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归鸿(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元澈来到府中已经是深夜。过了十五,大军便要出征,他来府上与兄长商议正事也并不奇怪。然而才过片刻,兄长身边的人便来传话,让我往正堂去一趟。
  当时我已准备就寝,听到传召只匆匆挽了个回心髻,挑了一件袍袖宽大的月白色深衣穿上,带上越女剑,移步正堂。
  仆从换了茶盏之后,便纷纷退下了,连兄长和云岫也退出正堂之外。我默默站在一盆吊兰旁边,任由长长的垂叶缠着我在地上的一阕倒影。元澈的面容有一丝疲惫,的确,他在朝中太势单力薄了,也因此,他的每一天或许都格外的坎坷。
  “杵在那里做什么,坐。”元澈语气一如窗外一轮霁月,冰冰凉凉的,“拿出两年前你那主人的款儿。”
  我与他第一次对而跪坐。他托着茶盏,不紧不慢地饮着,时不时端望着我的神色。
  不知是不是两年前那件事让他记得格外清楚,抑或是我从不想承认我曾被他的话语撼动。元澈总爱提起昔日之事,仿佛我们已经是老相识。
  “这次叨扰是想多谢你为雁凭和亲一事进言。”元澈那一副事务性的口吻,简直与魏帝一模一样。
  我一笑作罢:“若只因为此事,殿下尽可以当着兄长的面谢我。”
  他听了之后,不置可否:“三月的时候,各个诸侯王会回朝觐见父皇,这次元湛是提前回来的,虽然是为了大婚的事,但也有些过于显眼了。寡人在外领兵,朝中的事未免照顾不过来。你会助寡人一臂之力吧。”他的语气不像是询问,确切的说,他的语气从来都不是圆滑的,对谁都是如此。
  我心中苦笑,我哪里会不帮他呢。若当时不是为了救兄长的性命,我又何苦将陆家命运交予他做交换。“到时候陆昭尽力就是。”
  他豁然一笑,神情也变得舒朗起来:“到时候?难道等寡人班师回朝,你就撒手走人了?苏瀛曾跟寡人说,你将寡人比作救命的水草。”
  他平日甚少玩笑,而今日我也不忌讳是否见罪于他,有话直说起来:“救命的水草也只是水草,早晚有脱手的那天。”
  “未央宫的湖水深,水草一旦缠住了人,就能将人溺毙。”他的回答倒是毫不含糊。
  我轻轻一嗤:“但愿水草长了眼睛,若缠住了石头,死的不知道是谁呢。”
  “若真是石头掉进了水里,还会拽着水草求救么?”他的话听着有些轻蔑,但是他说的时候很认真。
  我被他的话噎住,半晌方才道:“殿下说的对,陆家不是石头。”若是石头,只要磨圆了棱角,明买明卖地应时而上、顺流而下便可存的长久。
  他听罢也低下了头,一副本不想把话题引到这的样子,最终还是勉强一笑:“咱们都不是。”
  在广明宫,我看到了他毫不掩饰的帝王之心;在细柳营,我看到了他果决明睿的驭人之术;而现在,坐在我眼前的只是一个和我一样孤立无援的人——有野心、有抱负、有手段、却无助,或许这也算是天作之合的一种吧。
  许久,元澈先开口了:“我希望借助陆家的力量,直到登上大位的那天。”他第一次用‘我’这个字眼而没有用‘寡人’,“虽然你兄长在我手里,但我不希望用他来威胁你。”不知道是否是他不善于掩藏,这番话说的丝毫不拖泥带水,而且这份野心也衬得起他。
  如果说,在细柳营时,元澈利用手中的兵权让我与兄长效力他的麾下,那么现在他要的则是实实在在的忠心。他口口声声说不希望用兄长来威胁我,不过是指了一条明路放在我跟前,不希望并不等于不会。若我真的一口回绝,以他的性子和如今的地位,陆家又怎会安然无恙?王若不听用鞅,必杀之。昔日他在营帐里的那番话,如今也算正正经经地摆到明面上来了。
  “直到登上大位的哪天?”我兀自冷笑,“我陆家非要抠门到用半辈子的忠心买个鸟尽弓藏么?也罢,皇太子元澈,我陆昭干脆今日答应了您,无论是您登上大位之前还是之后,陆家誓死效命,反正我们也没得选,不是么?”
  他微微一怔:“答应的这么爽快?你怎么不问问我许给陆家什么?”
  我低眉浅笑:“刘邦在平定天下、大封功臣时曾曰:“使河如带,泰山若砺,国以永宁,爱及苗裔。”现在黄河也没变得像衣带那样窄、泰山又何曾像磨刀石那样平,然而阙门之下,王公列侯的枯骨早已成山,许给的高位与平安还不是说没就没了?想来他汉高祖原本就是个种地的,腰难免粗些,所以得用宽大的布条来缠。陆昭不知殿下腰带宽窄,怎好向殿下要东西?”
  元澈见我如此说,干笑了两声:“难道你还要摸摸寡人的腰不成?”
  我一时羞赧,抽了藏在袖中的越女剑,向他虚刺一招,却被他的剑鞘挡了回来——我忘了,他也是剑不离身的。
  “果然是剑器浑脱,浏漓顿挫。”元澈也不生气,将我的飞来横剑稳稳按下,“如今该说的都说了,寡人也该告辞了。越女剑本是你的爱物,寡人也不打算索回,权当是谢你为雁凭回护之情。随身带剑是个不错的习惯,好好揣着,可别丢了。”
  良久,我默然不语。他缓缓起身,推开了正堂的大门。姣好的月光明明晃晃地散落一地,如一袭白练,将我与元澈的身影笼成一抹疏离模糊的形态。
  二月月末,舞阳侯秦轶、太子元澈与兄长率兵三万自长安出征,并与从南军调来的人马会合,总共十万大军。出征的人马才走,宫里又迎来了两件大事。一是几位已经封了诸侯王的皇子要进长安朝贺,二是薛荣华的小公主快满周岁,按礼应赐予封号。而今年的入朝又赶上元宵佳节,因此魏帝特地嘱咐家宴与周岁宴一块举行,就连保太后这样喜欢清静之人也说要好好热闹一番。
  因着宫中事多,保太后便让我在长乐宫的临华殿住下,并准许云岫照顾我的饮食起居。
  临华殿是长乐宫三大殿之一,与长信宫的人来人往不同,临华殿虽然装潢富丽,却是个极其安静之所在。正殿宜德堂的两边是东西配殿,与南面的归鸿馆由两支水榭长廊回连。水中不植一莲一菏,汉白玉石栏下水流清澈,一眼望去便能看见那斑斑驳驳的鹅卵石和上面绒绒的青苔。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