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劝谏王子腾,贾子睿入阁(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若能设立专业学堂培养将领,想来日后也有得用的吧?
  于是这日大朝会,贾珠提起此事,汪相几个尚未表态,永嘉帝就先表示赞成了。
  这的确是件好事,倒未受什么刁难,永嘉帝拍板通过,又令贾珠总揽全局,兵部协理。
  此事在京中掀起轩然大波,不少武勋子弟都摩拳擦掌。想他们祖先何等荣光,自己从不了文,又舍不得去边关吃苦。如今既有军事学堂,倒不如进去学习,在军中升官发财呢!
  可贾珠岂好相与,哪能让他们进来混日子!他略施计策,便定下三招:
  一是组织报名之人统一考两场试,第一场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为主,加之《孙子兵法》,以此查验是不是白丁,有没有读过兵书;
  第二场以武艺为主,看是否通晓至少一种兵器,并以擂台形式两两对战。
  二是将通过之人统一进行身体查验,身体不好的绌落。
  三是规定学堂制度,学制五年,通学《孙子兵法》等一众兵书,由东、西大营将领训练武艺、教导本领。
  此外,邀请各驻边将领短期授课,介绍各处边防情况,熟悉不同的用兵技巧。每季度一次测试,成绩不能达标五次以上,则被驱逐出去。
  上述几项一经公布,京中顿时哗然,贾珠不得不解释了一回,言及军事学堂是培养将领,不是训练普通兵士,所以要求更为严格,让各家子弟想好了再报。
  没想到这些人背后议论纷纷,骂他的不少,可报名那天,依旧乌泱乌泱的,倒叫贾珠很是意外。
  直到第一批学生,共四十人入学,贾珠一拍脑袋,方想起忘记何事——
  应该给各地千户及以下的低级军官开个口子,直接允许他们来上学的!这些人许多都有战功,缺的正是学习的机会。
  若具备相应知识,日后比起这些新丁,更容易成为领军作战的可靠将领!
  既这么想,贾珠便与陛下分说了一回,算是敲定此事。未料这却带来了一次难得的重逢——
  冯唐给儿子写信,让他回来军事学堂上学。冯紫英喜之不尽,终于拖家带口进了京,还连着柳湘莲一家子。二人都往学堂报名,轻松入了学。
  冯紫英自与贾珠一别,已逾八九年,此番相见,都将不惑,俱落下泪来。叙过寒温,冯紫英介绍柳湘莲给贾珠认识。望向这位年轻的阁老,柳湘莲恭恭敬敬就是一礼。
  贾珠扶他起来,看着这位满脸络腮胡的大汉,不由哽住——剧情里说这位美姿容,怎么成这样了?
  好在他的惊诧一闪而过,二人并未察觉。短暂的生疏消失,冯紫英又恢复以往的样子:“我今儿专门修了须,不像二郎,如今邋遢的紧,他闺女时常嫌弃。
  对了,我如今仍是千户,二郎却是百户了。”
  贾珠笑了笑,勉励了两人几句,又邀请他们往家中吃酒。二人皆应了,冯紫英笑道:“我媳妇今儿去见岳父岳母了,听说你们搬到德义坊,那处倒与忠顺王挺近。”
  贾珠见他多年不曾回京,却对京中事物如数家珍,不由打趣了几句。
  冯紫英叹道:“我自幼京中长大,边塞多年,不知梦到多少次回京。思乡思多了,脑子里清晰的很,下辈子怕也忘不了!”
  三人这厢说着话,贾政、王夫人也见着了元春和未曾谋面的外孙女、小外孙。
  贾政还罢了,王夫人拉着女儿哭的不能自已,一旁的李纨几个少见王夫人这般动情,不由陪着滴泪。
  晚间府里设宴,直到二更才送了元春母子三个回去,王夫人叹道:“今儿方知,什么功名利禄,哪比得上一家团圆重要!”
  贾政抚须而笑:“净说痴话。”想到什么,语带几分轻快:“前儿听冯亲家说,似有意让女婿留京。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