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篇:李三才的“赋税新措”(2 / 3)
因此他在信中建议选一个地方先试,如果确实可行的话,再推广到全国其它的地方。
此一方案立马得到了朝中重臣大多数人的支持。
随后便是要商议试行的地方放在哪里为宜。
朝中大臣们几乎是异口同声的将改革试行地点定在了通州。
众所周之,通州是李三才的大本营。
李三才曾经总督漕运,掌握的是大运河的重要枢纽。
这个位置相当于一个守门人。
有人要从大运河这儿过,要带点什么不好说的东西,都得经过他同意。
同样的他也有权决定,这货物是好是坏。
要致富先修路,掌握大运河,简直就像是坐在聚宝盆中了。
但凡是要过大运河的商人,不可能不讨好他。
李三才为人刚正,但他也不是完全不懂人情世故的人,
交际能力也很强,不然朝中也不会有这许多他的莫逆之交。
也知道在百姓心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获得百姓的爱戴。
而且他的家里人也经商,虽然他自己不怎么参与,但是该有的照顾并不少。
否则也不会传出他家有四百七十万两白银的巨款。
这些钱,绝非他贪污腐败得来的,都是通过正当的商业手段挣来的。
当然,这个正当只是交易正当,内里还是有很多明堂的。
只不过这些事,肯定都不是李三才自己干的。
所以他被认为是东林党,也就是与此有关。
对于李三才本人来说,他本就是一个好恶分明的人。
愿意结交的人,都是那些不贪不腐,有能力的好官。
只是以大明的情况,不贪不腐,又有能力的好官,单凭朝廷的俸禄根本就不可能生活。
所以他眼中的好官大多都跟他一样,自己做官,家里经商养家。
这些人又以江南士族最多。
最终,李三才也就被归入了东林党一伙。
实际上他只是游离在东林党之外的人员。
不过李家的生意的确是在东林党势力的扶持下才能大赚特赚,这点毋庸置疑。
此时所有人都让把试点放在通州,无疑就是想给李三才最大的压力。
而李三才也无所畏惧,通州就通州,他还不相信了,连通州就治不下来。 ↑返回顶部↑
此一方案立马得到了朝中重臣大多数人的支持。
随后便是要商议试行的地方放在哪里为宜。
朝中大臣们几乎是异口同声的将改革试行地点定在了通州。
众所周之,通州是李三才的大本营。
李三才曾经总督漕运,掌握的是大运河的重要枢纽。
这个位置相当于一个守门人。
有人要从大运河这儿过,要带点什么不好说的东西,都得经过他同意。
同样的他也有权决定,这货物是好是坏。
要致富先修路,掌握大运河,简直就像是坐在聚宝盆中了。
但凡是要过大运河的商人,不可能不讨好他。
李三才为人刚正,但他也不是完全不懂人情世故的人,
交际能力也很强,不然朝中也不会有这许多他的莫逆之交。
也知道在百姓心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获得百姓的爱戴。
而且他的家里人也经商,虽然他自己不怎么参与,但是该有的照顾并不少。
否则也不会传出他家有四百七十万两白银的巨款。
这些钱,绝非他贪污腐败得来的,都是通过正当的商业手段挣来的。
当然,这个正当只是交易正当,内里还是有很多明堂的。
只不过这些事,肯定都不是李三才自己干的。
所以他被认为是东林党,也就是与此有关。
对于李三才本人来说,他本就是一个好恶分明的人。
愿意结交的人,都是那些不贪不腐,有能力的好官。
只是以大明的情况,不贪不腐,又有能力的好官,单凭朝廷的俸禄根本就不可能生活。
所以他眼中的好官大多都跟他一样,自己做官,家里经商养家。
这些人又以江南士族最多。
最终,李三才也就被归入了东林党一伙。
实际上他只是游离在东林党之外的人员。
不过李家的生意的确是在东林党势力的扶持下才能大赚特赚,这点毋庸置疑。
此时所有人都让把试点放在通州,无疑就是想给李三才最大的压力。
而李三才也无所畏惧,通州就通州,他还不相信了,连通州就治不下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