,后者的回报远不如华夏。
  但现在不一样了。
  经过近六年的大规模拿地,华夏一二线城市核心商业地段基本都有了泰华的商业项目,三四线城市投资回报并不高。
  收购了新加坡星狮集团后,集团在东南亚的商业项目达到了14个。
  基本覆盖了东南亚所有的顶尖大城市。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