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终章 前奏王府交锋(3 / 3)
看着翾风给谢裒斟了盏热热的茶粥,刘秋这才答道:“末将哪里有什么神通,不然也不会在山桑城下惨胜,白白送掉那么多兄弟的性命。只是治理流民如同治水,无论是荆湘的流民还是豫州的豪族都是走投无路之下想要寻条生路。杜弢的民变已经剿灭,想来王爷和参军该知道其中的缘由,要不是一些官员不留给他们活路,何至于让江东倾尽全部兵力和粮草数年去打一场大损实力的战争。我和奋威将军在豫州不过是给那些流民和豪帅一条生路,对他们一些迫不得已的过去不予追究。他们毕竟是汉人,如果不是情非得已虽愿意帮着胡人作恶?哪怕是流民中的一些胡人,只要让他们辨明是非,给他们一条活路,仍然可以让他们为我所用。参军可能不知道,这次山桑城下损失的士兵有些就是流民中的胡人。”
谢裒听到此处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将军所说可当真否,那些胡人不都是穷凶极恶之徒,一路烧杀无恶不做的么?”
刘秋叹了口气,“胡人也分彼此,其中也有好恶之人。昔年武帝在时,乌桓骑兵和鲜卑骑兵不都为我所用,在历任安北将军帐下听用么?那时征讨慕容等部时不都是可以随意调动他们阵前驱使么,那时哪里可以任由匈奴长驱直入屠戮中原?可是到了大司马王浚手上,他自己心怀异望企图僭越不说,还不把这些辽东勇士当人看,完全不顾及、不体恤他们为大晋出征战死的骑兵,这样自然会逐渐被乌桓和鲜卑疏远直至被石勒分化击破,才有后来王浚身单势孤兵败身死,连同他手上一万子弟兵都被石勒杀得一个不剩。以参军之智难道看不出错在谁身上吗?如今北方不断有权贵和流民南逃,王爷在江东沿长江多建侨郡,如果王爷愿意,大可在这些地方尽可能多的接纳这些流民,不论胡汉,只要他们愿意接受管束,承认自己是大晋子民就一律接受;当然对于那些怙恶不悛、不遵法纪的,无论胡汉都一律严惩。到时再辅以低税赋让他们能够安顿下来,虽然生活可能还有些艰苦,但只要这些人的妻儿都有了生计谁又愿意干那些刀口舔血的营生。这样王爷不仅增加了税源和粮草,还多了可征用之兵,这些人又不会再成为变民,何乐不为!”
谢裒呷了几口手上的茶粥,仔细权衡之下才说道:“难为将军一番良苦用心,我今日方才明白为何您与士稚能够白手在江北立足,这次回去后我便向王爷回禀将军之策。”
刘秋还嫌不够,于是又拉过翾风说道:“不瞒参军,我这位夫人想来您也知道她年青时的声名。翾风本是西域女子,幼年时就被贩到石崇府上为人乐伎。想来参军多少也知道当年石崇的脾气,宴请宾客之时动辄就会杀掉侍女。我这夫人虽在石府受宠,可是始终担心自己的性命,这才费了好大劲逃出金谷园嫁入我家。如今我们成婚数十年,膝下的儿女都是她所生育,参军可告我这胡人汉人有什么分别?再说,王爷自己府上的大公子和二公子难道不是胡人所生,他们除了发须和生身母亲一般都是黄色,其他还有何不同?”
谢裒见他提到司马绍和司马裒兄弟,正好这次也未他二人前来,便说道:“将军可能不知,这两位黄发公子现在正让王爷发愁呢。”
刘秋眉毛一扬,“难道王爷连自己养了十多年的亲生儿子现在都生出疑问吗?”
