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2 / 3)
顺治皇帝只有一个亲生女,嫁给了满洲大臣纳尔杜。
康熙九年(1670),顺治皇帝的从兄简亲王之女,以顺治皇帝养女之名下嫁蒙古。
康熙皇帝8位公主中,先后有6位下嫁蒙古。
雍正皇帝也是独生女,故未远嫁,但也以3位养女下嫁蒙古。
乾隆皇帝5位亲生女中,有2位下嫁蒙古王公,不过都是嫁给长期留住北京的额驸。
从此种种,就看出了这蒙古到底对女真人的重要性有多大了。
北元本来就与大明属于不死不休的关系,再加上帮助女真人逆反这事,朱元璋现在就恨不得直接将整个蒙古草原给攻打下来。
所以,在下达了攻打建州女真,清除整个女真人的命令之后,朱元璋就将念头打到了蒙古这另外一个心头大患之上了。
“说句实话,其实北元这不算什么,只要我们大明想打,按着我们大明现在的情况,就不可能失败的!”
朱雄英这句话可没有说大话,要知道,在朱元璋驾崩,建文帝朱允炆急匆匆登基,又大张旗鼓的想要削藩,与各个藩王产生矛盾,又被四叔朱棣给掀翻的这段时间内,北元人那可没有闹出什么动静出来的。
更别说等到朱棣登基之后,连续征战几次,直接就将蒙古给打服了。
这火器那可真不是说说那么简单的武器,能将几千年的冷兵器给淘汰的热武器,那可真不是烧火棍。
所以,朱雄英那真的是一点也不担心。
“爷爷,攻打北元,只要我大明下定决心,那北元肯定是会打下来的,这不是问题。”
“先不说我们的将领那都是熟读千百部兵书,什么埋伏、火攻、包围、奔袭、截粮道等等都是这种战争当中各个将领们常用的,以少胜多,精妙战役那都是不少的。
所以,在将领,兵士方面,我大明那都是不差的,毕竟那都是从我大明的开国名将,一刀一枪打出来的。”
“可要是发展到国战的话,除去一点点运气,那打的其实就是国力。”
“说白了,按着我大明与北元现在的局势,就算是面对面对上了,倘若我大明国力够强盛,那么不用什么阴险使诈,直接以煌煌天威正面压上,打一处就占一处,管你怎么迂回、包抄,只要蒙古人敢来,面对的都是我大明大军。”
所以,对于建州女真,朱雄就是忌惮为主,朱元璋想要清除自己也没有反对,但对于蒙古,朱雄英其实是另有想法的,毕竟,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上之策不是?!
“这些都是传统的战争,也是历史上的战争,可却不是最适合送大明的办法。”
“爷爷,你知道什么叫真正的征伐吗?现在的这种打法,无非就是你今天杀我多少兵士,占我多少城池,明日里我杀你多少兵士,占你多少城池,实在是太低级。”
“可这样的打法,除非能把一个国家打到亡族灭种,否则用不了几十百来年,可能又死灰复燃了。”
对于这点,朱元璋还是很认可的,咱中原不就是如此嘛,王朝强盛的时候摁着外族的脑袋揍,衰弱时则被外族烧杀抢掠。
“可打仗本就是如此,除了这些还能怎样?”
“爷爷,我们先不讨论打仗是什么,孙儿就想问您一个问题,大明为什么打仗,打仗又是为了什么?”
这个问题看似古怪,可在朱元璋耳朵里却是听出了这句话的高明之处。
这句话也没错,打仗从来都不是儿戏,任何一场战役那是要死人的,死伤那么多人,打赢了,那打赢之后呢?
