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3 / 3)
这是为什么呢?自然是因为他们对于自己的钱看得很重,对于朝廷看的则很轻,反正换个政权一样继续当官,所以明朝灭亡对于一部分官员来说没有什么特别的。
在他们心里,不管是明朝还是其他什么朝代,不管是汉人当皇帝还是其他人当皇帝,对于他们这些官员来说并没有什么影响。
毕竟不管是谁上位,朝廷万事那都是需要士大夫集团去经营的,可以说,不管是谁上位,他们的利益并不会得到损失,所以,在保全自己利益的角度出发的话,他们并不会介意上位之人到底是谁,只要能保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行。
这也是为什么大明的那些官员们为什么会选择打开城门,选择投降了。
至于地方上的乡绅那就是更一样,对于他们来说只要投降能够保住家产,投降那个都一样,满清来了就投降满清,很多人完全没有所谓的家国观念,所以指望他们捐钱给朝廷是绝对靠不住的。
想想自己跟沈家说借钱五千万两之时沈家人的反应,朱元璋还有什么不知道的。
这五千万两银子虽然也是一大笔银子,但对于沈家这么大的一个家族来说,那也是可以筹集到的。
一个富商尚且如此,那那些延续了上千年的世家大族们呢?
就算是朱元璋没有在那些世家大族们安置自己的眼线,但只要想想这些人能在各个朝代之中生存下来,那一代一代积攒下来的银钱绝对不是一个小数字就能形容的。
说到这里,突然想要联系一下万历时期因为缺钱而让官方开始盗墓工作了。
万历皇帝虽然近三十年不上朝,但对于聚敛挥霍却从不懈怠,据史料记载,明神宗亲政的第二年便前往天寿山祖陵,选择吉壤计划为自己建造陵墓。
除此之外万历朝的诸王和公主们的婚嫁耗费也是十分惊人,明神宗为太子和诸儿举行举行婚冠礼用银就达九百三十四万两,另加袍服费两百七十万两,共超过一千万两的白银。
明神宗自己平时的挥霍更加惊人,万历中期他曾下令采办珠宝,一次就用了两千四百万。皇帝如此挥霍后妃们也甘于落后,每年仅每年仅胭脂费就耗银四十万两,袍服费也达十五万匹。
万历皇帝如此败家,明朝原本就不充实的国库日渐空虚;同时天灾人祸更加速了国库的损耗,万历三大征,所用军费一千两百万,淮水泛滥湖广、福建遇灾、京师地震、乾清、坤宁两宫失火以及皇极、中极、建极三殿又遭火灾,天灾人祸是相继而来。
这让万历朝用于挥霍的金钱那是捉襟见肘,百姓的灾要救,国家的仗要打,焚毁的宫殿要修,自己的坟头也要建。
万历皇帝面临了人生最大的难题,人活着钱没了,节流是万万不可能的。
缺钱的万历皇帝开始想办法,身边的一个得力干将宦官陈奉就想到了一个能在短时间之内收敛大量银钱的办法,那就是收刮古墓中的财宝。
陈奉产生盗墓念头的源头来于一起盗墓案,兴国州人漆有光向官府告发徐鼎等人盗掘了唐朝宰相李林甫的妻子杨氏的坟墓获得了近万两黄金。
陈奉觉得此事非同小可,赶紧将案件的来龙去脉写明上报给了万历皇帝,万历皇帝正在为国库空虚各种缺钱而发愁,就马上命令陈奉去彻底调查此事。
在得到了最高统治者万历皇帝的旨意后,陈奉立马就去查办,结果一调查核实,并没有那么多金银,但陈奉怎么可能就这样放过诬告之人,直接让那些诬告之人将钱给补齐。
在这件盗墓案中得到一大笔好处之后,陈奉借着审理徐鼎盗墓一案,顺势又打着开采金矿的幌子,将湖广地区凡是能盗的墓都给挖开了。
由此拉开了官方挖掘坟墓的序幕。就这样,万历年间朝廷派出的税监们通过猖狂盗墓,为皇帝疯狂敛财,满足了万历皇帝吃喝玩乐的愿望,也算是应了那句‘前人埋葬,造福后人’了。 ↑返回顶部↑
在他们心里,不管是明朝还是其他什么朝代,不管是汉人当皇帝还是其他人当皇帝,对于他们这些官员来说并没有什么影响。
毕竟不管是谁上位,朝廷万事那都是需要士大夫集团去经营的,可以说,不管是谁上位,他们的利益并不会得到损失,所以,在保全自己利益的角度出发的话,他们并不会介意上位之人到底是谁,只要能保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行。
这也是为什么大明的那些官员们为什么会选择打开城门,选择投降了。
至于地方上的乡绅那就是更一样,对于他们来说只要投降能够保住家产,投降那个都一样,满清来了就投降满清,很多人完全没有所谓的家国观念,所以指望他们捐钱给朝廷是绝对靠不住的。
想想自己跟沈家说借钱五千万两之时沈家人的反应,朱元璋还有什么不知道的。
这五千万两银子虽然也是一大笔银子,但对于沈家这么大的一个家族来说,那也是可以筹集到的。
一个富商尚且如此,那那些延续了上千年的世家大族们呢?