谢裒摇了摇头,“非也。说起来两位公子养在府中本不该为人瞩目,可是如今匈奴大军久困长安以致天子危急,明眼人都能看出长安已是朝不保夕。如今天下若论皇族只剩下我家王爷偏安江东可传宗祧,这世子的位置自然让有些人眼红起来。”
刘秋听了依旧不解,“这左不过就是王爷的几个公子间选一个作世子,别人再眼红也无法搞出什么花样啊。”
谢裒只好继续解释道:“我家王爷除了原配王妃虞氏出身显赫外,其他后宫诸人出身都算不得高贵,只是这位王妃无所出,且早年间就已过世,王爷的几位公子并没有什么好相争的。可是南渡以后大将军从族中选了女子送入王爷宫中成为才人,刚刚为王爷诞下第四子,这倒让有些人产生了非分之想。”
“什么”,刘秋万万没想到王敦手里居然这么快又多了枚棋子来威胁司马睿,“难道大将军想效法当年曹操行废立之事?怪不得他今天非要跑到陈留王府参拜曹操灵位。”
谢裒给了刘秋一个赞许的眼神,“虽然说拜祭曹操灵位就是要效仿他有些捕风捉影,不过大将军想要立四子公子晞的想法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一边嚷嚷着要给四公子大办满月宴,一边到处散播谣言说大公子和二公子是黄头鲜卑,算不得汉家血统,不该被立为世子。今日他大闹陈留王府除了表达之前恢复了陈留王爵位支撑了王爷外,也是想试图收回将军和祖逖豫州兵权,再有就是试探下大家对他的敬畏程度,好在后面的世子争夺中力争胜出”
刘秋听了不禁用拳捶了捶几案,“简直一派胡言,不想处仲现在为了揽权已经到了如此不顾大体的程度。现在北方的局势几近无可挽回,长江中游的民变始终没有完全解决,他这一跑回建康居然生出这许多事端。”
谢裒听了也跟着吁了口气,“好在眼下他也没有什么人支持,除了他那个在荆州接替陶侃的堂弟王廙外,连振威将军都拒绝他的提议,而那个满月宴早就过了日子,只是他自己还一直坚持。”
刘秋听到此处,总算也多少放下心来,“看来也只能就这样拖着了。”
不想这边谢裒又说道:“将军可知如今大公子的生母荀氏居然也南来建康,托人来王府求见两位公子已有些日子,王爷一时也不知如何处理便让她一直候着。”
“慕容荀来了?!”刘秋没想到这一天之间居然发生了这么多事情,收到这么多让他惊讶的消息。
这一说让谢裒也大吃一惊,“慕容荀!将军说的可是荀氏?”
刘秋看了看身旁翾风和孙筠投来的目光,知道已无法替她掩饰,想想又觉得有慕容廆在后面支撑或许这世子的位置反而更容易保住些,也就如实说道:“不瞒参军,末将当年也是花了很多力气才得知荀氏的真实身份。她本是被卖到中原的慕容部单于的同母亲妹。因其单名为一荀字也为免其姓氏被人误会,故她才在入琅琊王府前自称为荀氏,所以后来她出王爷府邸后,才由下官亲自护送回鲜卑单于的大棘城中。论起来大公子和二公子生母也是鲜卑公主,而如今他们的舅父慕容廆不只是当今圣上亲封的昌黎国公和辽东国公,也是北方现在最有势力的一方,若有他支持,无论是大公子的世子之路还是王爷稳固江南声望都将是大有裨益。”
谢裒被他这样一说差点惊掉下巴,“将军此话当真?这荀氏真是慕容鲜卑的公主?”
刘秋指着翾风对谢裒道:“我这夫人当年在石崇府上时就和慕容公主如同姐妹一般,后来更是和我一同护送她去辽东大棘城。再说不要说汉人,就是胡人又有几个黄发黄须,而这慕容公主和鲜卑单于兄妹二人皆同样黄发黄须。王爷若还不信,这慕容荀身边必有单于心腹随同护卫,到时请他让单于给王爷修书一封,附上昌黎、辽东二公的印信自然分明。”
谢裒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但还是说道:“如此甚好,王爷等于又多了一份重要支持,待我回去向王爷禀报,他也定然会万分高兴。将军既然和慕容公主交往如此深厚,可否先代王爷与她交接,了解下她这次南来除了见二位公子是否还有其他意图?”
