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二)(2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字幕:1948年12月23日
  *:“战争发展比我们预想的快啊,淮海战役的胜利将使长江以北的局面大定。”
  周恩来:“越来越多的民主人士,到我们这边来了。”
  *:“他们有什么建议呀?”
  周恩来:“沈钧儒、蔡廷锴、谭平山提议由新政协代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直接选举中央政府。”
  *思忖:“有道理。战争情况下很难做到全民普选,那就应当请更多的代表人物参加政协会议啊。”
  周恩来:“香港第二批北上的船已经出发了。”
  *:“有李济深吗?”
  周恩来:“没有。”
  *:“他怎么按兵不动?”
  周恩来:“有所顾虑吧。”
  *:“注意,美国扶持第三势力在拉拢他,李宗仁、白崇禧要联合他倒蒋,蒋介石对香港也不是鞭长莫及。总之,夜长梦多啊!尽快请他北上。”
  周恩来指着地图:“我们从苏联控制的大连港,带船去香港。再由此线回到大连登陆,国民党现在还不敢公开同苏联闹翻。但租苏联船的费用太大。”
  *:“再大的钱,也要花!”
  周恩来:“问题是李济深不动。”
  *:“催他早日出港。”
  周恩来:“他是北伐名将,能听我们指挥吗?”
  *略加思索,在纸上写出一个人名:“那就请老将出马!”
  周恩来敬佩地赞许:“廖夫人!”
  6、香港?李济深公馆
  何香凝(70岁)拄着拐杖在潘汉年陪同下,坐定。
  何香凝开门见山:“……形势发展这么快,任公还不动身?”
  李济深:“中共打得这么好,民革也不能没有表现,总不好空着手去见中共吧?我在军队里有很多学生故旧,在香港做策反方便些。”
  何香凝:“蒋介石撑不了多久了,桂系也不行。依我看,早走为上。”
  李济深:“民革在香港的活动离不开呀。”
  何香凝:“革命的中心在北方,任公去了,本身就是在把我们的政治主张昭告天下。从任公的安全考虑,香港也非久留之地呀。”
  李济深陷入沉思。
  潘汉年:“毛主席、周副主席翘首以盼,要当面向您请教,不断问您的行期。”
  李济深:“哎,不敢当,不敢当。”
  潘汉年:“毛主席高度评价了您的回信,新政协筹备工作需要您亲临指导。”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