就算是朱元璋没有在那些世家大族们安置自己的眼线,但只要想想这些人能在各个朝代之中生存下来,那一代一代积攒下来的银钱绝对不是一个小数字就能形容的。
说到这里,突然想要联系一下万历时期因为缺钱而让官方开始盗墓工作了。
万历皇帝虽然近三十年不上朝,但对于聚敛挥霍却从不懈怠,据史料记载,明神宗亲政的第二年便前往天寿山祖陵,选择吉壤计划为自己建造陵墓。
除此之外万历朝的诸王和公主们的婚嫁耗费也是十分惊人,明神宗为太子和诸儿举行举行婚冠礼用银就达九百三十四万两,另加袍服费两百七十万两,共超过一千万两的白银。
明神宗自己平时的挥霍更加惊人,万历中期他曾下令采办珠宝,一次就用了两千四百万。皇帝如此挥霍后妃们也甘于落后,每年仅每年仅胭脂费就耗银四十万两,袍服费也达十五万匹。
万历皇帝如此败家,明朝原本就不充实的国库日渐空虚;同时天灾人祸更加速了国库的损耗,万历三大征,所用军费一千两百万,淮水泛滥湖广、福建遇灾、京师地震、乾清、坤宁两宫失火以及皇极、中极、建极三殿又遭火灾,天灾人祸是相继而来。
这让万历朝用于挥霍的金钱那是捉襟见肘,百姓的灾要救,国家的仗要打,焚毁的宫殿要修,自己的坟头也要建。
万历皇帝面临了人生最大的难题,人活着钱没了,节流是万万不可能的。
缺钱的万历皇帝开始想办法,身边的一个得力干将宦官陈奉就想到了一个能在短时间之内收敛大量银钱的办法,那就是收刮古墓中的财宝。
陈奉产生盗墓念头的源头来于一起盗墓案,兴国州人漆有光向官府告发徐鼎等人盗掘了唐朝宰相李林甫的妻子杨氏的坟墓获得了近万两黄金。
陈奉觉得此事非同小可,赶紧将案件的来龙去脉写明上报给了万历皇帝,万历皇帝正在为国库空虚各种缺钱而发愁,就马上命令陈奉去彻底调查此事。
在得到了最高统治者万历皇帝的旨意后,陈奉立马就去查办,结果一调查核实,并没有那么多金银,但陈奉怎么可能就这样放过诬告之人,直接让那些诬告之人将钱给补齐。
在这件盗墓案中得到一大笔好处之后,陈奉借着审理徐鼎盗墓一案,顺势又打着开采金矿的幌子,将湖广地区凡是能盗的墓都给挖开了。
由此拉开了官方挖掘坟墓的序幕。就这样,万历年间朝廷派出的税监们通过猖狂盗墓,为皇帝疯狂敛财,满足了万历皇帝吃喝玩乐的愿望,也算是应了那句‘前人埋葬,造福后人’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