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酒后营救(1 / 5)
刘秋和孙筠再见时已是严冬,久别胜新婚,两人对着炉火相互依偎着将各自这段时间的经历讲给对方,刘秋显然没想到孙筠仍旧会被派去和八哥把石崇在不其的老巢毁了,多少有些埋怨新婚妻子没有告诉他,孙筠听了嗔道:“不其的据点石崇经营有些年头,没有打探清楚之前谁敢就确定能攻下那里,可是哪成想那山上的营地松懈得连匪窝都不如。”
刘秋也没想到石崇的手下总是如此草包,于是就说道:“早知道石崇手下都这么没用,你这次还真不必大老远跑过去烧山。”
孙筠听了,悠悠地说道:“《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石崇以钱财收买亡命之徒,我们打探过这些人多是朝廷官兵,寻公器为一己私欲效力,召到的这些人如何当得起大事,不过是些乌合之众罢了。”
刘秋想着有些道理,于是接道:“是啊,上次不其海战能一次集齐那么多床弩和兵员,若不是从朝廷军队中挪用,即使他钱财再多也无济于事。”
孙筠听了来了些精神,“不瞒良人,我虽不满晋廷,不过象这种危害国家的蛀虫多杀杀他威风总是好的。更何况上次海战折损了我们那么多人手还差点害得夫君丢了性命,这样的大仇如何能不报。”
刘秋听了叹了口气,“如今朝中风气越来越坏,贾后专权当道,她的弟弟贾谧也私下多树党羽,甚至贾后自己都从南海贩运珍宝以充私库,江州刺史诸葛京虽是贾后亲信,不过也实在看不惯她的做派,随师父修行隐居去了。”
孙筠想到石崇,便问道:“夫君刚才说这次南下王敦和诸葛公都说贾后已经比较笃信十年前江上的那次劫船就是石崇做的,那为何这几日京中传来消息说他已被起用为九卿之一的太仆?”
刘秋想了想,“我和父亲都不在朝中,这些官员调动的事情还没有顾公知道得多些,不过听王驸马说石崇这次回京本就是皇后的意思,荆州正好在汉水回京的水路上,这样能放心些。依我看,石崇这次打点关系,开始谋到的本是主管钱粮的大司农之职,但却被贾后借故免去,太仆虽管马匹和兵器打造,但和大司农相比已是少了很多成色,如今石崇既已被皇后记恨上,出事恐怕只是迟早的事。”
刘秋被腰后的剑碍着,便从身后取出交给妻子,“本来一到武昌我就将剑还给诸葛公,可是后来他同师父修行就又将剑赠我,现在我便可以重新把剑当作订婚信物还给夫人了。”
孙筠接过剑从刘秋怀里起身,抽出一截欣赏片刻才收在一旁,“算你还有些良心。”
正在这时,刘瑾从外面推门而进,看着儿子和儿媳夫妇如此和睦,老人自然欣喜,便和小两口寒暄起来。刘秋说了两句,忽然想起师父在鄡阳城中交给自己的竹筒,便依着吩咐从怀里取出交给父亲。刘瑾从里面取出一小片帛书,上面只有三个字“五七三”,再向竹筒中看去,里面空空如也,而这一小片帛书上面也再无其他字样,刘瑾将帛书递给儿子和儿媳,“这竹筒秋儿你可曾打开过?”
刘秋疑惑地看着上面的三个数字,回道:“父亲,这本是十年前陈留王托我带给师父的字条,这次师父让我带给父亲让我们相机行事,所以孩儿并未打开过。”
孙筠在旁说道:“这陈留王也是,大老远让夫君带给天师,却只有三个数字,这里面到底有什么古怪?”
刘瑾摇摇头,“既然陈留王曹奂如此看重这个字条,天师又非要让秋儿原路带回给我看,看来其中必定有些深意,待我考虑些日子,想好了便告诉你们。”
一家人一时想不出什么结果,也只好作罢。
这年的冬天来得早去得也迟,眼看进了二月雪还没完全消融,过了上巳仍旧带着寒意,宅中的梨树、桃树虽然抽了绿叶,结出骨朵,但还远没有开花的意思。刘秋就只好和孙筠每日披着外套守在家中烤火。这日家仆前来传话,说是石崇府中一个婢女来下请帖,但坚持只见公子夫妇。刘秋看了孙筠一眼便让家仆去请到客厅说话。
等到那婢女进来,刘秋才发现眼前的姑娘不过是个尚未及笄的小女孩,虽然还未成年但唇红齿白、明眸善睐,一眼便能看出将来必定是个美人坯子。虽然并非胡人女子,但刘秋见了多少有些当年金谷园中初见翾风时的感觉,于是便问她来所为何事。这姑娘轻轻下拜,先问道:“敢问座上的大人可是山阳公公子?”
刘秋回了个“然”,那婢女又问道:“公子身旁可是新婚的夫人?”
