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初试锋芒(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刘秋和孙筠两人在水中练习的这段时间,有时也能看见父亲派家中的一些人手进京,甚至刘瑾自己也去了洛阳几趟,虽然刘秋对于难得出门的父亲有些举动觉得奇怪,不过还是忍住并没有多问。陆玄从南方派来的人仍时不时有人来山阳求见陆筠,甚至孙秀也不断从洛阳派手下北来山阳见她。山阳公宅邸平时除了周边乡邻来看病外没什么访客,如今倒多了些生气。
  直到入夏后的某天,刘瑾从京城回来后把刘秋和孙筠都叫到内室,才告诉他们一个惊人的消息:皇帝要病危了。刘秋虽然一直不大关心朝中之事,可还是略略有些震惊。刘瑾对儿子和准儿媳道:“如今皇帝的身体每况愈下,已有病入膏肓之相,虽遍求灵丹妙药仍于事无补,以现在的情况看,恐怕很难撑过整个夏天。”
  刘秋看看身边默不作声但眼中透着明显鄙夷的孙筠,把手轻轻地放在她的胳膊上,“几年前和王驸马一同去朝见陛下时还看不出什么,如今不想竟然病到如此程度。”
  刘瑾继续说道:“皇帝重病,原本掩盖的种种问题今后或许要逐一呈现出来。太子愚钝众人皆知,而太子妃贾南风却如其母一般骄悍。太子夫妇如此不堪,如先皇后在尚可压制,可现在的皇后杨芷并非太子生母,外戚杨骏自然也不是太子的亲外公。但如今杨骏凭借皇帝信任又久病在床,已到了把持朝政以一己私利任免大臣的地步。可百年之后新帝若即位,杨骏即使手握重权,但内要面对皇权,外还有皇族诸王的拱卫,只怕他难以控制局面,到时朝中便要掀起一番腥风血雨。爹和你们讲这些的用意就是这段时间尽量待在家中,即使王敦来找也不要轻易去洛阳。”
  刘秋不明白局势怎么就这样紧张连洛阳都不能去了,“爹,无非就是朝中权力争夺,最多皇宫中死几个大臣,怎么连洛阳都去不得了。”
  孙筠在下面轻轻拉了拉刘秋的衣角,示意他按照父亲的意思去做。刘瑾没有理会儿子的诘问,而是继续说道:“如今杨骏已通过宫人暗通皇后助他控制宫中,又多拉拢洛阳守将,皇宫和都城的防卫都已落入他掌控。另一方面太子夫妇却在暗中联络在外诸王,已有多位王爷有意领兵前来,所以此次如若双方真的对峙起来,洛阳城中很难说真的不会兵戎相见。虽然很多都是我从别处听来的,不过总归还是小心为上。”
  刘秋开始有点明白最近朝政居然已经混乱到何种境地,不由倒吸一口凉气,这才明白父亲这段时间总往京城中跑原来是去打探消息了。不由得关心起父亲起来,“如今多事之秋,父亲也要多多保重才是。”
  刘瑾深情地看眼前的两个孩子,“唉,只要你们两个能够平安,我这一把年纪又算得什么呢。”
  说完转身从身后拿出一个锦盒来双手托着放到孙筠面前,“上次你师父半开玩笑地将你许配给我家承露,又以宝剑‘青冥’作为定情之物,我当时怕你不愿意也就没有顺着你师父的话再说下去,不想以家长威严强压你们成婚。这些个月看来,你和我儿确属情投意合,如此也不便让你凭白长住我家却没有名份,让外人说三道四,今天我就以此礼为聘,望姑娘亲自收下。”
  孙筠双手接过锦盒打开一看,原来里面是一整套的首饰:白玉的莲藕簪子一支,镶青玉凤头金步摇一支,琥珀和玛瑙的耳环各一对,金银缠丝的臂钏一副,五色琉璃手链一条,另有珊瑚和白玉戒指各一个。孙筠早先就听陆玄说过山阳公家清俭,不想竟也筹得这许多贵重之物,尤其是珊瑚、琉璃、玛瑙等物皆由西域或南海而来,想来也颇费不少钱财,便长身一拜将这聘礼收下。刘秋则在一旁小声说道:“这回聘礼算是齐全了吧。”
  顾筠用手悄悄放在刘秋腿侧一点点用力拧去,而刘秋的五官也随着一点点拧在一起,就在刘秋即将承受不住眼看要哼出声时,拧在腿上的手却收了回去。刘瑾看着两人私底下的小动作,并没有制止,反倒为小两口的亲昵之举感到心里暖暖的,所以只是呵呵地笑着并不点破。
  一个多月后,杨骏乘武帝病危亲自侍奉在左右,并在皇帝身边安插自己亲信。其后,皇帝病势稍稍好转,发现杨骏不轨便亲自斥责,又下诏命汝南王司马亮与杨骏共同辅政。可杨骏却借回圣旨观阅,隐匿不还直至皇帝驾崩。后太子司马衷即位,史称晋惠帝。惠帝即位后仍如之前武帝一样重用杨骏,并将其晋升为太傅、大都督、假黄钺,统摄朝政,总领百官。杨骏一时权倾朝野,堪比当年的曹操和司马懿,可他却远没有二人之才干,新帝登基数月,尚未过年便命改元,违背了《春秋》以来数百年新帝次年改元的传统,在朝野纷纷议论后只得再命史官抹去改元纪录,次年再改。
  半年之后,武帝的国丧告一段落,新帝登基,由杨骏总揽朝政。又过半年,八王之乱开始,楚王司马玮带兵入京擒杀杨骏,之后数月,刚刚在朝中炙手可热的汝南王司马亮和楚王司马玮因威胁到皇后贾南风在朝中大权独揽又先后被设计杀害。
  这段时间,孙筠在淮水一带各条水道上的人手也大体调度完毕,甚至已经开始在黄河以北的运河水路和沿海布置人手。一切安排妥当后又拉上刘秋准备南下。知道两个孩子准备要远行,刘瑾也不阻拦,虽然拔除石崇在水路的据点总会有些危险,不过对于陆玄和孙筠所带的人手他却莫名信任,在他看来最危险的事情反倒是卷入洛阳城中权贵间的倾轧和斗争。
  正准备着,下人来禀报,诸葛京却来了。几年不见,这位蜀汉丞相的后人在京中显然被磨炼得又苍老了许多,只是如今新帝登基,他这原来的东宫舍人应该高兴才是。刘秋也无暇多想,只好独自在厅内接待这位故人,而孙筠出于好奇,也扮做下人侍奉在侧。
  宾主入席后,刘秋便问诸葛京来意如何。这位太子舍人却道:“我是前来向公子辞行的。”
  刘秋听了一惊,“不知阁下这是要去哪里?”
