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族议修路(2 / 4)
原来这次商量的不是上边府城里派的官差,而是村正、甘姓族长——甘启修(辛昭远叫之三叔公的)提出的要自筹钱粮人工,修缮由村里接驳官道那段路。
此议一提出,众族人就议论开了,有的说那条路出入太不方便了该修;
有的就说,今年官上派的税捐和差役太重了,那有余钱修路。
等大伙说了阵子,老松公清清嗓子道:
“大伙都别吵吵了,甘三那老东西头晌来找我,话说得很扎实,这路他是一定要修。”
说着转头对辛昭远一人道:
“这路的事,远娃你未必知道,年上甘三托了关系,请到城令大爷来咱胥山围看社戏;也是想走走大爷的心坎,能让大爷派差的时候多关照点咱胥山围;甘三这心是好的。
可等着城令大爷的轿子到了烂泥塘哪,说啥轿夫都不肯往前走了,末了老爷的轿子硬是被咱这条路给阻了回去。
这不,甘三在城令大爷哪儿挨了骂,这路成了他的心病。”
辛昭远知道那烂泥塘,他们村子连接官道的这条路上有好几处软土基,每天一到冬春换季或是下大雨天,那些软土就翻浆成了一段段的烂泥塘,人走都费劲,就别说车马了。
没等辛昭远开口,一个刚才说支持修路的族人大声问道:
“老松公,甘三叔说了怎么摊吗?”
“怎么摊,老规矩,一半一半。”
“咋!又一半一半,这怎成!
老松公,您老得争啊,他甘家可比咱辛家多好十好几户哪,总是一半一半这不公啊!”
“啥一半不一半的;依俺看,这路就不得修,要修,俺家出不起钱,要不俺家多出工。”
老松公不耐烦地摆摆手道:
“都收了声吧;啥黄历翻的,多少年了一半一半,这还能翻过来!
想翻,等远娃做了城令大爷再说。
今儿叫大伙来,就是摆摆,看咱辛家这数该咋分,多出钱的少出工。”
自从辛昭远去了州府读书,老松公就把辛家也出个城令大爷的希望在了这个后生娃身上。
说着又转头对辛昭远道:
“远娃,你能在家多久?
多住几天的话,公想让你去跟着一块儿算算这条路的工钱,让咱辛家也闹个明白。”
辛昭远明白,老松公这是想让他参与修路工程的预算,替辛姓这边把把关;
辛昭远知道,虽然胥山围这样的两姓争斗算是好的,仰仗着第一代祖宗留下的情分,甘辛两姓没斗得头破血流、势不两立的地步;至少还能客客气气地商量着做些事,有的地方,族斗要命的事都有。
听老松公这么说,辛昭远又突然想起饭桌上,当知道自己阿爷捡回来的那个“要饭妹妹”会读书写字的事,他思索了一下道:
“老松公,各位当家叔伯,昭远的意见,这路咱不能修,让甘三叔公消了这念头的事,昭远去做。因为……”
……
从祠堂自领了“说客”差事的辛昭远没直接去路对面的那座大宅子,而是转头回了家。 ↑返回顶部↑
此议一提出,众族人就议论开了,有的说那条路出入太不方便了该修;
有的就说,今年官上派的税捐和差役太重了,那有余钱修路。
等大伙说了阵子,老松公清清嗓子道:
“大伙都别吵吵了,甘三那老东西头晌来找我,话说得很扎实,这路他是一定要修。”
说着转头对辛昭远一人道:
“这路的事,远娃你未必知道,年上甘三托了关系,请到城令大爷来咱胥山围看社戏;也是想走走大爷的心坎,能让大爷派差的时候多关照点咱胥山围;甘三这心是好的。
可等着城令大爷的轿子到了烂泥塘哪,说啥轿夫都不肯往前走了,末了老爷的轿子硬是被咱这条路给阻了回去。
这不,甘三在城令大爷哪儿挨了骂,这路成了他的心病。”
辛昭远知道那烂泥塘,他们村子连接官道的这条路上有好几处软土基,每天一到冬春换季或是下大雨天,那些软土就翻浆成了一段段的烂泥塘,人走都费劲,就别说车马了。
没等辛昭远开口,一个刚才说支持修路的族人大声问道:
“老松公,甘三叔说了怎么摊吗?”
“怎么摊,老规矩,一半一半。”
“咋!又一半一半,这怎成!
老松公,您老得争啊,他甘家可比咱辛家多好十好几户哪,总是一半一半这不公啊!”
“啥一半不一半的;依俺看,这路就不得修,要修,俺家出不起钱,要不俺家多出工。”
老松公不耐烦地摆摆手道:
“都收了声吧;啥黄历翻的,多少年了一半一半,这还能翻过来!
想翻,等远娃做了城令大爷再说。
今儿叫大伙来,就是摆摆,看咱辛家这数该咋分,多出钱的少出工。”
自从辛昭远去了州府读书,老松公就把辛家也出个城令大爷的希望在了这个后生娃身上。
说着又转头对辛昭远道:
“远娃,你能在家多久?
多住几天的话,公想让你去跟着一块儿算算这条路的工钱,让咱辛家也闹个明白。”
辛昭远明白,老松公这是想让他参与修路工程的预算,替辛姓这边把把关;
辛昭远知道,虽然胥山围这样的两姓争斗算是好的,仰仗着第一代祖宗留下的情分,甘辛两姓没斗得头破血流、势不两立的地步;至少还能客客气气地商量着做些事,有的地方,族斗要命的事都有。
听老松公这么说,辛昭远又突然想起饭桌上,当知道自己阿爷捡回来的那个“要饭妹妹”会读书写字的事,他思索了一下道:
“老松公,各位当家叔伯,昭远的意见,这路咱不能修,让甘三叔公消了这念头的事,昭远去做。因为……”
……
从祠堂自领了“说客”差事的辛昭远没直接去路对面的那座大宅子,而是转头回了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