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大结局 残破的皇冠上(2 / 3)
说罢,又斟了盏茶粥递了过去。谢裒此刻方才定了些心神,饮下茗粥后才说道:“下官替王爷谢谢将军事先将两位公子请了出去,否则这事还真不知如何收场。此事下官也是在当年琅琊王太妃临终前才得知晓,当时刚刚南渡,因为深受王爷信任便和振威将军王导一同在床前听闻此事原委。”
谢裒再接过翾风新递过来的茶粥,一饮而尽方才说道:“想必将军也知道,两位太妃是姑侄关系,都出自汉末名将夏侯渊这一脉。故而当年嫁入琅琊王府不久这侄女便常去姑姑家中走动,岂料后来侄女被姑丈暗自垂涎,一次因缘际会之后便有了如今的琅琊王。事后琅琊王府自然不肯放过,可是这位姑丈是武帝的亲叔叔,又是专管皇家宗族事务的宗师。更要紧的是当时正值伐吴前夕,武帝又倚仗同姓宗亲共治天下,当然不会严惩,故而只是斥责几句就赶了这位姑丈回封地就国,没几年便又召回京城。至于这私通的罪名便随便找了那小吏牛金顶罪,推出去杀了了事。此事若真如外面流传的那样,琅琊王府和先帝怎会容忍一个外姓来承继琅琊王的爵位。只是可怜了当时的琅琊王,膝下只有这么一个还算健康的儿子还只是名义上的,除了传位于他别无选择,所以后面才受气不过早早离世。”
舱内寂静了片刻,最后还是刘秋说道:“所以两位夏侯太妃当年在南渡前就都知道这四位王爷其实都是一家人,琅琊王于情于理都会重用自己的兄弟和侄儿,故而无论如何他们都会全力支持王爷在江南立足。”
谢裒微微点点头,“确实是这样,王导虽然也知道内情,只是不知他会否告诉族兄王敦了。”
刘秋摇摇头,“就算告诉了也没什么用,毕竟王爷不会为了去自证清白而让更多人再多知道一个家丑。王敦只要想生事仍旧会把‘牛继马后’的流言散播出去。只是不知另外三王是否真的知道其中原委?”
短短一会功夫,谢裒已经喝下三盏茶粥,额上的汗擦了又擦终于也渐渐止住,又缓了几口气才说道:“所幸先汝南王太妃仍还在世,她已将实情告知儿孙,而且这次给四公子的贺宴上老太妃和三位王爷仍会全力支持王爷和大公子。”
“贺宴?”刘秋没想到司马睿到底还是要对王敦做了让步,“现在小公子早已过了满月,但距离周岁尚且还远,总不能为了王敦来搞半岁之宴吧,难道真要向王敦低头动摇大公子的地位?”
谢裒手里的帕子已经湿透,从翾风那边再接过一枚手帕后才又擦了擦额头的汗说道:“半岁宴也不见得就坏了规矩,山阳公是不知道现在的事情有多棘手,大将军刚刚从豫章和武昌移了五万军队驻防建康上游的姑孰,那里距离此地仅百余里,顺江而下用不上半日就可兵临城下。如今王敦步步紧逼,王导虽没有为虎作伥,但他身为王家子弟也不会和王爷同心去铲除王家族人,现在王爷眼看着将朝大位跨进一步,肯定不会为了一个半岁生日宴和王敦闹僵。而王导也在劝诫王敦和王才人要适可而止,不可为了一时意气而让江东再度陷入内乱。”
刘秋手捋胡须仔细咀嚼着谢裒刚才的话,明白随着司马睿的登基之路离最后目标越来越近,王敦的野心也在随之膨胀,可吊诡的是由于双方都接受不了江南乱局再起而闹到胡人南侵长江,故而都只能将内斗控制在有限的范围内。想到这里,刘秋便问道:“先前参军说王爷准备先称晋王,可定好吉日了么?”
谢裒知道此刻已无法再对这几个人隐瞒些什么,也只好坦然答道:“王爷已和众人商议数次,准备在三月初承制改元,但为防万一暂时还只称晋王。”
在座众人虽然知道司马睿下一步必定会承继帝位,但还是没想到这第一步已经近在咫尺,马升于是有些惊讶地说道:“如此算来距离改元只有一个半月,那我们岂不是来不及通知单于派使者前来?”
