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大理寺卿(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魏谦也不恼,只嬉皮笑脸道:“就算笑话,那也该先笑他姓龚的,我有啥好怕的。”
  赵崇明笑了笑,好生掂了掂背上这位嘴硬脸厚的老匹夫,小心起身,然后一步一顿地下了楼去。
  这两层楼说高也不高,可背一趟下来,还是让赵崇明满头是汗,喘息不止。
  看着赵崇明取下网巾自顾擦汗的狼狈模样,魏谦不禁是一顿汗颜,只是又碍于在青楼之中,也不好亲自上手。
  这时,那位朝云姑娘也抱着琵琶下了楼来,见状后款款上前,往赵崇明手里塞了一块碧色云纹的香巾,又柔声道:
  “方才多谢相公照拂。那位许公子并非好相与的人,只望相公多加小心,善自珍重。”
  说完朝云便欠身辞别,只是走了几步后,又抱着琵琶深深回望了赵崇明一眼,才如一缕香烟般飘然而去。
  此情此景,在这青楼楚馆里,也真真算得上是“柔情似水,佳期如梦”了。
  然而赵崇明捏着手头的香巾,别无其他念头,只觉得头大,一时间也连汗也顾不着擦了。
  果不其然,他还没转过身去,就听见魏谦的拐杖接连跺地,魏谦的嗓子里更是像憋着一团火似地,连声叫嚷道:
  “魏己,快备车,回府!回府!”
  魏己见势不妙,连声答应,快步就出门去安排了,只想赶紧离开这是非之地。
  可没过一小会儿,魏己又折了回来,低声同魏谦说道:“老爷,只怕这一会儿是走不了了。”
  魏谦颇有些意外,皱着眉问道:“莫不是外头来人了?”
  “正是,街上停了一队仪仗。”
  魏谦冷笑道:“到得也真够快的,还带了排场来。”
  依本朝礼制,六品以上官员出行可带仪仗,鸣锣开道,以示威仪。
  只是在京城之中,天子脚下,动辄就是四品以上的官员,能在这地界使得上仪仗的,少说也得是三品以上的大员。可像这种等级的官员,谁又岂会这么大张旗鼓地来青楼呢?
  魏谦不消细想也猜到,来人定是那位许公子的亲爹——大理寺卿许濂了。
  魏谦转头看向赵崇明,没好气道:“姓龚的醉了不顶事,看来还得您这位赵大相公出面了。”
  此时的第一楼外,原本人声喧哗的大街上分外安静,附近的摊贩早没了影子,来往的行人也都是脚步匆匆,脸色谨慎,不敢言语。
  只因着今日突然来了一行仪仗。
  只见两排执事一对一对肃然而立,手里各自持有清道旗、官衔牌、伞扇、令箭,还有的系着头锣、腰锣。而队伍正中,则停着一顶绿呢官轿。
  这时,又正巧有一行四抬官轿路过,见着这阵势,里头的青袍官员赶忙落轿行礼,也不知瞧见了什么动静,那官员匆匆行完礼后,就赶忙催促着轿夫离去了。
  原来是那位许公子正侍立在轿旁,被里头的许濂骂得那叫一个狗血喷头。
  “你瞧瞧你这晦气样,不知长进,不成抬举,净给我在外头丢人现眼。”
  许公子也是一脸苦相,哪怕是隔着轿帘,也能感觉到自家老爹的口水喷到脸上。许公子在家中排行第三,因此在京城的衙内圈子里人唤许三。许三上头只有两位姐姐,而许濂中年才得这么一子,又恰逢是平步青云之时,因此起初对许三也是颇为溺爱,后来因为公务繁忙,疏了管教,以致许三与京城衙内混迹久了,渐渐成了京城里远近闻名的纨绔。
  许濂自是恨铁不成钢,但再想管教也终究是迟了,除了耳提面命地教训也别无他法。
  许濂也是越想越气,喋喋不休地数落着:“你晓不晓得你母亲这几个月给你议亲时受了多少冷落。满京城的官爵人家,谁不知道你的浪荡名声,人人避而远之,只亏得我还给你请封个荫官。”
  “你看看赵家的那个赵勖,比你还要小上几岁,早几年就已是正经的举人了,一直在国子监里苦读,正是今科赴考。你再看看你,还整日混迹花街柳巷,上不得台面的东西。”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