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皇后货船(2 / 3)
诸葛京施礼道:“公子莫怪,自从十年前在庐山一睹仙师天颜就心生仰慕,当年在京城为官,因陛下和贾后都崇信天师道,故而也受过许多熏陶,这次公子既然赴约去见尊师,不知可否像上次一样带上我等同去。何况鄡阳距此数百里,有我随行帮着沿途安排舟车人手,路上也会方便许多,不知公子意下如何?”
王敦听罢也说道:“我说兄长,上次在庐山就是我和刺史同见天师,这次既然诸葛公又开口,你可不能不让我们再参拜仙人啊。”
刘秋被他们搅得无法,想想上次他们确实都见过老师,应该这次也无大碍,于是就问诸葛京道:“既然上次见过师父没什么问题,这次想来也不会有什么,只是鄡阳遥远,去时虽可顺江而下,但返回时逆江就要花许多时日,不知皇后南来的货船是不是会因此会被耽搁?”
诸葛京忙说道:“这个无妨,到时我提前让人在彭泽入江之处安排马匹,回来时我们在那里改骑马就会快上许多。”
刘秋想想确实如此,便点头应下。简单收拾了下,诸葛京便带上一名随从,与刘秋、王敦乘船沿江顺流东去。
顺江而下,三、四日即达县城。舟行在水上就望见一座长约一二里土筑城墙湖边。几人从南面水门而入,登上泡在水中的码头,一路向城中而来。
城中寂静无声,只有南门码头附近有几个渔民和商贩,把贩售的货物摆在水浸不到的高处,默默立在道边等着别人光顾,多少让人觉得有些诡异。幸好这几日水位不高,行在水浸的青石路上,刚刚可以没过脚,水尚还算清,能看到街道上的水草和青苔,偶尔还可以看见小鱼在脚下游过,街道两旁的树上不时有鸟鸣划过。此时已经入冬,虽然地处南国,但阵阵寒意仍缓缓从脚下渗入,天空一轮暖阳洒下,在人身上烘出一些温暖。
几个人走了一会便来到空荡荡的城中心,还没拿定主意在哪等待较好,王敦看中了北面不远处的县衙,那里不光修葺得比较整洁,地面也较别处高些,大家于是一致同意在府衙中等待。大门只是虚掩着,吱呀一声开了府门,众人便涌了进来,里面果然水要比别处浅些,只是刚刚没过鞋底。府并不大,里里外外都看了个遍也没找出半个人来。于是众人放下心来,都立在院中,晒着太阳等候。
过了些许时候,水不知不觉间渐渐退去,露出砖石铺设的地面。众人正讶然间,忽见一只白鹤从头顶飞过,还是刘秋眼尖,喊了声“这是师父的鹤”,众人皆往门外看去时,只见远处缓步走来一须发皆白的白衣老者,来人正是张天师本尊。
还未到府门,王、刘便忙迎到门外跪接,天师将其扶起,又命他二人在府门外等候,只同诸葛京一人进去。几人虽然感觉有些惊讶但也只好照办。诸葛京于是也让随从在外等候,便将天师迎入衙门,随后又关闭府门。三人在门外,不知内里发生何事,只好自顾自地闲聊起来。过了一会,刚才那只白鹤又飞了回来,几步走到刘秋身边,一只脚着地立在一旁。刘秋走上前去,一只手轻轻地抚摸了几下鹤的背部,大概是熟悉的缘故,鹤闭上双眼似乎就要睡去。
王敦看罢,对刘秋道:“看来它和你很熟了呢。”
刘秋手并未停下,只是扭头对王敦说道:“我自幼拜入师门时就与它为伴,如今已有二十年,已然是老友了。”
王敦听罢艳羡不已,“我原以为生活在大家士族又能成为皇亲贵戚每日锦衣玉食就足已令人为傲,如今见得天师和长兄才知道人外有人,明白陛下和家兄为何都要敬尊师三分了。”
一旁的随从则说道:“在下诸葛瑶,家父便是刺史大人,今日能得见仙师亦属荣幸,只是不知道因何事要来寻家父。”
王刘二人都没想到诸葛京这次居然是把儿子带在身边,不过并没有多问,只是都向他看来,刘秋这边又说道:“自小师父行事如果他不讲,我便从不过问。我想或许是刺史大人总归有些机缘吧。”