谢裒有些感激地对马升说道:“驸马不必急于一时,只要赶得上后面的劝进就已经让王爷铭感五内,小臣这里先代王爷和大晋感谢单于和驸马。”
想到宴会,刘秋又问道:“既然王爷改元已迫在眉睫,那四公子的贺宴就只能拖到改元典礼之后了吧。”
谢裒这边答道:“山阳公所说不错,贺宴确实定到了改元十日后在王府操办。如今王敦已通知了诸多城中大臣到时都要到王府恭贺,想来即使达不到目的也总要搞出些动作才会罢休。”
刘秋这边会心一笑,“看来我们曹、刘两家都还没入大将军法眼,连四公子贺宴的请柬都没受到。不过这也无妨,到时总要去捧捧场才好。”
翾风见大家谈的已经差不多,便到下面通知船工又把船开回到谢裒和两位公子登船的那座小岛,众人这才一一散去。
三月,司马睿仿从前武帝时杨骏故事即晋王位,改元建武。此时琅琊王家已成为江东晋室主要力量,司马睿不得不进王敦为大将军加侍中、江州牧,又进王导为丞相军谘祭酒加右将军、扬州刺史。为平衡王家势力,司马睿大力扶持宗亲王族,不仅进唐邑公司马纮为高密王,又进司马亮诸子中最为年长的西阳王司马羕为抚军大将军、开府,随后又命其与兄弟南顿王司马宗率领流民充实长江以北。可是司马羕兄弟刚到江北就因道路阻塞返回,让司马睿在江北不得不更加倚重远在豫州的祖逖等人。
此时祖逖虽已占领谯县,但在与石勒之侄石虎的正面对抗中因军中缺兵不得不向同在江北的王敦亲兄南中郎将王含求助。王含虽派兵助祖逖脱离困境,可是也助长了王敦在建康城中的气焰。于是王敦便乘着司马睿慑于王家声威对世子之位举棋不定的时候,将四子司马晞的贺宴延迟十日,以此拖延司马睿确立世子而树立自己的威望。
拖延到暮春,司马晞的贺宴到底还是来了。由于世子之争已有数月,眼下无论是司马家支持的长子司马绍还是王敦等人支持的四子司马晞都还没有获得压倒性的支持,故而王敦虽发出去很多请帖但城中不相干的朝臣和大族都选择了观望,来晋王府赴宴的也只有司马家和王家两边的势力。
虽然气氛早已剑拔弩张,可是王敦自己倒是优哉游哉,只见他头上别了支白玉簪子,身上一席白纱裁就的大袖衫,脚上穿着白袜,下踩一对高齿木屐。身边揽着的宋袆则踩了一双同款木屐,身着藕合色的袄裙,裙后的纤髾随风起舞,头上青色琉璃镶金步摇亦随之摇曳,再配上宋袆的倾城国色不只和单身赴宴的亲贵大臣们形成鲜明对比,就是司马睿的风头都被盖过许多,仿佛王敦才是今天宴会的主人。
晋王府中的樱花开得正盛,一派争奇斗艳的春色从两旁的窗户蔓延进会客大厅,照出宴会上涌动的人影。司马睿和王才人这时已端坐在宴会主位,左首夏侯老太妃和西阳王司马羕、南顿王司马宗、汝南王司马祐端坐上首,旁边则是大公子司马绍作陪,下来是陈留王曹励、孙筠以及山阳公刘秋和嫡子孙川,末席则是司马睿眼下的红人刘隗、刁协和谢裒。右席这边全是清一色的王家人,上首是一直被司马睿尊为“仲父”的王导,然后便是大将军王敦和宋袆,身后还有两名贴身侍卫,其中一人就是上次的沈充。再过去则是一众王家族人和同袍,军谘祭酒王彬、南中郎将王含、荆州刺史王廙、以及王敦手下的两员大将朱轨和赵诱。
刚刚改元的晋王司马睿见来客都已坐定,正要开口讲话,不料席中的王敦却开口朗声道:“今日樱花满园、宾客满座,不由让我想到年少时与承露兄第一次在伊水边相遇,也是这样一个繁花似锦的时节。当时正值上巳,承露还是刚刚下山不久给魏夫人帮忙的还俗道士,阿龙却还是在伊水中嬉戏的总角孩童,想来和他同岁的晋王那时也该只是个满地跑的孩子。当时族兄濬冲和夷甫成名已久,不仅是众多士人的领袖,也是我和承露心目中的偶像,如今是再也聆听不到他们清谈玄学、评点时事了。”
