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宁国府变将军府,尤三姐嫁柳二郎(2 / 3)
柳湘莲听了大喜,当即应承探过姑母后,一月内回京议亲。贾蓉点点头:“此事一言为定。既是给你做亲,到时不如先相看一回,彼此心里也有个底。”
柳湘莲一听也是,很是爽快地应了。
贾蓉这厢有了进展,回去便与尤老娘几个说了,尤氏母女自是同意。尤三姐喜上眉梢,自顾自回屋挑选衣裳首饰,尤老娘择了日期,又托贾蓉邀柳湘莲到时往兴善寺碰面。
柳二郎自无二话,第二日便出京拜访姑妈去了,尤老娘和尤三姐按捺性子,这一月之期等的简直望穿秋水。
而贾蓉谢恩的奏折,也终于到了永嘉帝跟前,不得不说,的确搔中了皇帝的痒处——
这个贾蓉比起贾珍的确懂事,人也颇知进退!
看贾蓉诚心诚意退还敕造牌匾,永嘉帝心情甚好,大笔一挥准了此事,又粉儿大方的没有收回宅子,依旧让东府一干人住着,只要求把府邸规制改一改便是。
接了这道旨意,贾珍气的厥了过去,贾蓉却松了口气,更觉得堂叔料事如神——若非如此,陛下何以这般爽快?可见先前定是有所不满,不过没有发作罢了。
想到此处,饶是贾蓉平日心大,也颇觉后怕,只觉冷汗涔涔,湿了脊背。
他坐也坐不住了,赶紧让人把“敕造宁国府”的牌匾撤下,换上将军府牌匾,又把贾芹叫来,让速速去寻匠人改造府邸,这才擦了把汗,往西府寻贾珠去了。
东府接旨的事,荣国府自是听说了,只不知到底何事。正好贾蓉来寻长孙,贾母便叫他过来说话。
等进了屋里,看贾珠也在,贾蓉笑了笑,先给一屋子长辈请安,便说了旨意。
贾母沉默许久,叹道:“这样也好。面子上的东西,到底比不得里子。”
看向贾珠,贾母又道:“日后我走了,你也跟蓉哥儿一样,把荣国府的牌匾换了吧。”
见老人家语出不祥,邢夫人、王夫人、贾珠等都出言劝解,贾母笑了笑:“总有这么一遭,不过预先叮嘱罢了,到时你们谁都不许拦。”
说罢,眼睛眨也不眨的盯着两个儿媳,又对王夫人道:“等老二回来了,你也说与他知晓。”
王夫人连忙应了,贾母疲倦,打发人离开,贾珠方领着贾蓉往自己院里去。
二人坐定,贾珠问他:“你们府里,日后就是你做主了。只这爵位降等而袭,总有用完的一天。子孙后代走什么路子,你得心里有数。”
沉默片刻,贾蓉低声道:“这几年经了这么些事,侄儿也看明白了,想是陛下不愿咱家子弟从军的。既如此,那只有科举一条路了。”
见贾蓉心里跟明镜似的,贾珠颇是满意:“你能想明白此节,真是再好不过!知你不爱读书,反正袭了爵了,我也不强求。
族学是万代基业,日后你为族长,定要把它经营好。只要族学和祭田在,哪怕没了爵位,依旧可以耕读传家,再续旧日荣光不过早晚的事。”
贾蓉听得认真,正色应了,心里也有了些底气。
宁国府这事带来的波澜着实不小,不提贾珍竟气的病了,四王八公里好几户,都因此陷入被动——贾蓉这小子怎么回事,冷不丁来这么一招,叫他们这些早就降等袭爵的怎么办?
心里直骂死小子不地道,做之前不通个气,各家心里也在计算得失。
聚在一起议了一回,还是舍不得名号,一个个都闷不吭声了。
贾珠早盯着他们,见这些人舍不得缥缈浮名,不由一叹——算了,还是各扫门前雪吧!
