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受此制约,如果仅仅把需要宣扬的内容用文书的方式,效果不并算太好,把需要表彰的人以建筑、以牌坊的形式显现出来,是最直观、最直接的手段。
  后世则不同,信息时代来临后,在我们的生存环境周边无时无刻不被各种媒体平台所环绕,不仅有文字,还有图处和视频,展现的手段太多太多了。
  因此就不需要用牌坊如此落后的手段来进行宣传。
  另外还有“岁月”的因素,古代的牌坊有木、石等材质组成,由于时的久远,木质的早已朽烂或者毁于兵火。
  而石质的牌坊在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快速的时代来临之后,在城市里有可能因为阻碍交通被拆掉。在县城里或者因为修建某项工程需要石材被破坏,也可能是因为某个运动被毁坏。
  岁月如刀,再坚硬的材质,也挡不住风雨和人的摧残。
  而且,要是仔细了解的话,牌坊这种古老的宣传形式也没有完全被国家给放弃,在电视上,我们也常常能看到百姓们夹道欢迎,道路中央抬着一等、二等等功名牌匾,这也算是对于牌坊的一个继承了。
  这次,朱元璋为了让天下百姓尽快地增加人口,竟然亲口承诺要将多子多福也纳入表彰牌坊的行列,也算得上是朝廷的一大举措了。
  “英儿不是画出了不少的各式农具出来吗?都拿出来,用!就不信了,在充足的粮食供应下,我大明的人口数还增长不了。”
  “放心,让百姓们放开手脚生!男娃女娃都好,家家户户热热闹闹的。”
  “对了,爷爷,孙儿还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您!”
  “哦?什么事?”
  “前两天孙儿在那些西洋人手里发现了一种很是难得高产植株,趁着春耕孙儿已经让人将东西种下去了,就是不知道在我大明境内的产量到底怎么样,反正听那些西洋人说,那个叫做番薯的东西只需要三四个月的时间就能收获,但这一切都是西洋人自己说的,具体的产量还是应该等到收获之后才能确定。”
  “当真,你真的在那些胡人那边淘到了好东西?”
  “自然,孙儿那可是撒出去了不少的钱财,要是再不取得点成效,孙儿都不敢再向爷爷你张手要钱了。”
  “好,既然如此,那就放开手脚去干!”
  现在还是只是洪武十六年,距离洪武三十年还有十几年的时间,有了这高产的粮食再,朱元璋对于抗衡将要到来的小冰期更加有信心了。
  “是!微臣领命!”“儿臣领命!”
  对于朱雄英的说法,老朱家的人那是一点怀疑的想法都没有,既然最难的粮食后勤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那大明的发展自然也会更顺风顺水。
  上位上的朱元璋也是越说越激动,下方的众人也是被说的亢奋起来。
  让众人退下之后,朱元璋满脸喜色。
  “哈哈,我大明兴起指日可待!指日可待!”
  “还是陛下教导有方,长孙殿下小小年级竟然会有此等作为,实在是我大明之幸,万民之福啊!”
  王充很是适时地拍着马屁,直接让朱元璋本就不错的心情愈发的不错。
  而这边,朱雄英则是被亲爹直接给提溜到了太子书房。
  看着面色严肃的父亲,朱雄英那小得意的心情也落回原地,心生忐忑,小心询问:
  “父亲,不知今日特意让儿子来书房所谓何事?!”
  “你确定你发现的那种植株当真是可以高产的吗?”
  “呃,一切还是要看三个月之后的具体收货才能确定,所以儿子现在也不是很是确定,这一切都是那些西洋人自己口述的,儿子,儿子……”
  说到这里,朱雄英也算是明白为什么父亲会这么严肃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