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赫连启等人的火把光亮迅速在黑暗矿洞中消失,陆铮却是伸手一拦,不紧不慢道:
  “先别急着进去。”
  最迫不及待的白子玉停下动作,不解道:“队长?”
  “矿洞里面情况不明,里面的东西能起悄无声息的杀死一支小队,让他们先去打头阵正好。”
  陆铮眼睛微眯:
  “等下我一个人进去看看情况,你们五个留在外面,如果我一炷香的时间还没有出来,你们可立刻发射信号,通知掌座他们过来!”
  没想到陆铮这样的安排,孔维、白子玉等人顿时急道:
  “队长,这怎么可以?”
  “里面就算再危险,我们也要跟你一起去!”
  陆铮摆了摆手,低喝道:
  “不用多说了,矿洞之中有风传出,里面应该四通八达,很容易受到埋伏暗算。我一个人目标最小,有什么情况也能及时退走,你们在外面等待就好。”
  埋伏暗算?
  孔维等人心中微微一凛,隐约明白了陆铮的意思,脸色微微变化:“他们难道敢......?”
  陆铮冷笑一声:“小心无大错,有备才能无患!”
  这矿洞里不仅仅疑似人头飞廉的可怕邪异种,还有刚刚进去的赫连启。
  刚才他与这个贵胄子弟针锋相对,可以说是已经将其得罪。
  对方在外面或许不敢怎么样,但是到了这漆黑不见底的矿洞之中,谁也无法保证对方会不会心生恶念,搞出什么阴谋暗算、设计坑杀的事情来。
  而对方如果真敢这么干,一个五境烘炉境的强手,外加手下四个三境巅峰的高手,他们这支小队除了他恐怕都要面临灭顶之灾。
  但是若是他一个人进去,既没有任何牵制,又可以放开手脚,是走是留全凭心意,自然是最好不过的选择。
  “老大,还是你考虑的周全。”
  身为监察部的成员,没有一个人是蠢货,同样也意识到这一点的孔维五人对视一眼,深吸一口气:
  “既然如此,我们就在外面等着你。”
  “老大,务必小心,若是有什么突发情况,可以火雷为信,我们立马发信号!”
  陆铮微微一笑,“放心。”
  说完,他第一时间吹灭了手中的火把,转身宛如一个幽灵,悄无声息的掠入了漆黑的矿洞之中。
  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河上公注:“人当法地安静柔和也,种之得五谷,掘之得甘泉,劳而不怨也,有功而不制也。天湛泊不动,施而不求报,生长万物,无所收取。道清静不言,阴行精气,万物自成也。道性自然,无所法也。”王弼注:“法,法则也。人不违地,乃得全安;法地也。地不违天,乃得全载;法天也。天不违道,乃得全覆也;法道也。道不违自然,乃得其性;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于自然无所违也。自然者,无称之言,穷极之辞也。用智不及无知,而形魄不及精象,精象不及无形,有仪不及无仪,故转相法也。道顺自然,无故资焉;地法于天,人故象焉,所以为主,其一之者,主也。”可见,“法”此处并非法令制度,而作动词“效法”之意。《道德经》第25节中,老子第一次提到“法”字,据帛书记载,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通俗理解为,道是创造天地万物的原始之母,因此人要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道法自然”并不是把道与自然对立起来,道是终极的、绝对的,没有“外”,所以“道”就是“自然”。“自然”这一概念在老子的学说中一般有三方面构成,即一是不干预,自由发展,二是不勉强,三是出于天然,不假人工造作者。
  由此可以看见,老子所言之道,即因循自然之规律达致“无为而无不为”之境。此处,“法”一词在句中作为动词,即效法、因循、遵守之意,而无法则、法律之意。
  当然,法“道”也有超越世俗法律之上的自然法则之意,即遵循社会常理、常识、常情,而这些既是“道”的引申义,从而也可作为世俗法律之根基与合理性之评判。
  老子认为,“国中有四大”即“道大、天大、地大、君王大”。天、地、王三者都要依循道来成就,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在于道是根基、母体之所在。而王作为国家的统治者要治理国家,也应遵循老子所言之道,而此道运用到政治治理之中,也即法律、伦理、政策、规则等都应顺应道的发展规律。[11]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