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4章 拉人入场(4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如果不是他坚定不移的向中芯国际投资,鼓励我们建新厂,中芯也不会有现在。”
  ………
  “为了私有化中芯国际,我们一共动用了12亿美元……”
  一间小会议室内。
  汉华金融控股集团cfo邵芳汇报着收购中芯国际的全过程。
  徐良翻着手里中芯国际的财务报表。
  2004年,华芯国际营业收入为80.67亿元,净利润为5.87亿元。
  2005年,营收94.53亿元,亏损9亿元。
  2006年,营收114.57亿元,亏损3.44亿元。
  到这里还算基本正常。
  但到了2007年,中芯国际的负债暴增190亿华夏币。
  在徐氏的支持下,中芯国际在羊城投资建设了一条12英寸,45纳米,月产10万晶圆的芯片厂。
  到了2008年,中芯国际负债再次膨胀,直接突破了142亿美元。
  在青州建设的12英寸,45纳米,月产10万晶圆的中芯六厂。
  在蓉城开工的12英寸,45纳米,月产10万晶圆的中芯七厂。
  几乎同时开工了。
  三条线,直接让中芯国际的12英寸晶圆等效产能,从原本的200万暴涨到500~560万。
  相比之下。
  2008年,台积电12英寸晶圆等效产能是800~900万。
  而拍在第三的联电,12英寸等效产能则是300~350万。
  拍在第四的特许半导体,12英寸等效产能则是200~250万。
  第五的三星,连一百万都不到。
  不过,中芯国际的产能还没有完全释放。
  预计到明年中旬才能完成试生产,09年底才能彻底投产。
  如果只凭借真实产能,中芯国际跟联电是差不多的。
  暴涨的产能,让中芯国际的营收也随之增长。
  2008年,总营收突破270亿华夏币,但亏损也再创新高,突破70亿华夏币。
  净利润率直接掉到了-10.4%,堪称同行业之最。
  巨额负债,再加上金融危机带来的惊人亏损,直接导致中芯国际的市值跌入谷底。
  咚咚……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