诸葛瑶回道:“这些年父亲除了日常处理政务,也常与南昌梅山祠道士往来过密,后来又在家中立神位、设法坛,常多祭拜。家中一应用度也越发朴素,日日只得稻米和腌菜,像米酒这些都已经成为稀罕物了。”
王敦一旁慨然道:“若说求仙成道我是帮不上什么忙,不过若是这些寻常之物倒还不在话下,别说南方的茗粥,其他像丝绸、锦锻、一应肉食、美酒佳酿我们家倒不缺的。我见公子有乃父和祖上之风,若肯来我王家,得个一官半职还不算太难。”
诸葛瑶一听大感兴趣,“此次尚不知家父有何事要处理,将来若有机会,我定会到洛阳与驸马相见,到时莫要嫌弃才是。”
王敦于是说道:“如今莫说我王家,就是陛下亦求贤若渴,如公子为陛下看重,平步青云也并非不可。”
这边正说着,只听府门吱呀一声开启,只见张天师和诸葛京二人从里面走出。外面的三人一时呆住,不知道会有什么消息宣布。只见诸葛京走到几人面前,对诸葛瑶说道:“瑶儿,我已决定今后随天师云游而去。过去这些年,我一直为官场俗事所困扰,终日不得排解,幸有梅山祠中的道人指引我才得以解脱一二。今日有幸得见天师,我才有这脱尘出凡的机缘。”
诸葛瑶没想到父亲在里面一通谈话是这样一个结果,呆在一旁只张大嘴巴说了句“什么!”
这边诸葛京又从怀中取出印信和一封书信说道:“瑶儿,你可持此印和信回到南昌,交予家中众人,他们自会信你。而后将此印挂于刺史府衙即可。至于其后事宜,由你长兄定夺便好。”
诸葛瑶听罢大哭,跪在父亲膝下并不肯去接那印信。诸葛京只好将他扶起,替他拭去眼中泪花道:“几事皆有定数,亦不可强求。今你已成人,为父只能勉励你好自为之。”
刘秋和王敦便在一旁劝慰,诸葛瑶哭了一会工夫,最后还是无奈,只好接下印信和手书。这边诸葛京又解下腰中章武剑对刘秋道:“承露,这剑本是你寻回,本就应属于你。你我至今虽只见过几次,但交浅缘深,这柄配剑就赠予你吧。”
刘秋还没来得及反应,王敦却在一旁直钩钩地盯着这剑。感到这剑太过贵重,刘秋便想退还。诸葛京忙按住刘秋道:“公子只坦然接受便是,自从蜀汉破亡,此剑在我手中二十余年只能成为一件摆设。公子虽然年纪尚轻,但已在辽东军旅效命数载,这剑或许在公子手中日后还能再发挥些作用。只是切记,此剑有些灵性,切勿置于恶人之手。”
刘秋看了看诸葛京身后的天师,只见师父微微点头,只好就此收下宝剑。张天师把刘秋叫到身边,从怀中取出一个竹筒递给徒弟,“这是当年陈留王托你带来的书信,为师看过了,你且带回去给山阳公,你们父子相机行事就好。”
说完皱眉看了看刘秋,猛然捉住他的手腕,摸了摸脉搏问道:“秋儿,刚才来时就见你脸上有黑气就觉不妥,现在号脉才知道你体内寒气早已深入骨髓,如此下去将来必有大碍。”
刘秋被师父吓了一跳,不过也明白该是上次在不其的海战落水的冻伤还没全好,但苦于王敦和诸葛京在旁便只好答道:“想是旧年从船上落水的旧伤病根还在,不料过去这么久竟然严重起来了。”
天师拍了拍刘秋道:“这寒气已深入体内,亏伤根本,将来恐怕会影响正常生活,非要到我这里调理几年才能治愈。”
刘秋知道师父医术高明,定然不会乱说,于是神色紧张起来,慌忙跪下,“只是徒儿现在时常四处奔波,如何能够做到在师父身边养病数年?” ↑返回顶部↑
王敦听罢也说道:“我说兄长,上次在庐山就是我和刺史同见天师,这次既然诸葛公又开口,你可不能不让我们再参拜仙人啊。”
刘秋被他们搅得无法,想想上次他们确实都见过老师,应该这次也无大碍,于是就问诸葛京道:“既然上次见过师父没什么问题,这次想来也不会有什么,只是鄡阳遥远,去时虽可顺江而下,但返回时逆江就要花许多时日,不知皇后南来的货船是不是会因此会被耽搁?”