这话一出,司马睿登时脸色难看起来,本来今天的贺宴就是王敦执意树立威望为王才人之子所搞,不想今天刚一开场自己不仅连主人首先发言的机会都被剥夺,反而先是带着所有宾客回顾了一下琅琊王家当年的光荣往事。可是正当气结时,王敦的亲兄王含却又接着说道:“阿黑所言不虚,如果不是后来诸王先后起兵作乱,濬冲和夷甫也不会早早辞世,竹林七贤遗风说不定还能延续到今日。”
沈充身旁的另一侍卫这时也帮腔道:“在下钱凤,虽是一名侍卫但有些事也不吐不快。刚才中郎将所说不差,不过说来说去还不是为尊者身居庙堂德不配位,否则怎会让异族长驱直入连都城都几次三番夺去,如今甚至是死是活都无人知晓。”
这话虽然出自一名侍卫,但任谁都知道这是出自王敦授意,如此挑衅让左侧诸位王公大臣听了都面露愤然之色,最后还是孙筠按捺不住,出言说道:“如今世风日下,难怪连重臣的侍从都变得如此不识礼节尊卑不分,既然领着朝廷的俸禄又怎能如此出言不逊忤逆圣上,难道这就是大将军府上的一贯风气吗?”
刘秋见王敦以两人少年相识之情开场,知道自己难以置身事外,便朝着孙筠打了个手势说道:“处仲一番感慨确实让我想到当年伊水岸边风姿绰约的王夷甫,可是他和当时一些名士陷于玄谈而枉顾时局变化,身居高位而置朝廷重托而不顾,食君之禄多年事到关头心中却只顾着自己身家性命,手握天下兵权却弃圣上安危于不顾,如此才使我大晋精锐尽失让胡虏乘隙占据中原。这样的士族领袖不过是徒有其表、虚有其名罢了,纵使当年为人所敬仰也必将为后世所唾弃。”
王导见两边甫一开始还没几句就已剑拔弩张,而且焦点问题直指皇帝和王家显宦,忙站出来为两边熄火,“诸位,今天是为晋王殿下庆祝四公子降生之喜。在座各位不是小公子至亲就是王爷近臣,今日的宴会实在不宜因为一些龃龉而生出隔阂。”
王导这话一出,王家这边立时就熄了火,司马睿也忙借着台阶附和道:“仲父所言不错,今日孤与才人庆贺诞育之喜,这样的日子实在不宜再添无谓烦恼。现在胡人步步南下,前不久又以大军围困谯城,我们这些在长江南岸坐享安乐的人怎么能再自起争斗呢。”
司马睿的话明显是想息事宁人,反倒让王敦立时来了精神,便向上首作揖道:“王爷此话不错,如今北方陷入万劫不复全是因为胡人南下为患。故臣以为我们堂堂汉人就应该把那些胡人全部逐出长江以南,像什么黄头鲜卑更是不能留,而像晞儿这样的汉人苗裔才应该承继宗祧。我说大侄女,还不快把侄孙抱出来给各位叔公看看。”
王敦有意无意的贬低司马睿和司马绍父子登时又让刚才稍显缓和的气氛凝重起来,大家这时方才明白王敦今天是蓄意要搞出点名堂了。王才人被王敦这样要求只好向身边投去询问的目光,可司马睿也没有更多办法,只好让乳母从后面抱出孩子给众人观瞧。也就在此刻,刘秋这边下首忽然有人高声说道:“胡人如何,汉人又如何?说起汉人,前有长平之战杀神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国降卒,先前大将军坐镇豫章杀的不也都人南下没有生计的汉人流民吗?至于胡人,先有最受汉武帝信任的匈奴人金日磾接受顾命辅佐昭帝,今有鲜卑单于慕容廆在中原如此混乱的时候容留中原流民平乱平州二郡并受皇帝嘉奖。今日天下的祸患并非因胡汉而起,而是某些人身居高位心怀异志。至于晋王长公子,其生性仁孝、临事果决有人主之资,怎可轻易废弃。” ↑返回顶部↑
