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霜晨月七(2 / 2)
后人由此附会演绎出了一出玉带记。一行禅师虽然这样说了。但是裴度的命运似乎并没有什么大变化。二十五岁,裴度中了进士,可是直到四十二岁,裴度还只是一个县尉。是李诵把他拔擢到了长安,做了监察御史,又是李诵,给了裴度信任,给了裴度舞台,在短短七年之内,让此前十七年不得志的裴度从监察御史一直做到了现在的兵部尚书同平章事,封晋国公。其实裴度才干极好,缺的只是机会,本人虽然出身河东裴氏,但是系出旁支,在仕宦生涯中并未得到家族的有力奥援,不像裴垍,年纪轻轻贤名就传遍海内。孔子说,一个人到了四十岁还没有什么成就,就没什么可怕的了,而李诵让裴度的事业从四十二岁才开始起步,他不感激李诵感激谁?
作为李诵的腹心之臣,李诵的新政会造成的影响裴度完全可以预见到。但是他依然选择了支持李诵。在这样的时候处变不惊,以国务为重,这不禁让李绛微有些羞愧。心道:
“吾虽然自以为比裴中立聪明,但是论起涵养功夫来,终究还是不如他啊。” ↑返回顶部↑
作为李诵的腹心之臣,李诵的新政会造成的影响裴度完全可以预见到。但是他依然选择了支持李诵。在这样的时候处变不惊,以国务为重,这不禁让李绛微有些羞愧。心道:
“吾虽然自以为比裴中立聪明,但是论起涵养功夫来,终究还是不如他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