诸葛京忙说道:“这个无妨,到时我提前让人在彭泽入江之处安排马匹,回来时我们在那里改骑马就会快上许多。”
刘秋想想确实如此,便点头应下。简单收拾了下,诸葛京便带上一名随从,与刘秋、王敦乘船沿江顺流东去。
顺江而下,三、四日即达县城。舟行在水上就望见一座长约一二里土筑城墙湖边。几人从南面水门而入,登上泡在水中的码头,一路向城中而来。
城中寂静无声,只有南门码头附近有几个渔民和商贩,把贩售的货物摆在水浸不到的高处,默默立在道边等着别人光顾,多少让人觉得有些诡异。幸好这几日水位不高,行在水浸的青石路上,刚刚可以没过脚,水尚还算清,能看到街道上的水草和青苔,偶尔还可以看见小鱼在脚下游过,街道两旁的树上不时有鸟鸣划过。此时已经入冬,虽然地处南国,但阵阵寒意仍缓缓从脚下渗入,天空一轮暖阳洒下,在人身上烘出一些温暖。
几个人走了一会便来到空荡荡的城中心,还没拿定主意在哪等待较好,王敦看中了北面不远处的县衙,那里不光修葺得比较整洁,地面也较别处高些,大家于是一致同意在府衙中等待。大门只是虚掩着,吱呀一声开了府门,众人便涌了进来,里面果然水要比别处浅些,只是刚刚没过鞋底。府并不大,里里外外都看了个遍也没找出半个人来。于是众人放下心来,都立在院中,晒着太阳等候。
过了些许时候,水不知不觉间渐渐退去,露出砖石铺设的地面。众人正讶然间,忽见一只白鹤从头顶飞过,还是刘秋眼尖,喊了声“这是师父的鹤”,众人皆往门外看去时,只见远处缓步走来一须发皆白的白衣老者,来人正是张天师本尊。
还未到府门,王、刘便忙迎到门外跪接,天师将其扶起,又命他二人在府门外等候,只同诸葛京一人进去。几人虽然感觉有些惊讶但也只好照办。诸葛京于是也让随从在外等候,便将天师迎入衙门,随后又关闭府门。三人在门外,不知内里发生何事,只好自顾自地闲聊起来。过了一会,刚才那只白鹤又飞了回来,几步走到刘秋身边,一只脚着地立在一旁。刘秋走上前去,一只手轻轻地抚摸了几下鹤的背部,大概是熟悉的缘故,鹤闭上双眼似乎就要睡去。
王敦看罢,对刘秋道:“看来它和你很熟了呢。”
刘秋手并未停下,只是扭头对王敦说道:“我自幼拜入师门时就与它为伴,如今已有二十年,已然是老友了。”
王敦听罢艳羡不已,“我原以为生活在大家士族又能成为皇亲贵戚每日锦衣玉食就足已令人为傲,如今见得天师和长兄才知道人外有人,明白陛下和家兄为何都要敬尊师三分了。”
一旁的随从则说道:“在下诸葛瑶,家父便是刺史大人,今日能得见仙师亦属荣幸,只是不知道因何事要来寻家父。”
王刘二人都没想到诸葛京这次居然是把儿子带在身边,不过并没有多问,只是都向他看来,刘秋这边又说道:“自小师父行事如果他不讲,我便从不过问。我想或许是刺史大人总归有些机缘吧。”
诸葛瑶回道:“这些年父亲除了日常处理政务,也常与南昌梅山祠道士往来过密,后来又在家中立神位、设法坛,常多祭拜。家中一应用度也越发朴素,日日只得稻米和腌菜,像米酒这些都已经成为稀罕物了。”
