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王府丧礼(3 / 3)
那孩子接过那锭金子仔细辨认一番确定是真的,立刻扑通一声跪在几人的马前求饶道:“这位官爷,莫说两匹,整个洛阳城中寻得一匹大宛马都不容易,这锭金子小人实在没法收下。”
刘秋一边看着,恻隐之心又开始发作,便对王敦说道:“处仲,这大宛马莫说是一介马商,就是当今圣上也不是说得就能得的,别再难为他们了。”
一旁的王导这时也说道:“大哥,得饶人处且饶人,何必难为一个小民呢。”
那马贩也在马下举着金子磕头道:“官家饶命,小的知道错了,再也不敢乱语了。”
王敦被刘秋和王导这样一说,又见他一直求饶,多少也消了气,于是便让那孩子起身递上金子,转身打马离去。
四人出了马市,就这样漫无目的地顺着大道一路向东,这时正是春花烂漫的时节,路两旁开满了桃花、樱花、梨花,红白相间刹是好看。几个人行了半日,不觉有些口渴,而这王敦嚷得最凶,一旁的王导看了看近在眼前的首阳山说道:“听族兄濬冲说过,当年他为竹林七贤在此隐居时,名士向秀曾在此开井酿酒,我们再行一二里路应该就能抵达向秀井处。”
四人于是打马向山中走来,路旁渐渐现出一片片竹林,王导似乎来了精神,一路打马向林中小径走去,剩下三人跟在身后,最后终于在靠近半山腰处找到了传说中的向秀井。
王敦急忙下马打上一桶井水喝个畅快,其他人也舀了水上来解渴。这时一旁的王导对着眼前的竹林仿佛感受到了当年七位贤士在此隐居的盛景,于是欣然说道:“当年嵇康所说的‘庶勖将来,无馨无臭。采薇山阿,散发岩岫。永啸长吟,颐性养寿。’大抵就是在此处吧。”
刘秋经过这一上午,已多少知这王导颇有些名士风范,故而对当年嵇康这般名士颇多同情,于是说道:“茂弘,并非所有人都能做到嵇康所说的‘与世无营,神气晏如。’最后多数人还是挣脱不了世俗的藩篱,终要为气所困,故而虽然嵇康虽然有世人敬佩的风骨,终归还是要为钟会所害,被文帝所杀,而其余向秀等人最后还是不得不回归世俗。”
旁边的王敦也接着说道:“阿龙,刘公子说的不错,你年纪轻轻的怎么就会想着隐居泉林呢,最后还不是兄长王戎和山涛才算走对了为朝廷效力这条正路。”
王导一时无语,不过最后还是说道:“如今士族大家就是都缺少了当年嵇康和阮籍这样的爱惜羽毛的名士,才变成今天为了名利搞成这般乌烟瘴气。如今京城奢侈成风,而各处又地震、洪水、冰雹不断,这样歌舞升平的天下怕是持续不了太久了。”
刘秋知道王导这样一番感慨很不合当下京城官场的时宜,但也只好说:“茂弘慎言,前朝文帝之事并不是我们可以议论的。”
这边的王敦也说道:“阿龙,你多读些书总是好的,不过像嵇康和阮籍这样不识时务最终落得下场凄惨的癫狂之士并非我等楷模,我家兄长夷甫俊逸风流,长于清谈,对时事人物点评犀利,为士人所景仰;濬冲睿智过人,对世事人物洞若观火,观点独到又文武兼备,文治武功都有实绩,难道此等人物都还不如几个躲在山林只知作乐的空谈之士吗?”
