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跟踪(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天下五大名山,漠北昆吾,长安巫山,江南老子,北都悔月,还有名山之首,银川须余。
  悔月峰虽然名列五山之末,但名气完全不输前几座。关于悔月峰的传说,就要从很久很久以前说起。
  传说天地初开,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分别由无根天柱支撑才得以维系。
  但偏偏北边的那一根天柱因为灵力薄弱,很快便折断了,于是天地开始向北倾覆,天色忽变换得波光诡谲,异常恐怖。
  天下顿时一片荒凉,那些得益于天地初显,充裕灵气滋养才露生机的万物几乎于瞬间毁灭。就在这个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天地间出现了一个英雄,后来的人们尊称他为父神。
  相传中他不但有三头六臂,而且每一只手臂上都有无比厉害的法器。他死之后,他身上的法宝还有铠甲就掉落在了悔月峰的深山之中。父神的身躯化为了如今的悔月峰,千百年来耸立云霄,护卫北都一方平乐。有了他的舍生取义,方才成就如今的开平盛世。
  千百年来,无数的人想要试图闯入那个神秘的境遇,为了那传说中可以改天变地,号令群雄的法宝。可是每一个进入悔月峰的人都从此消失得无影无踪,再也没有人看到过他们再从悔月峰出来。
  这个诡异的现象让人们对于父神的传说深信不疑,也让他们觉得悔月峰里真的存在着什么。正因为如此,那些企图找到法宝一步登天的人依旧络绎不绝。
  关于父神的来历,坊间流传种种,却一直没有一个特别正统的说法。不过这只是个传说,野史传记这样记载,说书人也这样说,所以我也只能如此解释。
  只不过,相较于神明的真实存在,我则更愿意相信另外一个从来没有被人们谈论过的说法,那个说法我在师傅珍藏的典籍中看见过零星的记载,上面其实只有一段意思模糊的介绍:悔月峰,山有猛兽,入而不得出,是为悔过之意。
  鹦歌神秘兮兮的问我道,“你猜我们在那里瞧见什么了?”
  一旁的小雾川却忍不住的转了回来,他迫不及待的便把答案告诉了我,眼神中带着飘忽不定的惊恐和不可置否。
  “那座山的山脚下堆了好多好多的死人,遍地都是腐烂的尸体和人的白骨。”
  鹦歌点着头剧烈的附和,“姑娘你是没看见,那简直太吓人了,密密麻麻,遍地全部都是,我从来没有看到过那么多的死人,真的是太可怕了。”说着,她仿佛要哭出来一般,小声喃喃道,“看来关于悔月峰的那个传说是真的了。”
  我微一错愕,问,“除了见到遍地的白骨你们还见到了什么?”
  小雾川想了一想,才道,“我们是偷偷跟着那些信徒出城的,所以只能在远远的地方看着,大晚上在荒郊野岭的看到那么多死人,真是渗的慌。我们哪敢多呆。不过。”他顿了一顿,犹豫的说,“我隐约看到人群里有个人长的倒很像那个莾海,只不过前面人太多,那人身边又左右拥着一个人,加上夜黑风高的,没瞧清楚脸。”
  左右各拥着一个人?听这描述,难道真的是莾海?看来藏香阁后,莾海带着那两个女子竟是出城去了。
  难道他说的带她们开眼见指的是去看悔月峰下的尸体吗?可我总觉得不应该是这样的才对。
  “你们两个,把你们出门之后的事仔仔细细说与我听一遍。”
  小雾川和鹦歌交换了个眼神,于是,鹦歌开口道。
  话说白天我与他们分道扬镳之后,小雾川便一路畅通无阻的吃到了北都的城隍庙。
  城隍庙前人山人海好不热闹,鹦歌好奇的自语道,“今个是什么日子,怎么这么热闹啊。”
  同在一旁看热闹的一妇人一听,立马接上话道,“今个可是下元节。”说着,那妇人转过头一脸古怪的细细打量了鹦歌一番,才颇有得意的道,“瞧你是外地人吧,北都许久没有这么热闹了,算你运气好,怕连北都也是头一遭有这么大的阵仗。 ”
  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北都近海,所以这一日,称得上是北都全城欢庆的重大节日。
  繁复庄严的节日庆典从一大早就大张旗鼓的开始了。现下,什么道场做法,各种祭祀天神的都已经过了。小雾川和鹦歌远远过来的时候,城隍庙前几十个壮汉正合力把庙里巨大的神像往外抬。
  小雾川听了那妇人的话,认真的回忆了一番,然后附和的点了点头。
  忽然,他微皱着眉,小声的对鹦歌说,“我们去前面瞧瞧。”
  为了神像□□,街上的人群早就自觉的空出中间的□□通道,但即便如此仍是有许多的官兵和卫兵一脸严肃的守在一旁。
  小雾川和鹦歌本就年纪尚小,个头更是不大,不用一会便穿梭在人堆中挤到了最前头。
  鹦歌正想问什么,小雾川却神秘的冲着她“嘘”了一下。好在大伙的注意力都在神像上,他们两个趁着官兵一个不留神竟然就溜进了城隍庙里。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