大明能怎么样?难道真的将这些人全部给杀了不成?只要不把这个民族消灭,那起义之事那就是不死不休的,更别说民族立身根本就不一样,这些蛮族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做适可为止,感恩戴德,他们只知道适者生存。
为了自己的生活更好一点,他们可以做一切。
“大明之所以要征战北元,当然是要为了安稳北方边境,让北方百姓免受蒙古人的讨掠。” ↑返回顶部↑
康熙九年(1670),顺治皇帝的从兄简亲王之女,以顺治皇帝养女之名下嫁蒙古。
康熙皇帝8位公主中,先后有6位下嫁蒙古。
雍正皇帝也是独生女,故未远嫁,但也以3位养女下嫁蒙古。
乾隆皇帝5位亲生女中,有2位下嫁蒙古王公,不过都是嫁给长期留住北京的额驸。
从此种种,就看出了这蒙古到底对女真人的重要性有多大了。
北元本来就与大明属于不死不休的关系,再加上帮助女真人逆反这事,朱元璋现在就恨不得直接将整个蒙古草原给攻打下来。
所以,在下达了攻打建州女真,清除整个女真人的命令之后,朱元璋就将念头打到了蒙古这另外一个心头大患之上了。
“说句实话,其实北元这不算什么,只要我们大明想打,按着我们大明现在的情况,就不可能失败的!”
朱雄英这句话可没有说大话,要知道,在朱元璋驾崩,建文帝朱允炆急匆匆登基,又大张旗鼓的想要削藩,与各个藩王产生矛盾,又被四叔朱棣给掀翻的这段时间内,北元人那可没有闹出什么动静出来的。
更别说等到朱棣登基之后,连续征战几次,直接就将蒙古给打服了。
这火器那可真不是说说那么简单的武器,能将几千年的冷兵器给淘汰的热武器,那可真不是烧火棍。
所以,朱雄英那真的是一点也不担心。
“爷爷,攻打北元,只要我大明下定决心,那北元肯定是会打下来的,这不是问题。”
“先不说我们的将领那都是熟读千百部兵书,什么埋伏、火攻、包围、奔袭、截粮道等等都是这种战争当中各个将领们常用的,以少胜多,精妙战役那都是不少的。
所以,在将领,兵士方面,我大明那都是不差的,毕竟那都是从我大明的开国名将,一刀一枪打出来的。”
“可要是发展到国战的话,除去一点点运气,那打的其实就是国力。”
“说白了,按着我大明与北元现在的局势,就算是面对面对上了,倘若我大明国力够强盛,那么不用什么阴险使诈,直接以煌煌天威正面压上,打一处就占一处,管你怎么迂回、包抄,只要蒙古人敢来,面对的都是我大明大军。”
所以,对于建州女真,朱雄就是忌惮为主,朱元璋想要清除自己也没有反对,但对于蒙古,朱雄英其实是另有想法的,毕竟,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上之策不是?!
“这些都是传统的战争,也是历史上的战争,可却不是最适合送大明的办法。”
“爷爷,你知道什么叫真正的征伐吗?现在的这种打法,无非就是你今天杀我多少兵士,占我多少城池,明日里我杀你多少兵士,占你多少城池,实在是太低级。”
“可这样的打法,除非能把一个国家打到亡族灭种,否则用不了几十百来年,可能又死灰复燃了。”
对于这点,朱元璋还是很认可的,咱中原不就是如此嘛,王朝强盛的时候摁着外族的脑袋揍,衰弱时则被外族烧杀抢掠。
“可打仗本就是如此,除了这些还能怎样?”
“爷爷,我们先不讨论打仗是什么,孙儿就想问您一个问题,大明为什么打仗,打仗又是为了什么?”
这个问题看似古怪,可在朱元璋耳朵里却是听出了这句话的高明之处。
这句话也没错,打仗从来都不是儿戏,任何一场战役那是要死人的,死伤那么多人,打赢了,那打赢之后呢?
大明能怎么样?难道真的将这些人全部给杀了不成?只要不把这个民族消灭,那起义之事那就是不死不休的,更别说民族立身根本就不一样,这些蛮族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做适可为止,感恩戴德,他们只知道适者生存。
为了自己的生活更好一点,他们可以做一切。
“大明之所以要征战北元,当然是要为了安稳北方边境,让北方百姓免受蒙古人的讨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