  诸葛京喝了口水,润了润沙哑的喉咙,“圣上应朝臣们建议,觉得从前吴地的扬州过大,便从中拆分出约半数之地,又从相邻的荆州等地析出数郡,新建了江州。只是江州治所豫章郡过于偏远无人愿去,我便向圣上自请就任江州刺史。”
  刘秋作揖道:“那在下要恭喜刺史大人高就了,只是大人在当年陛下为太子时就是身边属臣,如今这样远调,于仕途上是否会有所荒废了?”
  诸葛京摇了摇头,脸上的皱纹仿佛又多了些,“当年以为离开偏远的郿县,来到京城可以有一番作为,如今看来到底是能力不济,可能我还是适合在地方上任职,所以才自请远调南昌,也算人尽其才造福一方百姓。”
  刘秋明显能感到他内心深处的悲凉,但也只好安慰说:“不管怎么说大人也算升职了,而且既然能尽所长,也不失为一桩好事。大人在圣上和贾后身边做事多年,将来或许再获重用也未可知。”
  诸葛京苦笑道:“我们年纪虽差了二十岁,但既然来向公子告辞,就不把你当外人,不必拿那些套话来安慰我,功名利禄虽好,却总会扰得人心不宁。”
  刘秋听着他这话竟似乎有点避世的意味,不过还是说道:“晚生感谢先生不弃,庐山和龙虎山都在江州,以后先生离师父倒是近便许多。如机缘巧合,将来晚生愿意为先生向师父引荐。”
  这中年男子的眼睛里焕发出了些许光芒,“如能再遇仙师,那真是三生有幸了。”
  可是刘秋仍旧不明白他这一眼就能看出的颓丧因何而起,也许只是在京中见多了权贵间的倾轧变得悲观了吧,只好又客套道:“承蒙先生看得起在下,只是如今这一别,以后若想再见怕是不知要何年何月了。”
  诸葛京这时却微笑道:“公子时常由水路南行,如若有机会,可来江州和我一叙。”
  说罢竟起身告辞而去,只剩下刘秋在后面望着他的背影渐渐远去。
  刘秋和孙筠两人简单收拾了行囊,出了山阳一路乘船向南行来到进入汴渠的渡口。孙筠拉着刘秋按先前约好的信号换上一艘单层沙船。船上的船工显然都和孙筠早已相熟,一上船便和她打起招呼。船沿着运河一路向东行去,几乎每到一处大些的码头,总有人上船来见她,每次孙筠都与他们长谈过后方才离开。刘秋也不多问,只是在一边擦拭自己的机弩和宝剑。眼看着进入邗沟中的一大片湖泽,后面就要到达江都,孙筠便对刘秋道:“石崇在淮水和各支流水系所布据点我们都已查清,很多不过是在几个重要的码头安插个把哨探,现在已经被我的人监控起来,而他真正能够派出去劫掠的也只有一两队人马,平时常隐藏在我们眼前的这座湖中。”
  刘秋心想终于要向自己介绍这次行动了,不由有些兴奋起来,不过想了想又问道:“淮水流经范围广大,遍布数州,为何石崇偏偏要把盗贼的窝点设在离洛阳最远而离江南大族眼皮底下的江都水域呢?”
  孙筠看着自己这位未来夫君迷茫的眼神,给他解释道:“看来你对这一带的水系还不太熟悉,淮水虽然绵长,但从洛阳到长江只有邗沟才算得上必经之地。虽然这次我们走的泗水,但从洛阳出来,走睢水、涡水等河也可到达邗沟南下长江。石崇如要劫船只能把最大的据点安排在必经的邗沟沿岸,这段水路中有津湖和武广湖这两座相临的湖泊,里面湖沼范围有百里之多且水草密布,莫说藏些盗贼,就是藏些船只都相当容易。只要接到消息,这段绵延百里的水路上很多地方都方便下手。之前几个月我的手下已数次乔装在此勘察过,只是这里太大,又方便转移,所以只能大概确定石崇的窝点在这一带。”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