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2 / 3)
冷静下来的李迢,很快根据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评估了对这个女人最有效的使用方法。几天以后,黄浩在数万军民的夹道欢迎中,风风光光地正式进了幽州城,随后,他派黄邺、李迢两人率军巡视安抚尚未被背嵬军占领的卢龙各州。两个人的表现都出色,任务圆满完成,没有一座城池发生反抗,全都顺从了辽国主导的新秩序。
黄浩非常的满意,李迢却有些郁闷。黄浩并没有接受李迢献上的美人。而是很大方的把张氏赏赐给了他的禁卫军统领罗成,这家伙已经单身很多年了,对黄浩又忠心耿耿,可不能冷落了他。黄浩是个穿越者,没人看多了,也就有了免疫力。再说了,张氏再美,那也美不过范冰冰;况且,哥有洁癖,也不喜欢穿旧鞋!
黄浩发现满朝的文武大臣见了这个女人迈不动步子,黄浩心中就有些不悦。他很不习惯将女人像货品一样被人送来送去。说起来这女人也的确可怜。正好一眼偏见罗城的猪哥像,黄浩干脆作主把这张氏赐给了罗成。也免得这女人今后在无良的男人中间转来转去,被人糟蹋。嫁给罗成总算是个好归宿。
于是乎,这个傻不拉几的大个子,意外的抱得了美人归!这件事让李迢差点背过气去,鼻子都气歪了。心痛了好久,好久!每次想起这件事,就后悔不迭。哎,早知道黄浩如此大方,不如自己……
言归正传,黄浩取得了自登基以来的最大一次胜利。仅仅用了三个月时间,强大的卢龙镇,河朔三镇之首的卢龙镇就灰飞烟灭。让历代大唐天子痛苦不已的卢龙镇,自安禄山时代起已威震天下的卢龙镇,从此就被他征服了。
这次胜利,使大辽国控制的地盘几乎扩大了四分之一,尤其是人口的收获特别大,比原先的渤海国还要多得多。唐帝国的东北方向除了朔州和内蒙古一些地方,基本上被辽国占领。
在这次出征前,辽国的的地盘包括登州、辽东和原来的渤海国,总共六十几个州,由于大都是苦寒之地,人烟稀少,全部加起来还不到700万人口。
可而新夺取的卢龙一镇下辖十三个州府:幽、涿、瀛、莫、妫、檀、蓟、顺、营、平、新、武、蔚。人口就有八百来万。最重要的绝大部分是汉人,这样一来,汉民就成为辽国的主体民族,同时,有了庞大的人口,也就为统一天下打下了基础。
……
面对突然间冒出来强大的辽国,大梁城的朱温不得不认真考虑如何应对来自北方黄浩的威胁。
根据现在所收集到的情报显示,这位新鲜出炉的皇帝黄浩绝对不简单。尤其是他麾下的背嵬军实在太能打啦!据说,军中称之为“飞虎子”李鸦儿的沙陀部族军在背嵬军面前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只能够一路溃退。
天爷啊!自汉武帝、唐太宗以后,汉人又有了如此强大的骑兵了?这一点尤其让朱温寝食难安,每天最担心的就是辽国铁骑南下,是河南都是大平原,根本无险可守,特别适合骑兵的作战。
像几年前那样,挑动朝廷和华北藩镇再发动一次像对付李克用一样对辽国讨伐?拉倒吧!大同、卢龙已被黄浩的辽国吞并,义昌节度使卢彦威被灭,沧州归顺了辽国。成德军节度使王镕不久前已经屈服,主动归降辽国,成了辽国的银青光禄大夫,签书枢密院事,彻底的臣服了辽国。
总之,黄浩在华北已无强敌。
至于朝廷,更不用说了,一朝被扁之后,看见“李克用”三字都还会打哆嗦,何况是打败了李克用的黄浩!正所谓:十年不鸣,一鸣惊人啊!这黄巢之子今年不过二十六七,竟然取得了如此的成就,真是后生可畏!朱温听说杨行密得到过背嵬军的资助,顿时寝食难安。他很担心杨行密投靠了辽国。如此一来,自己将会面临腹背受敌的局面,那时候麻烦就大了!
