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3 / 4)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有明一朝,乃是历代王朝中,最有骨气的朝代!
自五季以降,汉人弱而蛮夷强。中夏之弱,自古未有。
三百余年,蛮夷得寸进尺,中夏步步退让,九州之地,皆陷虏手。
宋季之末,华夏陆沉!赖有朱太祖奋起抗争,驱除胡虏直捣其巢,汉人三百年之屈辱,得此一雪!
王师北伐,复中原二百年失地,幽燕四百年失地,河西六百年失地。立纪陈纲,散胡人之风气,兴中夏之礼仪。
中华文明之延续,其功甚矣!
汉:汉高祖被匈奴围于白登山七天七夜,最后,还是靠给匈奴单于的老婆送礼,最后匈奴才放走了汉高祖。
可大明,当明朝英宗皇帝于土木堡被俘时,明朝断然拒绝了蒙古人用财物换取英宗皇帝的要求,另立新君,最后打败了蒙古!
明成祖御驾亲征,五度打败蒙古人,更是威慑四海。
敢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明:永乐帝朱棣迁都北平(北京),便是因为迁都是抵御蒙古人入侵的需要。
以北平作为一个政治、军事中心,就近指挥长城一线的军事防御,抵抗蒙古的军事进攻,保证国家的统一。
在与北元地理位置接近的北平建都,把全国政治中心放在战争的前线,与元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求得便是边防的安宁和王朝的巩固。
北平的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可以俯视大河上下,兼顾漠北,还放眼于东北的黑龙江、贝加尔湖一带,以及西北的哈密或更远的地域。
维护北部边疆的稳定,造福子孙后代,是他迁都的主要原因,因而他就不惜耗费巨大的物力、财力、人力疏通运河,为北京输运粮饷。
就算是明末,崇祯皇帝无力回天,那也是宁死不逃,登上煤山自缢殉国。
可清朝呢,咸丰年间却是发生了统治者两度逃离北京的不耻之事:
咸丰十年八月初八(公历1860年9月22日)上午,咸丰帝到圆明园安佑宫先帝遗像前面行礼,然后从圆明园后门出逃,当时,5岁的载淳(后来的同治皇帝)经过开满荷花的湖泊时,模仿宫女们泛舟游玩时的轻歌:
“安乐渡、安乐渡……”
咸丰皇帝听后,摸着儿子的不无伤感地头说:“今日无复有是矣(这样的日子不会再有了)。”
这是清朝历史上第一次皇帝出逃京城,而咸丰皇帝自从逃出圆明园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一年后,他病逝于承德避暑山庄。
40年后,慈禧太后再次被西方列强逼迫出逃,可谓夫唱妇随。
多么明显的对比,要是咸丰皇帝当时没有逃离北京城,选择坚守北京城的话,说不定全国各地的军队还会有士气抵抗,英法联军说不定都不会达到他们的入侵目的。
按着朱雄英的想法,这也就是朱标死的太早了,不然在朱元璋这样的保障之下说不得大明还真的可以再昌盛几百年。
所以,朱雄英在得知自己回到的时代是大明之后,第一想法就是要保证自己的这位父亲好好活着。
至于那些制度的废除,各个藩王的召回,自然不是为了给自己亲爹添乱,而是朱雄英打算要让各个藩王前往周边地区建立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国度。
为了给自己的这些叔叔们建立一个专属于他们自己的地盘,朱雄英那真的是使出了浑身解数。
北元,东夷,高丽,暹罗,甚至是再往南的天竺,朱雄英那都是惦记在心里的。
今日好不容易引起了爷爷们的兴趣,朱雄英现在就等着攻打完建州女真之后,大明大军挥师袭去! ↑返回顶部↑
有明一朝,乃是历代王朝中,最有骨气的朝代!
自五季以降,汉人弱而蛮夷强。中夏之弱,自古未有。
三百余年,蛮夷得寸进尺,中夏步步退让,九州之地,皆陷虏手。
宋季之末,华夏陆沉!赖有朱太祖奋起抗争,驱除胡虏直捣其巢,汉人三百年之屈辱,得此一雪!
王师北伐,复中原二百年失地,幽燕四百年失地,河西六百年失地。立纪陈纲,散胡人之风气,兴中夏之礼仪。
中华文明之延续,其功甚矣!
汉:汉高祖被匈奴围于白登山七天七夜,最后,还是靠给匈奴单于的老婆送礼,最后匈奴才放走了汉高祖。
可大明,当明朝英宗皇帝于土木堡被俘时,明朝断然拒绝了蒙古人用财物换取英宗皇帝的要求,另立新君,最后打败了蒙古!
明成祖御驾亲征,五度打败蒙古人,更是威慑四海。
敢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明:永乐帝朱棣迁都北平(北京),便是因为迁都是抵御蒙古人入侵的需要。
以北平作为一个政治、军事中心,就近指挥长城一线的军事防御,抵抗蒙古的军事进攻,保证国家的统一。
在与北元地理位置接近的北平建都,把全国政治中心放在战争的前线,与元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求得便是边防的安宁和王朝的巩固。
北平的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可以俯视大河上下,兼顾漠北,还放眼于东北的黑龙江、贝加尔湖一带,以及西北的哈密或更远的地域。
维护北部边疆的稳定,造福子孙后代,是他迁都的主要原因,因而他就不惜耗费巨大的物力、财力、人力疏通运河,为北京输运粮饷。
就算是明末,崇祯皇帝无力回天,那也是宁死不逃,登上煤山自缢殉国。
可清朝呢,咸丰年间却是发生了统治者两度逃离北京的不耻之事:
咸丰十年八月初八(公历1860年9月22日)上午,咸丰帝到圆明园安佑宫先帝遗像前面行礼,然后从圆明园后门出逃,当时,5岁的载淳(后来的同治皇帝)经过开满荷花的湖泊时,模仿宫女们泛舟游玩时的轻歌:
“安乐渡、安乐渡……”
咸丰皇帝听后,摸着儿子的不无伤感地头说:“今日无复有是矣(这样的日子不会再有了)。”
这是清朝历史上第一次皇帝出逃京城,而咸丰皇帝自从逃出圆明园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一年后,他病逝于承德避暑山庄。
40年后,慈禧太后再次被西方列强逼迫出逃,可谓夫唱妇随。
多么明显的对比,要是咸丰皇帝当时没有逃离北京城,选择坚守北京城的话,说不定全国各地的军队还会有士气抵抗,英法联军说不定都不会达到他们的入侵目的。
按着朱雄英的想法,这也就是朱标死的太早了,不然在朱元璋这样的保障之下说不得大明还真的可以再昌盛几百年。
所以,朱雄英在得知自己回到的时代是大明之后,第一想法就是要保证自己的这位父亲好好活着。
至于那些制度的废除,各个藩王的召回,自然不是为了给自己亲爹添乱,而是朱雄英打算要让各个藩王前往周边地区建立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国度。
为了给自己的这些叔叔们建立一个专属于他们自己的地盘,朱雄英那真的是使出了浑身解数。
北元,东夷,高丽,暹罗,甚至是再往南的天竺,朱雄英那都是惦记在心里的。
今日好不容易引起了爷爷们的兴趣,朱雄英现在就等着攻打完建州女真之后,大明大军挥师袭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