刘秋见兄弟二人越说越僵,只好走到王导身旁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你年纪还轻,多读书多认识些名士总是好的,不过对待世事的看法还是要多尊重你家兄长的意见,毕竟他们在朝中浸淫多年,光是这其中的阅历都不是普通书本中所能学来。”
这边王导虽然不再作声,但大家在这竹林中的对话氛围已经破坏,无法再接着聊下去,于是只能原路下山。王敦心中老大不高兴,也不愿再回府,于是就近和王导去了王家别墅,刘秋这边也就和孙筠原路返回山阳。 ↑返回顶部↑
刘秋一边看着,恻隐之心又开始发作,便对王敦说道:“处仲,这大宛马莫说是一介马商,就是当今圣上也不是说得就能得的,别再难为他们了。”
一旁的王导这时也说道:“大哥,得饶人处且饶人,何必难为一个小民呢。”
那马贩也在马下举着金子磕头道:“官家饶命,小的知道错了,再也不敢乱语了。”
王敦被刘秋和王导这样一说,又见他一直求饶,多少也消了气,于是便让那孩子起身递上金子,转身打马离去。
四人出了马市,就这样漫无目的地顺着大道一路向东,这时正是春花烂漫的时节,路两旁开满了桃花、樱花、梨花,红白相间刹是好看。几个人行了半日,不觉有些口渴,而这王敦嚷得最凶,一旁的王导看了看近在眼前的首阳山说道:“听族兄濬冲说过,当年他为竹林七贤在此隐居时,名士向秀曾在此开井酿酒,我们再行一二里路应该就能抵达向秀井处。”
四人于是打马向山中走来,路旁渐渐现出一片片竹林,王导似乎来了精神,一路打马向林中小径走去,剩下三人跟在身后,最后终于在靠近半山腰处找到了传说中的向秀井。
王敦急忙下马打上一桶井水喝个畅快,其他人也舀了水上来解渴。这时一旁的王导对着眼前的竹林仿佛感受到了当年七位贤士在此隐居的盛景,于是欣然说道:“当年嵇康所说的‘庶勖将来,无馨无臭。采薇山阿,散发岩岫。永啸长吟,颐性养寿。’大抵就是在此处吧。”
刘秋经过这一上午,已多少知这王导颇有些名士风范,故而对当年嵇康这般名士颇多同情,于是说道:“茂弘,并非所有人都能做到嵇康所说的‘与世无营,神气晏如。’最后多数人还是挣脱不了世俗的藩篱,终要为气所困,故而虽然嵇康虽然有世人敬佩的风骨,终归还是要为钟会所害,被文帝所杀,而其余向秀等人最后还是不得不回归世俗。”
旁边的王敦也接着说道:“阿龙,刘公子说的不错,你年纪轻轻的怎么就会想着隐居泉林呢,最后还不是兄长王戎和山涛才算走对了为朝廷效力这条正路。”
王导一时无语,不过最后还是说道:“如今士族大家就是都缺少了当年嵇康和阮籍这样的爱惜羽毛的名士,才变成今天为了名利搞成这般乌烟瘴气。如今京城奢侈成风,而各处又地震、洪水、冰雹不断,这样歌舞升平的天下怕是持续不了太久了。”
刘秋知道王导这样一番感慨很不合当下京城官场的时宜,但也只好说:“茂弘慎言,前朝文帝之事并不是我们可以议论的。”
这边的王敦也说道:“阿龙,你多读些书总是好的,不过像嵇康和阮籍这样不识时务最终落得下场凄惨的癫狂之士并非我等楷模,我家兄长夷甫俊逸风流,长于清谈,对时事人物点评犀利,为士人所景仰;濬冲睿智过人,对世事人物洞若观火,观点独到又文武兼备,文治武功都有实绩,难道此等人物都还不如几个躲在山林只知作乐的空谈之士吗?”
刘秋见兄弟二人越说越僵,只好走到王导身旁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你年纪还轻,多读书多认识些名士总是好的,不过对待世事的看法还是要多尊重你家兄长的意见,毕竟他们在朝中浸淫多年,光是这其中的阅历都不是普通书本中所能学来。”
这边王导虽然不再作声,但大家在这竹林中的对话氛围已经破坏,无法再接着聊下去,于是只能原路下山。王敦心中老大不高兴,也不愿再回府,于是就近和王导去了王家别墅,刘秋这边也就和孙筠原路返回山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