刘秋微微笑道:“这倒不难,待我来日与她见上一面。”
谢裒顿了顿又道:“先前我只听闻将军手上有贾后赐予的倚天剑,不想这次太夫人居然又拿出了‘蜀主八剑’中的章武剑,而且当场还和大将军的侍卫拆解了数十招后克敌,当真是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先前我和王爷得知您被王敦强行押到陈留王府还以为凶多吉少,没想到将军熟识之人中竟有如此多的能人。”
谢裒这番话说出来,就差再问一句刘秋推荐的曹家主事的太夫人到底和他什么关系,刘秋当然看出谢裒话里有话,只好含混着说道:“倚天剑本是曹操所用,现在也算物归原主,至于章武剑嘛,下官留着也是无用,多留把宝剑给曹府防身也是好的。”
谢裒今晚收获颇丰,正急着回去向司马睿复命,自然也不会去抠这些眼下还不必要的细节,会意地对刘秋一笑便告辞而去。 ↑返回顶部↑
谢裒听到此处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将军所说可当真否,那些胡人不都是穷凶极恶之徒,一路烧杀无恶不做的么?”
刘秋叹了口气,“胡人也分彼此,其中也有好恶之人。昔年武帝在时,乌桓骑兵和鲜卑骑兵不都为我所用,在历任安北将军帐下听用么?那时征讨慕容等部时不都是可以随意调动他们阵前驱使么,那时哪里可以任由匈奴长驱直入屠戮中原?可是到了大司马王浚手上,他自己心怀异望企图僭越不说,还不把这些辽东勇士当人看,完全不顾及、不体恤他们为大晋出征战死的骑兵,这样自然会逐渐被乌桓和鲜卑疏远直至被石勒分化击破,才有后来王浚身单势孤兵败身死,连同他手上一万子弟兵都被石勒杀得一个不剩。以参军之智难道看不出错在谁身上吗?如今北方不断有权贵和流民南逃,王爷在江东沿长江多建侨郡,如果王爷愿意,大可在这些地方尽可能多的接纳这些流民,不论胡汉,只要他们愿意接受管束,承认自己是大晋子民就一律接受;当然对于那些怙恶不悛、不遵法纪的,无论胡汉都一律严惩。到时再辅以低税赋让他们能够安顿下来,虽然生活可能还有些艰苦,但只要这些人的妻儿都有了生计谁又愿意干那些刀口舔血的营生。这样王爷不仅增加了税源和粮草,还多了可征用之兵,这些人又不会再成为变民,何乐不为!”
谢裒呷了几口手上的茶粥,仔细权衡之下才说道:“难为将军一番良苦用心,我今日方才明白为何您与士稚能够白手在江北立足,这次回去后我便向王爷回禀将军之策。”
刘秋还嫌不够,于是又拉过翾风说道:“不瞒参军,我这位夫人想来您也知道她年青时的声名。翾风本是西域女子,幼年时就被贩到石崇府上为人乐伎。想来参军多少也知道当年石崇的脾气,宴请宾客之时动辄就会杀掉侍女。我这夫人虽在石府受宠,可是始终担心自己的性命,这才费了好大劲逃出金谷园嫁入我家。如今我们成婚数十年,膝下的儿女都是她所生育,参军可告我这胡人汉人有什么分别?再说,王爷自己府上的大公子和二公子难道不是胡人所生,他们除了发须和生身母亲一般都是黄色,其他还有何不同?”
谢裒见他提到司马绍和司马裒兄弟,正好这次也未他二人前来,便说道:“将军可能不知,这两位黄发公子现在正让王爷发愁呢。”
刘秋眉毛一扬,“难道王爷连自己养了十多年的亲生儿子现在都生出疑问吗?”