谢裒再接过翾风新递过来的茶粥,一饮而尽方才说道:“想必将军也知道,两位太妃是姑侄关系,都出自汉末名将夏侯渊这一脉。故而当年嫁入琅琊王府不久这侄女便常去姑姑家中走动,岂料后来侄女被姑丈暗自垂涎,一次因缘际会之后便有了如今的琅琊王。事后琅琊王府自然不肯放过,可是这位姑丈是武帝的亲叔叔,又是专管皇家宗族事务的宗师。更要紧的是当时正值伐吴前夕,武帝又倚仗同姓宗亲共治天下,当然不会严惩,故而只是斥责几句就赶了这位姑丈回封地就国,没几年便又召回京城。至于这私通的罪名便随便找了那小吏牛金顶罪,推出去杀了了事。此事若真如外面流传的那样,琅琊王府和先帝怎会容忍一个外姓来承继琅琊王的爵位。只是可怜了当时的琅琊王,膝下只有这么一个还算健康的儿子还只是名义上的,除了传位于他别无选择,所以后面才受气不过早早离世。”
舱内寂静了片刻,最后还是刘秋说道:“所以两位夏侯太妃当年在南渡前就都知道这四位王爷其实都是一家人,琅琊王于情于理都会重用自己的兄弟和侄儿,故而无论如何他们都会全力支持王爷在江南立足。”
谢裒微微点点头,“确实是这样,王导虽然也知道内情,只是不知他会否告诉族兄王敦了。”
刘秋摇摇头,“就算告诉了也没什么用,毕竟王爷不会为了去自证清白而让更多人再多知道一个家丑。王敦只要想生事仍旧会把‘牛继马后’的流言散播出去。只是不知另外三王是否真的知道其中原委?”
短短一会功夫,谢裒已经喝下三盏茶粥,额上的汗擦了又擦终于也渐渐止住,又缓了几口气才说道:“所幸先汝南王太妃仍还在世,她已将实情告知儿孙,而且这次给四公子的贺宴上老太妃和三位王爷仍会全力支持王爷和大公子。”
“贺宴?”刘秋没想到司马睿到底还是要对王敦做了让步,“现在小公子早已过了满月,但距离周岁尚且还远,总不能为了王敦来搞半岁之宴吧,难道真要向王敦低头动摇大公子的地位?”
谢裒手里的帕子已经湿透,从翾风那边再接过一枚手帕后才又擦了擦额头的汗说道:“半岁宴也不见得就坏了规矩,山阳公是不知道现在的事情有多棘手,大将军刚刚从豫章和武昌移了五万军队驻防建康上游的姑孰,那里距离此地仅百余里,顺江而下用不上半日就可兵临城下。如今王敦步步紧逼,王导虽没有为虎作伥,但他身为王家子弟也不会和王爷同心去铲除王家族人,现在王爷眼看着将朝大位跨进一步,肯定不会为了一个半岁生日宴和王敦闹僵。而王导也在劝诫王敦和王才人要适可而止,不可为了一时意气而让江东再度陷入内乱。”
刘秋手捋胡须仔细咀嚼着谢裒刚才的话,明白随着司马睿的登基之路离最后目标越来越近,王敦的野心也在随之膨胀,可吊诡的是由于双方都接受不了江南乱局再起而闹到胡人南侵长江,故而都只能将内斗控制在有限的范围内。想到这里,刘秋便问道:“先前参军说王爷准备先称晋王,可定好吉日了么?”
谢裒知道此刻已无法再对这几个人隐瞒些什么,也只好坦然答道:“王爷已和众人商议数次,准备在三月初承制改元,但为防万一暂时还只称晋王。”
在座众人虽然知道司马睿下一步必定会承继帝位,但还是没想到这第一步已经近在咫尺,马升于是有些惊讶地说道:“如此算来距离改元只有一个半月,那我们岂不是来不及通知单于派使者前来?”
