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祸乱之源(1 / 4)
待小谢已离去好久,我才怅然地走向她来时的那辆马车。
暮色低垂,浮云飘过,树梢的月色更为朦胧,这片皇陵上的土地,仿佛也有了生命般,庄严肃穆地向我压来。
我站定,深深地吸了口气,挥去这种压抑的感觉。
“公子,你要上哪去?”小谢称他张伯的车夫恭敬地问我道。
“麻烦张伯送我去城东的周御史府。”我坐进马车,回答道。宽敞华丽的车厢里,仍留有淡淡的香气,似有似无,仿佛就是小谢的味道。
“公子可是周二公子?”听得我的话,那张伯变得愈加恭敬道。
我点头承认。张伯显是很高兴,“想不到周公子原来与我家小姐是朋友。周公子,您知道吗,现在京城可是人人在谈您呢,说公子才高八斗,独自舌战圣京名流,扯下了他们的假面目,大家都觉得很痛快呢。”
我一征,停下暗嗅的动作,我想不到事情这么快流传开来,大哥知道自是不必说了,小谢更是根本当时也在场,就连慕容青云他们,也可说是因为他们消息灵通之故,但这些京城百姓呢?短短一夜间的事,居然能传得这么广,肯定是有心人在其中推波助澜,谁会这么做?而他的用意又是什么?
张伯高兴完,眉头马上就皱起来,他挥着马鞭道,“周公子,既然您是小姐的朋友,请你帮忙劝劝我家小姐吧,让她别再到处奔波了。”
我又是一楞,小姐?小谢么?她不是孤儿吗,怎么会成张伯口中的小姐了?
“小谢姑娘是你家小姐?”我问道。
“是啊,她是老爷夫人四年前收的义女,那年老爷来京上任,道上遇到山贼,恰巧小姐出现救了他们,老爷夫人对小姐很是感激,对她又颇为投缘,得知小姐无亲无故后,就提出要收小姐为义女,小姐也答应了,这样,小姐一年两头的就会来京看望老爷夫人一次。住上一两天就走,老爷夫人怎么劝也不听,周公子,老奴认识小姐这么久了,看她都是独来独往的,难得今天看见她与公子有交往,周公子,请你也就帮忙劝劝小姐,让她安定下来吧,她那样子,连老奴看了都心疼呢。”张伯道。
原来有这般原委,我又仔细一问,才知道张伯口中的老爷,也就是小谢的义父原来是翰林院的张大人张申良,此人与要与我比试书法的钟成齐名,被称为“翰林双仕”。
我苦笑道,“我也未必劝得了她哪,小谢个性独立,武功高强,或者江湖才是她的天地呢。”
张伯也是一叹,“是啊,不过小姐总是个女儿家,老在江湖上奔波,这总不是办法呀。”
我也只好安慰这老人几句。
一路嗉叨,到了周府,已是亥时一刻了,我下了马车,向张伯道谢而别。
我问问那门仆,得知大哥果然回来了,于是我匆匆赶到书房。
明亮的油灯下,大哥正手执卷册静静地坐着等我。
大哥见了我进来,放下那明显没什么翻动到的书卷,责怪道,“怎么去得这么晚?”
我随意解释了一句,大哥听了也不甚理会,他眉头轻皱,话入正题道,“
“子龙,你可知道,现在京城对你的事传得很是沸扬?”
我点点头,这我已从张伯那里知道了。
大哥看看我,却又不再说话了,眉头锁得更深。
我只得开口道,“大哥,皇上欲要做什么事?圣京能人这么多,难道非要我不可么?”