王敦一旁慨然道:“若说求仙成道我是帮不上什么忙,不过若是这些寻常之物倒还不在话下,别说南方的茗粥,其他像丝绸、锦锻、一应肉食、美酒佳酿我们家倒不缺的。我见公子有乃父和祖上之风,若肯来我王家,得个一官半职还不算太难。”
诸葛瑶一听大感兴趣,“此次尚不知家父有何事要处理,将来若有机会,我定会到洛阳与驸马相见,到时莫要嫌弃才是。”
王敦于是说道:“如今莫说我王家,就是陛下亦求贤若渴,如公子为陛下看重,平步青云也并非不可。”
这边正说着,只听府门吱呀一声开启,只见张天师和诸葛京二人从里面走出。外面的三人一时呆住,不知道会有什么消息宣布。只见诸葛京走到几人面前,对诸葛瑶说道:“瑶儿,我已决定今后随天师云游而去。过去这些年,我一直为官场俗事所困扰,终日不得排解,幸有梅山祠中的道人指引我才得以解脱一二。今日有幸得见天师,我才有这脱尘出凡的机缘。”
诸葛瑶没想到父亲在里面一通谈话是这样一个结果,呆在一旁只张大嘴巴说了句“什么!”
这边诸葛京又从怀中取出印信和一封书信说道:“瑶儿,你可持此印和信回到南昌,交予家中众人,他们自会信你。而后将此印挂于刺史府衙即可。至于其后事宜,由你长兄定夺便好。”
诸葛瑶听罢大哭,跪在父亲膝下并不肯去接那印信。诸葛京只好将他扶起,替他拭去眼中泪花道:“几事皆有定数,亦不可强求。今你已成人,为父只能勉励你好自为之。”
刘秋和王敦便在一旁劝慰,诸葛瑶哭了一会工夫,最后还是无奈,只好接下印信和手书。这边诸葛京又解下腰中章武剑对刘秋道:“承露,这剑本是你寻回,本就应属于你。你我至今虽只见过几次,但交浅缘深,这柄配剑就赠予你吧。”
刘秋还没来得及反应,王敦却在一旁直钩钩地盯着这剑。感到这剑太过贵重,刘秋便想退还。诸葛京忙按住刘秋道:“公子只坦然接受便是,自从蜀汉破亡,此剑在我手中二十余年只能成为一件摆设。公子虽然年纪尚轻,但已在辽东军旅效命数载,这剑或许在公子手中日后还能再发挥些作用。只是切记,此剑有些灵性,切勿置于恶人之手。”
刘秋看了看诸葛京身后的天师,只见师父微微点头,只好就此收下宝剑。张天师把刘秋叫到身边,从怀中取出一个竹筒递给徒弟,“这是当年陈留王托你带来的书信,为师看过了,你且带回去给山阳公,你们父子相机行事就好。”
说完皱眉看了看刘秋,猛然捉住他的手腕,摸了摸脉搏问道:“秋儿,刚才来时就见你脸上有黑气就觉不妥,现在号脉才知道你体内寒气早已深入骨髓,如此下去将来必有大碍。”
刘秋被师父吓了一跳,不过也明白该是上次在不其的海战落水的冻伤还没全好,但苦于王敦和诸葛京在旁便只好答道:“想是旧年从船上落水的旧伤病根还在,不料过去这么久竟然严重起来了。”
天师拍了拍刘秋道:“这寒气已深入体内,亏伤根本,将来恐怕会影响正常生活,非要到我这里调理几年才能治愈。”
刘秋知道师父医术高明,定然不会乱说,于是神色紧张起来,慌忙跪下,“只是徒儿现在时常四处奔波,如何能够做到在师父身边养病数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