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盛名之下与雷霆手段(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如今来了这么多苗子,说不得能再教出几个进士、举人,想想都兴奋!
  而新生们过来附学,很快又发觉这座书院与众不同——它竟有算学课!夫子说了,若举业无望,算学不通,隔壁还可学医!
  揣着新奇回家同父母一说,不少人都赞贾家用心良苦。
  等见着自家孩子为了季考和奖励努力用功,这些作爹娘的,就没有不高兴的。
  于是闲聊时盛赞阁老家的族学好,一传十、十传百,倒叫贾家族学名气日盛,竟有和白檀书院相提并论的趋势!
  这事的发展自然出乎众人意料,政老爹作为山长,真是骄傲极了,只觉比当官还体面!
  除了族学名扬京城,眼下贾兰初入仕途,在翰林院作编修,因与父亲当初官职相同,茶余饭后一时兴起,就问父亲如何做官。
  贾珠怔了怔,不知怎的,竟突然想起白檀书院王山长的话。
  望着儿子肖似自己的眉眼,他郑重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生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话虽短,贾兰眼睛都亮了起来,下意识绷直脊背:“谨领训。”
  怀揣这样的理想,贾兰渐渐熟悉了翰林院的工作,便到了迎娶新妇之时。大喜之日,同科进士、同窗李清也随其父过府道贺。
  这位比起分到工部的秦二郎运气好多了,竟超常发挥考中庶吉士。近来春风满面,意气风发,连带着他爹李夫子都年轻了好几岁,实在让人羡慕。
  众人观了礼,闹过洞房,次日新人拜舅姑,看儿子唇角带笑,贾珠与李纨对视一眼,便知这小子满意人家,俱放下心来。
  儿子都娶妻了,贾珠后知后觉“岁月不饶人”,自己也不年轻了。
  所以什么时候才能致仕?他可不想七老八十了还在任上!
  这厢还在幻想致仕后的悠闲自在,永嘉帝却不放过他,给了件新差使——加封贾珠为太子少傅,着其进宫给太子讲经筵!
  接了旨意,贾珠的心情实不算美妙。自中了探花,这都好些年不读四书五经了,此番讲学,怕不是去丢人?
  时间紧迫,只得赶紧翻书,又借了儿子的注解看,惹得贾兰想笑又不敢笑。
  次日见着太子,君臣相对而坐,太子面色极温和,还带着几分怀念:“少傅多年未见,还是风采依旧。
  当初你授课,孤就觉得比那些老头子有趣。可惜没多久,父皇就把你外放了。”
  贾珠自是连连谦虚,太子听了,也只是一笑。
  因对外面的世界感兴趣,太子拉着他问东问西,谈到经略秦北,贾阁老早忘了这是经筵课,直说的口若悬河,头头是道,太子都听得入了神。
  直到出宫,贾珠还隐隐有些自得——果然论起兴业干事,他还是很靠谱的!
  而天家父子这里,永嘉帝闲了还问长子:“贾相讲的如何?”
  太子的语气恭敬而不失亲切:“自是极好的。今儿问了不少外头的事,林大人他们都不曾提,倒是长了见识。”
  永嘉帝却道:“囿于宫墙,这些臣子就是我们的眼睛和耳朵。全然倚靠他们,不仅片面,还可能被蒙蔽。
  所以适当的情况下,身为皇帝,要出去走走,体察民情。若没有这个条件,就得有甄别对错的眼睛、辨明真相的脑子。”
  太子正色应了,不由问道:“父皇,少傅这人可信吗?”
  永嘉帝捻须一笑:“眼下看是不错,日后谁说的准呢?你要记住,姑且信之、姑且用之,对任何人都不必过早下结论,不可全抛一片心。”
  天家父子这里的事,贾珠自不知晓,眼下军事学堂占据了他大部分心神。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