大哥在屋子里踱起方步,静静地。我亦不敢出声骚扰他。
良久,大哥方缓声开口道,“先皇平宗皇帝高寿,当今圣上四十五岁方即位,至今不过十五年。”
我不知大哥为什么要说这个,亦不好询问,只得静静地待他说下去。
“当今圣上并不是先皇的儿子,先皇的儿子只有一个,就是如今宁国府的静王爷。圣上是先皇的侄儿。”
我讶然,“那这静王爷怎么没继承皇位?是静王爷体弱多病么?”我也听过这个有‘药罐子’之称的静王爷,只是想不到他原是先皇的儿子。 ↑返回顶部↑
暮色低垂,浮云飘过,树梢的月色更为朦胧,这片皇陵上的土地,仿佛也有了生命般,庄严肃穆地向我压来。
我站定,深深地吸了口气,挥去这种压抑的感觉。
“公子,你要上哪去?”小谢称他张伯的车夫恭敬地问我道。
“麻烦张伯送我去城东的周御史府。”我坐进马车,回答道。宽敞华丽的车厢里,仍留有淡淡的香气,似有似无,仿佛就是小谢的味道。
“公子可是周二公子?”听得我的话,那张伯变得愈加恭敬道。
我点头承认。张伯显是很高兴,“想不到周公子原来与我家小姐是朋友。周公子,您知道吗,现在京城可是人人在谈您呢,说公子才高八斗,独自舌战圣京名流,扯下了他们的假面目,大家都觉得很痛快呢。”
我一征,停下暗嗅的动作,我想不到事情这么快流传开来,大哥知道自是不必说了,小谢更是根本当时也在场,就连慕容青云他们,也可说是因为他们消息灵通之故,但这些京城百姓呢?短短一夜间的事,居然能传得这么广,肯定是有心人在其中推波助澜,谁会这么做?而他的用意又是什么?
张伯高兴完,眉头马上就皱起来,他挥着马鞭道,“周公子,既然您是小姐的朋友,请你帮忙劝劝我家小姐吧,让她别再到处奔波了。”
我又是一楞,小姐?小谢么?她不是孤儿吗,怎么会成张伯口中的小姐了?
“小谢姑娘是你家小姐?”我问道。
“是啊,她是老爷夫人四年前收的义女,那年老爷来京上任,道上遇到山贼,恰巧小姐出现救了他们,老爷夫人对小姐很是感激,对她又颇为投缘,得知小姐无亲无故后,就提出要收小姐为义女,小姐也答应了,这样,小姐一年两头的就会来京看望老爷夫人一次。住上一两天就走,老爷夫人怎么劝也不听,周公子,老奴认识小姐这么久了,看她都是独来独往的,难得今天看见她与公子有交往,周公子,请你也就帮忙劝劝小姐,让她安定下来吧,她那样子,连老奴看了都心疼呢。”张伯道。
原来有这般原委,我又仔细一问,才知道张伯口中的老爷,也就是小谢的义父原来是翰林院的张大人张申良,此人与要与我比试书法的钟成齐名,被称为“翰林双仕”。
我苦笑道,“我也未必劝得了她哪,小谢个性独立,武功高强,或者江湖才是她的天地呢。”
张伯也是一叹,“是啊,不过小姐总是个女儿家,老在江湖上奔波,这总不是办法呀。”
我也只好安慰这老人几句。
一路嗉叨,到了周府,已是亥时一刻了,我下了马车,向张伯道谢而别。
我问问那门仆,得知大哥果然回来了,于是我匆匆赶到书房。
明亮的油灯下,大哥正手执卷册静静地坐着等我。
大哥见了我进来,放下那明显没什么翻动到的书卷,责怪道,“怎么去得这么晚?”
我随意解释了一句,大哥听了也不甚理会,他眉头轻皱,话入正题道,“
“子龙,你可知道,现在京城对你的事传得很是沸扬?”
我点点头,这我已从张伯那里知道了。
大哥看看我,却又不再说话了,眉头锁得更深。
我只得开口道,“大哥,皇上欲要做什么事?圣京能人这么多,难道非要我不可么?”
大哥在屋子里踱起方步,静静地。我亦不敢出声骚扰他。
良久,大哥方缓声开口道,“先皇平宗皇帝高寿,当今圣上四十五岁方即位,至今不过十五年。”
我不知大哥为什么要说这个,亦不好询问,只得静静地待他说下去。
“当今圣上并不是先皇的儿子,先皇的儿子只有一个,就是如今宁国府的静王爷。圣上是先皇的侄儿。”
我讶然,“那这静王爷怎么没继承皇位?是静王爷体弱多病么?”我也听过这个有‘药罐子’之称的静王爷,只是想不到他原是先皇的儿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