谢裒摇了摇头,“非也。说起来两位公子养在府中本不该为人瞩目,可是如今匈奴大军久困长安以致天子危急,明眼人都能看出长安已是朝不保夕。如今天下若论皇族只剩下我家王爷偏安江东可传宗祧,这世子的位置自然让有些人眼红起来。”
刘秋听了依旧不解,“这左不过就是王爷的几个公子间选一个作世子,别人再眼红也无法搞出什么花样啊。”
谢裒只好继续解释道:“我家王爷除了原配王妃虞氏出身显赫外,其他后宫诸人出身都算不得高贵,只是这位王妃无所出,且早年间就已过世,王爷的几位公子并没有什么好相争的。可是南渡以后大将军从族中选了女子送入王爷宫中成为才人,刚刚为王爷诞下第四子,这倒让有些人产生了非分之想。”
“什么”,刘秋万万没想到王敦手里居然这么快又多了枚棋子来威胁司马睿,“难道大将军想效法当年曹操行废立之事?怪不得他今天非要跑到陈留王府参拜曹操灵位。”
谢裒给了刘秋一个赞许的眼神,“虽然说拜祭曹操灵位就是要效仿他有些捕风捉影,不过大将军想要立四子公子晞的想法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一边嚷嚷着要给四公子大办满月宴,一边到处散播谣言说大公子和二公子是黄头鲜卑,算不得汉家血统,不该被立为世子。今日他大闹陈留王府除了表达之前恢复了陈留王爵位支撑了王爷外,也是想试图收回将军和祖逖豫州兵权,再有就是试探下大家对他的敬畏程度,好在后面的世子争夺中力争胜出”
刘秋听了不禁用拳捶了捶几案,“简直一派胡言,不想处仲现在为了揽权已经到了如此不顾大体的程度。现在北方的局势几近无可挽回,长江中游的民变始终没有完全解决,他这一跑回建康居然生出这许多事端。”
谢裒听了也跟着吁了口气,“好在眼下他也没有什么人支持,除了他那个在荆州接替陶侃的堂弟王廙外,连振威将军都拒绝他的提议,而那个满月宴早就过了日子,只是他自己还一直坚持。”
刘秋听到此处,总算也多少放下心来,“看来也只能就这样拖着了。”
不想这边谢裒又说道:“将军可知如今大公子的生母荀氏居然也南来建康,托人来王府求见两位公子已有些日子,王爷一时也不知如何处理便让她一直候着。”
“慕容荀来了?!”刘秋没想到这一天之间居然发生了这么多事情,收到这么多让他惊讶的消息。
这一说让谢裒也大吃一惊,“慕容荀!将军说的可是荀氏?”
刘秋看了看身旁翾风和孙筠投来的目光,知道已无法替她掩饰,想想又觉得有慕容廆在后面支撑或许这世子的位置反而更容易保住些,也就如实说道:“不瞒参军,末将当年也是花了很多力气才得知荀氏的真实身份。她本是被卖到中原的慕容部单于的同母亲妹。因其单名为一荀字也为免其姓氏被人误会,故她才在入琅琊王府前自称为荀氏,所以后来她出王爷府邸后,才由下官亲自护送回鲜卑单于的大棘城中。论起来大公子和二公子生母也是鲜卑公主,而如今他们的舅父慕容廆不只是当今圣上亲封的昌黎国公和辽东国公,也是北方现在最有势力的一方,若有他支持,无论是大公子的世子之路还是王爷稳固江南声望都将是大有裨益。”
谢裒被他这样一说差点惊掉下巴,“将军此话当真?这荀氏真是慕容鲜卑的公主?”
刘秋指着翾风对谢裒道:“我这夫人当年在石崇府上时就和慕容公主如同姐妹一般,后来更是和我一同护送她去辽东大棘城。再说不要说汉人,就是胡人又有几个黄发黄须,而这慕容公主和鲜卑单于兄妹二人皆同样黄发黄须。王爷若还不信,这慕容荀身边必有单于心腹随同护卫,到时请他让单于给王爷修书一封,附上昌黎、辽东二公的印信自然分明。”
谢裒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但还是说道:“如此甚好,王爷等于又多了一份重要支持,待我回去向王爷禀报,他也定然会万分高兴。将军既然和慕容公主交往如此深厚,可否先代王爷与她交接,了解下她这次南来除了见二位公子是否还有其他意图?”
刘秋微微笑道:“这倒不难,待我来日与她见上一面。”
谢裒顿了顿又道:“先前我只听闻将军手上有贾后赐予的倚天剑,不想这次太夫人居然又拿出了‘蜀主八剑’中的章武剑,而且当场还和大将军的侍卫拆解了数十招后克敌,当真是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先前我和王爷得知您被王敦强行押到陈留王府还以为凶多吉少,没想到将军熟识之人中竟有如此多的能人。”
谢裒这番话说出来,就差再问一句刘秋推荐的曹家主事的太夫人到底和他什么关系,刘秋当然看出谢裒话里有话,只好含混着说道:“倚天剑本是曹操所用,现在也算物归原主,至于章武剑嘛,下官留着也是无用,多留把宝剑给曹府防身也是好的。”
谢裒今晚收获颇丰,正急着回去向司马睿复命,自然也不会去抠这些眼下还不必要的细节,会意地对刘秋一笑便告辞而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