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仪礼之争,张白垚(4 / 4)
永靖帝的话让黄纬背脊发凉,不禁生出些物伤其类的感慨来。思忖了片刻后,黄纬说道:
“依老奴愚见,张修之只在奏疏中直斥杨雍的品行,而并未言及父辈的功劳,好向陛下挟恩图报。想来张修之也不敢让陛下为难,非要讨个是非公允不可。只是张修之身为人子,若是不上这封奏疏,反而会遭人非议,落个不孝的名声。陛下原也不必理会他,倒不妨将这封折子留中不发,只下诏表彰其人的孝行,如此一来,既能成全张修之的孝心,也能为张阁老正名,好堵住外头的悠悠众口。”
永靖帝觉得黄纬的建议颇为中肯,于是挥了挥手中拂尘,将心中的怒气平复后,吩咐道:“也好,那便着翰林院拟旨,遣使去湖广,替朕谕祭张茂恭。至于张修之,他既是从五品同知,便升任为四品知府,直说朕感念他孝行可嘉,兼而遐思其父,悼久不忘。”
黄纬立马躬身领旨,口称“万岁圣明”。
永靖帝转头又想到一件事,开口问道:“朕记得你曾提过,张茂恭还有一位幼子在朝中为官。”
黄纬答道:“回禀陛下,此人如今正在詹事府任职,还兼着国子监司业的差事。”
“那便一并嘉奖了吧,省得再有人妄议朕厚此薄彼。”
黄纬面上渐有尴尬之色,连忙解释道:“这……怕是不妥,陛下有所不知,此人是张阁老的幼子不假,但却是张阁老与一位姑子私通所生,因此并没有在张氏族谱上录名,而是寄养在岳州张氏的一位远房族亲名下。”
永靖帝闻言一怔,不禁有些啼笑皆非,片刻后感慨道:“要说张茂恭为官也可谓是清廉正直,当初不知有多少言官对他攻讦构陷,可到底也没能挑什么大错来。可偏偏在这些小节上落人话柄,以致晚节不保。”
黄纬附和道:“陛下所言甚是。”
永靖帝又问道:“既能在詹事府挂名,看来张茂恭的这个私生子倒比他的那位长子要争气许多,也不知是何名姓?”
黄纬答道:
“此人唤作——张白圭。” ↑返回顶部↑
“依老奴愚见,张修之只在奏疏中直斥杨雍的品行,而并未言及父辈的功劳,好向陛下挟恩图报。想来张修之也不敢让陛下为难,非要讨个是非公允不可。只是张修之身为人子,若是不上这封奏疏,反而会遭人非议,落个不孝的名声。陛下原也不必理会他,倒不妨将这封折子留中不发,只下诏表彰其人的孝行,如此一来,既能成全张修之的孝心,也能为张阁老正名,好堵住外头的悠悠众口。”
永靖帝觉得黄纬的建议颇为中肯,于是挥了挥手中拂尘,将心中的怒气平复后,吩咐道:“也好,那便着翰林院拟旨,遣使去湖广,替朕谕祭张茂恭。至于张修之,他既是从五品同知,便升任为四品知府,直说朕感念他孝行可嘉,兼而遐思其父,悼久不忘。”
黄纬立马躬身领旨,口称“万岁圣明”。
永靖帝转头又想到一件事,开口问道:“朕记得你曾提过,张茂恭还有一位幼子在朝中为官。”
黄纬答道:“回禀陛下,此人如今正在詹事府任职,还兼着国子监司业的差事。”
“那便一并嘉奖了吧,省得再有人妄议朕厚此薄彼。”
黄纬面上渐有尴尬之色,连忙解释道:“这……怕是不妥,陛下有所不知,此人是张阁老的幼子不假,但却是张阁老与一位姑子私通所生,因此并没有在张氏族谱上录名,而是寄养在岳州张氏的一位远房族亲名下。”
永靖帝闻言一怔,不禁有些啼笑皆非,片刻后感慨道:“要说张茂恭为官也可谓是清廉正直,当初不知有多少言官对他攻讦构陷,可到底也没能挑什么大错来。可偏偏在这些小节上落人话柄,以致晚节不保。”
黄纬附和道:“陛下所言甚是。”
永靖帝又问道:“既能在詹事府挂名,看来张茂恭的这个私生子倒比他的那位长子要争气许多,也不知是何名姓?”
黄纬答道:
“此人唤作——张白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