东府这边既成了将军府,院子也按要求改造了一回。秦可卿趁机将家里的下人裁撤了些,如今加上护卫和退下来荣养的老兵,不过二百人左右,府里的经济压力大大减轻。
而柳湘莲这边访了姑母,也按期回京与尤三姐相看。尤老娘跟着一道,贾蓉亲自作陪,令三姐与柳二郎见了一面。
尤三姐的确绝色,柳湘莲竟一见倾心。尤三姐本就喜欢他,如今近距离接触,真是喜欢上得加个更字。
尤家这边本就愿意,柳湘莲相看过后,问了贾蓉尤三姐的情况,也当即应下这门亲事。 ↑返回顶部↑
柳湘莲一听也是,很是爽快地应了。
贾蓉这厢有了进展,回去便与尤老娘几个说了,尤氏母女自是同意。尤三姐喜上眉梢,自顾自回屋挑选衣裳首饰,尤老娘择了日期,又托贾蓉邀柳湘莲到时往兴善寺碰面。
柳二郎自无二话,第二日便出京拜访姑妈去了,尤老娘和尤三姐按捺性子,这一月之期等的简直望穿秋水。
而贾蓉谢恩的奏折,也终于到了永嘉帝跟前,不得不说,的确搔中了皇帝的痒处——
这个贾蓉比起贾珍的确懂事,人也颇知进退!
看贾蓉诚心诚意退还敕造牌匾,永嘉帝心情甚好,大笔一挥准了此事,又粉儿大方的没有收回宅子,依旧让东府一干人住着,只要求把府邸规制改一改便是。
接了这道旨意,贾珍气的厥了过去,贾蓉却松了口气,更觉得堂叔料事如神——若非如此,陛下何以这般爽快?可见先前定是有所不满,不过没有发作罢了。
想到此处,饶是贾蓉平日心大,也颇觉后怕,只觉冷汗涔涔,湿了脊背。
他坐也坐不住了,赶紧让人把“敕造宁国府”的牌匾撤下,换上将军府牌匾,又把贾芹叫来,让速速去寻匠人改造府邸,这才擦了把汗,往西府寻贾珠去了。
东府接旨的事,荣国府自是听说了,只不知到底何事。正好贾蓉来寻长孙,贾母便叫他过来说话。
等进了屋里,看贾珠也在,贾蓉笑了笑,先给一屋子长辈请安,便说了旨意。
贾母沉默许久,叹道:“这样也好。面子上的东西,到底比不得里子。”
看向贾珠,贾母又道:“日后我走了,你也跟蓉哥儿一样,把荣国府的牌匾换了吧。”
见老人家语出不祥,邢夫人、王夫人、贾珠等都出言劝解,贾母笑了笑:“总有这么一遭,不过预先叮嘱罢了,到时你们谁都不许拦。”
说罢,眼睛眨也不眨的盯着两个儿媳,又对王夫人道:“等老二回来了,你也说与他知晓。”
王夫人连忙应了,贾母疲倦,打发人离开,贾珠方领着贾蓉往自己院里去。
二人坐定,贾珠问他:“你们府里,日后就是你做主了。只这爵位降等而袭,总有用完的一天。子孙后代走什么路子,你得心里有数。”
沉默片刻,贾蓉低声道:“这几年经了这么些事,侄儿也看明白了,想是陛下不愿咱家子弟从军的。既如此,那只有科举一条路了。”
见贾蓉心里跟明镜似的,贾珠颇是满意:“你能想明白此节,真是再好不过!知你不爱读书,反正袭了爵了,我也不强求。
族学是万代基业,日后你为族长,定要把它经营好。只要族学和祭田在,哪怕没了爵位,依旧可以耕读传家,再续旧日荣光不过早晚的事。”
贾蓉听得认真,正色应了,心里也有了些底气。
宁国府这事带来的波澜着实不小,不提贾珍竟气的病了,四王八公里好几户,都因此陷入被动——贾蓉这小子怎么回事,冷不丁来这么一招,叫他们这些早就降等袭爵的怎么办?
心里直骂死小子不地道,做之前不通个气,各家心里也在计算得失。
聚在一起议了一回,还是舍不得名号,一个个都闷不吭声了。
贾珠早盯着他们,见这些人舍不得缥缈浮名,不由一叹——算了,还是各扫门前雪吧!
东府这边既成了将军府,院子也按要求改造了一回。秦可卿趁机将家里的下人裁撤了些,如今加上护卫和退下来荣养的老兵,不过二百人左右,府里的经济压力大大减轻。
而柳湘莲这边访了姑母,也按期回京与尤三姐相看。尤老娘跟着一道,贾蓉亲自作陪,令三姐与柳二郎见了一面。
尤三姐的确绝色,柳湘莲竟一见倾心。尤三姐本就喜欢他,如今近距离接触,真是喜欢上得加个更字。
尤家这边本就愿意,柳湘莲相看过后,问了贾蓉尤三姐的情况,也当即应下这门亲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