谢裒有些感激地对马升说道:“驸马不必急于一时,只要赶得上后面的劝进就已经让王爷铭感五内,小臣这里先代王爷和大晋感谢单于和驸马。”
想到宴会,刘秋又问道:“既然王爷改元已迫在眉睫,那四公子的贺宴就只能拖到改元典礼之后了吧。”
谢裒这边答道:“山阳公所说不错,贺宴确实定到了改元十日后在王府操办。如今王敦已通知了诸多城中大臣到时都要到王府恭贺,想来即使达不到目的也总要搞出些动作才会罢休。”
刘秋这边会心一笑,“看来我们曹、刘两家都还没入大将军法眼,连四公子贺宴的请柬都没受到。不过这也无妨,到时总要去捧捧场才好。”
翾风见大家谈的已经差不多,便到下面通知船工又把船开回到谢裒和两位公子登船的那座小岛,众人这才一一散去。
三月,司马睿仿从前武帝时杨骏故事即晋王位,改元建武。此时琅琊王家已成为江东晋室主要力量,司马睿不得不进王敦为大将军加侍中、江州牧,又进王导为丞相军谘祭酒加右将军、扬州刺史。为平衡王家势力,司马睿大力扶持宗亲王族,不仅进唐邑公司马纮为高密王,又进司马亮诸子中最为年长的西阳王司马羕为抚军大将军、开府,随后又命其与兄弟南顿王司马宗率领流民充实长江以北。可是司马羕兄弟刚到江北就因道路阻塞返回,让司马睿在江北不得不更加倚重远在豫州的祖逖等人。
此时祖逖虽已占领谯县,但在与石勒之侄石虎的正面对抗中因军中缺兵不得不向同在江北的王敦亲兄南中郎将王含求助。王含虽派兵助祖逖脱离困境,可是也助长了王敦在建康城中的气焰。于是王敦便乘着司马睿慑于王家声威对世子之位举棋不定的时候,将四子司马晞的贺宴延迟十日,以此拖延司马睿确立世子而树立自己的威望。
拖延到暮春,司马晞的贺宴到底还是来了。由于世子之争已有数月,眼下无论是司马家支持的长子司马绍还是王敦等人支持的四子司马晞都还没有获得压倒性的支持,故而王敦虽发出去很多请帖但城中不相干的朝臣和大族都选择了观望,来晋王府赴宴的也只有司马家和王家两边的势力。
虽然气氛早已剑拔弩张,可是王敦自己倒是优哉游哉,只见他头上别了支白玉簪子,身上一席白纱裁就的大袖衫,脚上穿着白袜,下踩一对高齿木屐。身边揽着的宋袆则踩了一双同款木屐,身着藕合色的袄裙,裙后的纤髾随风起舞,头上青色琉璃镶金步摇亦随之摇曳,再配上宋袆的倾城国色不只和单身赴宴的亲贵大臣们形成鲜明对比,就是司马睿的风头都被盖过许多,仿佛王敦才是今天宴会的主人。
晋王府中的樱花开得正盛,一派争奇斗艳的春色从两旁的窗户蔓延进会客大厅,照出宴会上涌动的人影。司马睿和王才人这时已端坐在宴会主位,左首夏侯老太妃和西阳王司马羕、南顿王司马宗、汝南王司马祐端坐上首,旁边则是大公子司马绍作陪,下来是陈留王曹励、孙筠以及山阳公刘秋和嫡子孙川,末席则是司马睿眼下的红人刘隗、刁协和谢裒。右席这边全是清一色的王家人,上首是一直被司马睿尊为“仲父”的王导,然后便是大将军王敦和宋袆,身后还有两名贴身侍卫,其中一人就是上次的沈充。再过去则是一众王家族人和同袍,军谘祭酒王彬、南中郎将王含、荆州刺史王廙、以及王敦手下的两员大将朱轨和赵诱。
刚刚改元的晋王司马睿见来客都已坐定,正要开口讲话,不料席中的王敦却开口朗声道:“今日樱花满园、宾客满座,不由让我想到年少时与承露兄第一次在伊水边相遇,也是这样一个繁花似锦的时节。当时正值上巳,承露还是刚刚下山不久给魏夫人帮忙的还俗道士,阿龙却还是在伊水中嬉戏的总角孩童,想来和他同岁的晋王那时也该只是个满地跑的孩子。当时族兄濬冲和夷甫成名已久,不仅是众多士人的领袖,也是我和承露心目中的偶像,如今是再也聆听不到他们清谈玄学、评点时事了。”
