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4 章(4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反对者掂量了自己的分量。
  算了算了,打不过,打不过。
  于是内心不管是支持的,还是反对的,一致赞成高铭的任命:官家英明。
  赵楷对自己人高铭这般好,对其他人就没这么“和颜悦色”了。
  童贯虽然帅兵打了胜仗,但他唆使先帝出征,以至于铸成大祸,不可能放过他。
  考虑到他还算有功,留了他一条命,贬谪出京,派去英州吉阳军中去了。
  英州就是广东,高铭心道,千里迢迢,车马劳顿,加上水土不服,不知童贯能不能坚持到地方,到了又能活多久。
  但有一点肯定的是,他这辈子应该不会再回到东京了。
  另一个太监梁师成,待遇比他好一点,被派去守文宗赵佶的皇陵。
  捡了一条命的两人,对赵楷感恩戴德,不敢耽搁,还怕官家反悔,麻溜收拾东西都走了。
  转眼间,赵佶在世时的,几个“贼”,就只剩下高俅一个了。
  对这仅剩的硕果,赵楷也没有“姑息”,毕竟他靠蹴鞠发家,名声不好,加之先皇驾崩,他作为统帅之一就在身边,难辞其咎。
  于是罢免了他的太尉之职,改任左卫上将军。
  就在大家对新的太尉一职的人选,充满期待的时候,就听皇帝高调宣布,这个太尉,朕决定让花荣来做。
  众人面面相觑,这不是换汤不换药么,老子撤职,叫干儿子来做?
  不过,花荣的军功也堆砌到位了,先有方腊后有李乾顺跟李仁爱,除了年轻外,没有什么可指摘的。
  但比起赵楷他爹叫球友上位,提拔花荣这样实打实的将军,任命算是相当英明了。
  朝臣齐齐表示,官家英明。
  但也有人觉得高铭和花荣交往过密,他俩一文一武“把持朝政”,十分危险。
  对这样的奏疏,赵楷一向懒得理会,你们懂什么?他俩那叫交往过密吗?根本就是两口子好吧。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如今辽国虚弱,金国崛起,西夏刚入囊中,要做的事情还有许多,正是用人之际。
  而高铭跟花荣,无意就是好用的人。
  况且赵楷自诩聪明人,并不觉得自己会傻到被手下的篡位。
  他是那个善将将的人。
  高俅本人对这样的任命也很开心,自己退下,扶持小辈上位,他甘之如饴。
  一朝天子一朝臣,赵楷肯定要提拔自己人,他这个老资历本来就得退下来。
  况且看着自己的儿婿这么出息,他脸上同样有光。
  他现在没什么事,在家带带孩子,挺好。
  要不是听说完颜希尹鼓捣出了女真文字,高铭一时还没空管他们。
  但如此突破性的进展一出,高铭就登门去瞧了一趟,果见完颜希尹满脸喜气,仿佛孕育了新生命的产妇一般,脸上洋溢着从内到外的满足。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