刘秋点点头,“正是,有什么事姑娘但说无妨。”
那婢女便从袖中取出一封请柬呈上,“禀公子,这是我家老爷的请柬,因新赴徐州上任,故邀公子五日后于金谷园赴宴。”
刘秋打开请柬看了一眼,递给身旁的孙筠,接着又问道:“姑娘如果只是为了帮石大人送份请柬,恐怕大可不必非要我和夫人出来才要面呈,如果还有其他事情姑娘直说就是。”
那女子又施一礼,“公子明鉴,小女子宋袆,本是侍奉在绿珠身边的一名婢女,平日也跟着学吹笛子,这次被夫人唤来送请柬就帮翾风姐姐捎个口信给公子。”
刘秋不等她说完便问道:“姑娘既是绿珠的贴身丫鬟,如何能帮翾风传话。”
宋袆微笑道:“妾虽是夫人身边的人,不过和翾风姐姐属实有些交情,姐姐知旁人送信公子必有些疑虑,只说让我把这口信告与公子就无妨。”
刘秋从身边孙筠的脸上没看出什么,只好硬着头皮说道:“姑娘请讲。”
“‘北风其喈,雨雪其霏。’姑娘要我转给公子的只有这八个字。”宋袆说罢又向孙筠拜道:“姐姐一定要夫人在场就是当年生过些误会,怕妾单独传话给公子让您疑心,因这句诗就可证实妾确是受姐姐所托,故而就没再多带东西让夫人烦心。姐姐说她本是供人差使之人,并不敢生出攀比之心,无非是为在这乱世苟活罢了。”
刘秋微微正了正身,“劳烦姑娘向你家主人复命,请柬我已收到。至于翾风姑娘也请回复她,就说她的口信我也已收到。”
宋袆走后,刘秋握着夫人的手,“原本还想到金谷园去看看,这姑娘一搬出翾风我倒不好去了。”
孙筠微微一笑,“妾嫁入府上不过一年,良人怎么也开始惺惺作态起来。我现在虽说不上出身帝王之家,官宦权贵间的事也不算少见,虽说羡慕潘安那样的专情但也没到禁止夫君纳妾的地步,何况前次亏了翾风照顾经年刘郎才得以保下这条性命,她自己又多次言辞卑微只求出得石府在堂下侍候,妾若连这都要阻拦,也太不通人情。她这次托人前来重复当年离别时的诗句无非是为了后一句‘惠而好我,携手同归。’依妾看来,她也算是个好人,夫君若有办法救她出来大可尽力而为。”
刘秋听了有些感动,把妻子的手攥在怀里,“看来当时把在嵩山的事情全部告诉夫人果然没错,只是除了翾风还有流羽,我们现在与石崇早成水火之势,这两人可算是他手下除绿珠外最红的姑娘,想要把她们就出来确实是比登天还难。” ↑返回顶部↑
刘秋也没想到石崇的手下总是如此草包,于是就说道:“早知道石崇手下都这么没用,你这次还真不必大老远跑过去烧山。”
孙筠听了,悠悠地说道:“《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石崇以钱财收买亡命之徒,我们打探过这些人多是朝廷官兵,寻公器为一己私欲效力,召到的这些人如何当得起大事,不过是些乌合之众罢了。”
刘秋想着有些道理,于是接道:“是啊,上次不其海战能一次集齐那么多床弩和兵员,若不是从朝廷军队中挪用,即使他钱财再多也无济于事。”
孙筠听了来了些精神,“不瞒良人,我虽不满晋廷,不过象这种危害国家的蛀虫多杀杀他威风总是好的。更何况上次海战折损了我们那么多人手还差点害得夫君丢了性命,这样的大仇如何能不报。”
刘秋听了叹了口气,“如今朝中风气越来越坏,贾后专权当道,她的弟弟贾谧也私下多树党羽,甚至贾后自己都从南海贩运珍宝以充私库,江州刺史诸葛京虽是贾后亲信,不过也实在看不惯她的做派,随师父修行隐居去了。”
孙筠想到石崇,便问道:“夫君刚才说这次南下王敦和诸葛公都说贾后已经比较笃信十年前江上的那次劫船就是石崇做的,那为何这几日京中传来消息说他已被起用为九卿之一的太仆?”
刘秋想了想,“我和父亲都不在朝中,这些官员调动的事情还没有顾公知道得多些,不过听王驸马说石崇这次回京本就是皇后的意思,荆州正好在汉水回京的水路上,这样能放心些。依我看,石崇这次打点关系,开始谋到的本是主管钱粮的大司农之职,但却被贾后借故免去,太仆虽管马匹和兵器打造,但和大司农相比已是少了很多成色,如今石崇既已被皇后记恨上,出事恐怕只是迟早的事。”
刘秋被腰后的剑碍着,便从身后取出交给妻子,“本来一到武昌我就将剑还给诸葛公,可是后来他同师父修行就又将剑赠我,现在我便可以重新把剑当作订婚信物还给夫人了。”
孙筠接过剑从刘秋怀里起身,抽出一截欣赏片刻才收在一旁,“算你还有些良心。”
正在这时,刘瑾从外面推门而进,看着儿子和儿媳夫妇如此和睦,老人自然欣喜,便和小两口寒暄起来。刘秋说了两句,忽然想起师父在鄡阳城中交给自己的竹筒,便依着吩咐从怀里取出交给父亲。刘瑾从里面取出一小片帛书,上面只有三个字“五七三”,再向竹筒中看去,里面空空如也,而这一小片帛书上面也再无其他字样,刘瑾将帛书递给儿子和儿媳,“这竹筒秋儿你可曾打开过?”