这话一出,司马睿登时脸色难看起来,本来今天的贺宴就是王敦执意树立威望为王才人之子所搞,不想今天刚一开场自己不仅连主人首先发言的机会都被剥夺,反而先是带着所有宾客回顾了一下琅琊王家当年的光荣往事。可是正当气结时,王敦的亲兄王含却又接着说道:“阿黑所言不虚,如果不是后来诸王先后起兵作乱,濬冲和夷甫也不会早早辞世,竹林七贤遗风说不定还能延续到今日。”
沈充身旁的另一侍卫这时也帮腔道:“在下钱凤,虽是一名侍卫但有些事也不吐不快。刚才中郎将所说不差,不过说来说去还不是为尊者身居庙堂德不配位,否则怎会让异族长驱直入连都城都几次三番夺去,如今甚至是死是活都无人知晓。”
这话虽然出自一名侍卫,但任谁都知道这是出自王敦授意,如此挑衅让左侧诸位王公大臣听了都面露愤然之色,最后还是孙筠按捺不住,出言说道:“如今世风日下,难怪连重臣的侍从都变得如此不识礼节尊卑不分,既然领着朝廷的俸禄又怎能如此出言不逊忤逆圣上,难道这就是大将军府上的一贯风气吗?”
刘秋见王敦以两人少年相识之情开场,知道自己难以置身事外,便朝着孙筠打了个手势说道:“处仲一番感慨确实让我想到当年伊水岸边风姿绰约的王夷甫,可是他和当时一些名士陷于玄谈而枉顾时局变化,身居高位而置朝廷重托而不顾,食君之禄多年事到关头心中却只顾着自己身家性命,手握天下兵权却弃圣上安危于不顾,如此才使我大晋精锐尽失让胡虏乘隙占据中原。这样的士族领袖不过是徒有其表、虚有其名罢了,纵使当年为人所敬仰也必将为后世所唾弃。”
王导见两边甫一开始还没几句就已剑拔弩张,而且焦点问题直指皇帝和王家显宦,忙站出来为两边熄火,“诸位,今天是为晋王殿下庆祝四公子降生之喜。在座各位不是小公子至亲就是王爷近臣,今日的宴会实在不宜因为一些龃龉而生出隔阂。”
王导这话一出,王家这边立时就熄了火,司马睿也忙借着台阶附和道:“仲父所言不错,今日孤与才人庆贺诞育之喜,这样的日子实在不宜再添无谓烦恼。现在胡人步步南下,前不久又以大军围困谯城,我们这些在长江南岸坐享安乐的人怎么能再自起争斗呢。”
司马睿的话明显是想息事宁人,反倒让王敦立时来了精神,便向上首作揖道:“王爷此话不错,如今北方陷入万劫不复全是因为胡人南下为患。故臣以为我们堂堂汉人就应该把那些胡人全部逐出长江以南,像什么黄头鲜卑更是不能留,而像晞儿这样的汉人苗裔才应该承继宗祧。我说大侄女,还不快把侄孙抱出来给各位叔公看看。”
王敦有意无意的贬低司马睿和司马绍父子登时又让刚才稍显缓和的气氛凝重起来,大家这时方才明白王敦今天是蓄意要搞出点名堂了。王才人被王敦这样要求只好向身边投去询问的目光,可司马睿也没有更多办法,只好让乳母从后面抱出孩子给众人观瞧。也就在此刻,刘秋这边下首忽然有人高声说道:“胡人如何,汉人又如何?说起汉人,前有长平之战杀神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国降卒,先前大将军坐镇豫章杀的不也都人南下没有生计的汉人流民吗?至于胡人,先有最受汉武帝信任的匈奴人金日磾接受顾命辅佐昭帝,今有鲜卑单于慕容廆在中原如此混乱的时候容留中原流民平乱平州二郡并受皇帝嘉奖。今日天下的祸患并非因胡汉而起,而是某些人身居高位心怀异志。至于晋王长公子,其生性仁孝、临事果决有人主之资,怎可轻易废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