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岭南歌后”-1(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说到周素馨,倒是有一段往事。
  周家祖上就与北京的沈家、蒋家世交,以前都是生意上的往来,三家人里属周家财力最强,蒋家社会关系最广,而沈家属于书香门弟,在三家人中实力最弱。
  解放前,周家曾迁去香港一段时间,后来在沈家的劝说下,周家才在1952年回迁广州,但是大部分的产业还留在香港以及东南亚各地。因为周家,蒋家的生意也越来越大,再加上沈家的人脉,三家联手,风生水起。
  周家回迁没多久,沈家父亲就预测到国内时事变化,为了孩子们的成长,他召集了三家人商议,最后决定把各家的长子送到军营里去磨练,就这样,周天恩、蒋仕豪、沈跃泰三人就去了大西北参军,周素馨就是在那个时候走进这三个人的世界里。
  周素馨本名不叫这个,这个名字是后来认了周天恩为兄长,周天恩征得父母同意后给她新起的名字,原来的大名她自己早已不记得了,在大西北,即便是有大名,也不会有多少人记得,穷人家的孩子往往都是这样,一个小名伴随一生,特别是从旧社会滚爬过来的。周天恩他们三人认识周素馨的时候只知道她叫小青。
  五十年代的大西北十分贫穷,再加上总是有天灾,很多人都吃不上饭,小青的父母就是在天灾中双双离世的,那个时候她还不到十岁,爷爷倒是在那场天灾中挺了过来,之后小青便跟着爷爷相依为命。爷爷是个手艺人,木工活十分拿手,是那一带出了名的木匠,也就是靠这个手艺活,爷孙俩才能勉过日子。
  解放后,小青所住的地方迁来了部队,这个地方也就变得有了生机。也可能是老百姓们感觉到了安全,生活得也就更加努力,虽然还是贫穷,但相比以前的日子却是好过不少。
  小青的家离部队很近,周天恩、蒋仕豪、沈跃泰三个人是在军民相助的活动上认识她和爷爷的。爷爷人很好,看着部队里那些兵娃娃们,总是觉得孩子们不容易,那样小的年龄就远离亲人奔赴到这里,不仅守卫着国土安全,还保护着他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于是就想着法子疼惜这些孩子们,只要与爷爷相识的兵娃娃,无一不吃过爷爷亲手做的饭菜。
  有时候,人的缘分很奇妙,爷爷看见他们三个人时,就感觉像是久别重逢的亲人,而他们仨也对爷爷有同样的感觉,就这样,三人只要得空,总是会相约一起去爷爷家帮着干活儿,爷爷也总是会想着法子做些好吃的等着他们,就算是自己没有吃的,也会先紧着他们三人。
  不过,这种有爱的人日子并不长久,一场鼠疫夺走了爷爷的生命,三个人心里感觉像被掏空了一般,他们都心疼小青,觉得她一个人生活实在是太难了。周天恩写信给父母和他们商量了一下,周家父母也觉得这孩子甚是可怜,就决定接受儿子的建议收养了小青,就这样小青成了周素馨,周天恩的四妹。
  小青以前识字不多,认识他们三人后,沈跃泰便私下教她识字,也是小青聪明,没两三年的功夫,已经能读写看了,沈跃泰还给她从部队图书室里带去很多书籍,在小青去广州时,已经跟他们认识前判若两人,正因为这样,周家父母在见到小青时更加喜欢得不行。
  三人复员后,沈跃泰和蒋仕豪回了北京,而周天恩则回到了广州。
  复员的第二年,沈跃泰来了广州,周天恩这才知道,这个弟弟一直跟四妹书信往来,两人不知道从何时开始互生情愫,再加上沈跃泰本就是个书生气息的人,他一回北京就参加了当年的高考,并且考上了北京大学。
  年轻人始终经受不住相思之苦,沈跃泰原本性格内向,脸皮儿也薄,心里明明惦记着小青,却不敢独自前往广州,他先是求蒋仕豪陪自己去广州,蒋仕豪明知道沈跃泰心系小青,却故意逗他,不肯应允,没想到沈跃泰居然为这事厚起脸皮来求他,几番磨叽之后,蒋仕豪才答应陪他一道前往。
  其实,蒋仕豪去周家有正当的理由,他和周家三妹早就被父母订下婚约,周家三妹也是甚合他的心意之人,两人平时也是书信往来,即便没有沈跃泰发出的邀请,自己也会择日前往,沈跃泰倒成了他一个合理的借口。
  沈家是很开明的人家,父母都在大学教书,他们早就在儿子的书信里“认识”了小青,知道这姑娘的不易,后来得知小青被周家收养,他们更加高兴。原本他们也相中了周家三妹,无柰蒋家抢先一步,早早地向周家订下了这门姻亲,两人道喜之余还颇感惋惜。现在好了,周家凭空多出这么一位女儿,虽说不是亲生,但是周家待小青如亲生无疑,这像是安排好了似的,可谓是遂人所愿。
  就这样,周素馨成了沈跃泰的妻子,嫁进沈家前,在沈跃泰的鼓励下,周素馨也考进了北京大学,算是夫唱妇随。
  周天恩就周翰林一个儿子,偌大个宅子也就剩下他们三人。蒋少卿刚回国的那阵子都是在周家居住,多个人就是不一样,再加上沈青妮时常会来看望蒋少卿,宅子里倒还显得热闹些。后来,蒋少卿为了方便开展业务就搬出了周家,周翰林与柳絮言同居后也搬出了一阵儿,周家就显得冷清了许多。
  蒋少卿对周家大屋十分熟悉,周家始终给他在第六进留有房间,周天恩也时常冲他念叨着,让他搬回来住,蒋少卿总是以笑回应。
  周家也着实冷清,不得已,周天恩这才雇了几人在宅子里帮着清扫,他经常因为生意的原故要去香港小住,所以这个宅子里大部分时间都只有蒋仕钰一人,周天恩出门的时候总是会交待蒋少卿和周翰林回家陪伴一下,孩子们也怕生出意外,也都听话照办。
  走到中庭花园时,蒋少卿就看见周翰林和姑母在凉亭里坐着,蒋仕钰正就着灯光看书,而周翰林则一人坐在茶台前饮茶。
  “姑姑,跟您说过多少次了,晚上别在这里看书,光线差不说,夜风又凉,回头视力变弱不算,受了寒身子可是要遭罪的。”
  “少卿来了!没事儿,你这是把姑姑想得有多老啊?”
  “是!姑姑年轻着呢!每次说,您都是这样回我。”
  “来,赶紧过来坐。正好,翰林刚泡了一壶好茶,你姑父新得了一批陈年普洱,你弟弟倒是会喝,翻出了你姑父存放的新会陈皮,闻着倒是挺香,我不懂茶,你来品品看。”
  周翰林看见蒋少卿到了,赶紧从消毒柜中把蒋少卿的专用杯取出,又用滚水冲洗了一遍,然后又用茶汤润了一下杯,这才用茶夹将茶杯送到蒋少卿面前,再起身往杯中斟上七分满的陈皮普洱。
  蒋少卿看着周翰林完成这一连串动作,满脸笑意。说来也怪,周翰林做其他事情耐心一般,唯独沏茶,那股认真劲让人误以为这是一位茶道专家。
  蒋少卿双手端起面前的茶杯,并没有急着品尝,而是将茶杯放在离鼻子七、八公分的位置,顺着升腾的热气闻了闻。
  “姑姑,弟弟这泡茶的技术见长啊!”
  “三哥,不带这样的,喝都没喝,就开始夸,不明摆着是要当着妈妈的面损我吗?”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