刘秋疑惑地看着上面的三个数字,回道:“父亲,这本是十年前陈留王托我带给师父的字条,这次师父让我带给父亲让我们相机行事,所以孩儿并未打开过。”
孙筠在旁说道:“这陈留王也是,大老远让夫君带给天师,却只有三个数字,这里面到底有什么古怪?”
刘瑾摇摇头,“既然陈留王曹奂如此看重这个字条,天师又非要让秋儿原路带回给我看,看来其中必定有些深意,待我考虑些日子,想好了便告诉你们。”
一家人一时想不出什么结果,也只好作罢。
这年的冬天来得早去得也迟,眼看进了二月雪还没完全消融,过了上巳仍旧带着寒意,宅中的梨树、桃树虽然抽了绿叶,结出骨朵,但还远没有开花的意思。刘秋就只好和孙筠每日披着外套守在家中烤火。这日家仆前来传话,说是石崇府中一个婢女来下请帖,但坚持只见公子夫妇。刘秋看了孙筠一眼便让家仆去请到客厅说话。
等到那婢女进来,刘秋才发现眼前的姑娘不过是个尚未及笄的小女孩,虽然还未成年但唇红齿白、明眸善睐,一眼便能看出将来必定是个美人坯子。虽然并非胡人女子,但刘秋见了多少有些当年金谷园中初见翾风时的感觉,于是便问她来所为何事。这姑娘轻轻下拜,先问道:“敢问座上的大人可是山阳公公子?”
刘秋回了个“然”,那婢女又问道:“公子身旁可是新婚的夫人?”
刘秋点点头,“正是,有什么事姑娘但说无妨。”
那婢女便从袖中取出一封请柬呈上,“禀公子,这是我家老爷的请柬,因新赴徐州上任,故邀公子五日后于金谷园赴宴。”
刘秋打开请柬看了一眼,递给身旁的孙筠,接着又问道:“姑娘如果只是为了帮石大人送份请柬,恐怕大可不必非要我和夫人出来才要面呈,如果还有其他事情姑娘直说就是。”
那女子又施一礼,“公子明鉴,小女子宋袆,本是侍奉在绿珠身边的一名婢女,平日也跟着学吹笛子,这次被夫人唤来送请柬就帮翾风姐姐捎个口信给公子。”
刘秋不等她说完便问道:“姑娘既是绿珠的贴身丫鬟,如何能帮翾风传话。”
宋袆微笑道:“妾虽是夫人身边的人,不过和翾风姐姐属实有些交情,姐姐知旁人送信公子必有些疑虑,只说让我把这口信告与公子就无妨。”
刘秋从身边孙筠的脸上没看出什么,只好硬着头皮说道:“姑娘请讲。”
“‘北风其喈,雨雪其霏。’姑娘要我转给公子的只有这八个字。”宋袆说罢又向孙筠拜道:“姐姐一定要夫人在场就是当年生过些误会,怕妾单独传话给公子让您疑心,因这句诗就可证实妾确是受姐姐所托,故而就没再多带东西让夫人烦心。姐姐说她本是供人差使之人,并不敢生出攀比之心,无非是为在这乱世苟活罢了。”
刘秋微微正了正身,“劳烦姑娘向你家主人复命,请柬我已收到。至于翾风姑娘也请回复她,就说她的口信我也已收到。”
宋袆走后,刘秋握着夫人的手,“原本还想到金谷园去看看,这姑娘一搬出翾风我倒不好去了。”
孙筠微微一笑,“妾嫁入府上不过一年,良人怎么也开始惺惺作态起来。我现在虽说不上出身帝王之家,官宦权贵间的事也不算少见,虽说羡慕潘安那样的专情但也没到禁止夫君纳妾的地步,何况前次亏了翾风照顾经年刘郎才得以保下这条性命,她自己又多次言辞卑微只求出得石府在堂下侍候,妾若连这都要阻拦,也太不通人情。她这次托人前来重复当年离别时的诗句无非是为了后一句‘惠而好我,携手同归。’依妾看来,她也算是个好人,夫君若有办法救她出来大可尽力而为。”
刘秋听了有些感动,把妻子的手攥在怀里,“看来当时把在嵩山的事情全部告诉夫人果然没错,只是除了翾风还有流羽,我们现在与石崇早成水火之势,这两人可算是他手下除绿珠外最红的姑娘,想要把她们就出来确实是比登天还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