正当朱温为如何应对辽国与杨行密可能的南北夹击而苦思良策之际,他的密探传来了一个意外的好消息。据报,辽国渤海人发生了叛乱,契丹人、奚人也有叛乱的苗头。黄浩匆匆结束了在幽州的行程,率领禁卫军返回了沈阳。
朱温的情报很准确,辽国国内的确发生了叛乱,但并不是什么渤海人,而是许多部落发生了内讧,其中就包括契丹人。黄浩立国以后,根据国内的情况,并没有急功近利,采取粗暴的办法将各族强行糅合在一起,而是采取了潜移默化的手段将各民族逐渐融入进来。
建国的时候,黄浩根据各部落的贡献,将一些适合于放牧的草原分封个部落。譬如最肥美的科儿沁草原被黄浩封给了岳父的日连部。虽然契丹八部中有四部归属辽国的统治,但黄浩并没有直接纳入治下。契丹人和其他一些部族一样,保持着相对独立的部落形式,唯一不同的是交税的对象由渤海国变成了辽国,每年各部落需要派出青壮服兵役。
目前大辽帝国除了禁卫军和背嵬军是职业性质的常备军。其他的部队都属于府兵的性质。黄浩除了均田制,军事上除了正规军,在地方上还是实行府兵制,只不过地方上没有指挥权。
这些仆从军同样也直接归训练司训练,和各州县的预备役待遇一样,每年需要训练三个月的时间,训练时有军饷。作战时转为府兵,同样享受正规军人的待遇。由枢密院参谋部派出军官负责指挥,协助正规军作战。
这一次攻打卢龙和河东,黄浩就在全国抽调了五万预备役。要知道,辽国的军功赏赐那是非常丰厚的,这是参战的各部落士兵都得到了丰厚的赏赐。那么现在问题来了,这些赏赐军队是赏给士兵个人的,属于他们的私有财产。
可按照这时候的习惯,这些部族军全部属于各部落首领的部众,回去以后,肯定要收缴这些赏赐,归首领所有。
但这在辽国军队系统是绝对不允许的!军人的赏赐神圣不可侵犯。如果发生这样的情况,枢密院肯定是要干涉的。士兵的军功赏赐你也竟敢剥夺!想造反吗?这样一来,有了这份保障,部族的士兵更加向往能够成为府兵,甚至盼望能够加入正规军。
时间一长,矛盾就会产生。这些尝到甜头的部落勇士跟部落首领有了隔阂,希望能够摆脱部落的约束。成为像汉人一样的自由民。矛盾产生了!有一些不满的部落首领利欲熏心,竟然发动了叛乱!国内的动荡让某些有心人蠢蠢欲动。尤其是归附辽国的契丹部族,背后隐隐出现了迭剌契丹的黑手。
黄浩登基后,萧麒被正式册封为皇后。契丹日连部的阿里拔氏也顺理成章的成了辽国的后族,萧讷温成了大辽国丈,自然在契丹人中水涨船高。
但迭剌部毕竟是契丹八部中最大最强的一个部,而世里家族在遥辇时期的地位、权势和声望仅亚于遥辇家族。耶律述澜的六代祖涅里是遥辇初期的著名军事统帅,是击溃大贺家族复辟势力的主将,曾经在唐开元二十三年(735)被唐朝任命为松漠都督。
自涅里以下,耶律述澜的祖先累代被选为迭剌部的酋长,且屡膺联盟军事统帅之选。如今由于辽国的崛起,契丹八部分裂成哪两个部分,一部分跟随阿里拔氏部落投靠了黄浩,分别迁徙到了肥沃的科儿沁大草原和锡林郭勒大草原,成为了大辽国的顺民。
一部分则跟随述澜生活在木叶山草原。前年,耶律阿保机居庸关大败,慑于背嵬军的兵锋,同时不想沦成辽国的附庸。以迭剌部为首的契丹四部撤退到了内蒙古大草原的潢水之南,继续保持着独立,维持着契丹人自己的统治。
这次黄浩击败李克用拿下燕云十六州后,更加让述澜感到惶惶不可终日。他意识到事情照这样发展下去,辽国迟早要吞并契丹最后的部落。为了求生存,他授与耶律阿保机于越尊号(这是仅次于可汗的一个尊号),并“总知军国事”,从此阿保机就大权在握了。
耶律阿保机深知光靠契丹人的力量无力对抗日益强大的辽国。于是,他会晋王李克用于朔州,易袍马,约为兄弟,晋王赠以金缯数万,并且给了两千工匠,帮助耶律阿保机建立铁厂。 ↑返回顶部↑
黄浩非常的满意,李迢却有些郁闷。黄浩并没有接受李迢献上的美人。而是很大方的把张氏赏赐给了他的禁卫军统领罗成,这家伙已经单身很多年了,对黄浩又忠心耿耿,可不能冷落了他。黄浩是个穿越者,没人看多了,也就有了免疫力。再说了,张氏再美,那也美不过范冰冰;况且,哥有洁癖,也不喜欢穿旧鞋!
黄浩发现满朝的文武大臣见了这个女人迈不动步子,黄浩心中就有些不悦。他很不习惯将女人像货品一样被人送来送去。说起来这女人也的确可怜。正好一眼偏见罗城的猪哥像,黄浩干脆作主把这张氏赐给了罗成。也免得这女人今后在无良的男人中间转来转去,被人糟蹋。嫁给罗成总算是个好归宿。
于是乎,这个傻不拉几的大个子,意外的抱得了美人归!这件事让李迢差点背过气去,鼻子都气歪了。心痛了好久,好久!每次想起这件事,就后悔不迭。哎,早知道黄浩如此大方,不如自己……
言归正传,黄浩取得了自登基以来的最大一次胜利。仅仅用了三个月时间,强大的卢龙镇,河朔三镇之首的卢龙镇就灰飞烟灭。让历代大唐天子痛苦不已的卢龙镇,自安禄山时代起已威震天下的卢龙镇,从此就被他征服了。
这次胜利,使大辽国控制的地盘几乎扩大了四分之一,尤其是人口的收获特别大,比原先的渤海国还要多得多。唐帝国的东北方向除了朔州和内蒙古一些地方,基本上被辽国占领。
在这次出征前,辽国的的地盘包括登州、辽东和原来的渤海国,总共六十几个州,由于大都是苦寒之地,人烟稀少,全部加起来还不到700万人口。
可而新夺取的卢龙一镇下辖十三个州府:幽、涿、瀛、莫、妫、檀、蓟、顺、营、平、新、武、蔚。人口就有八百来万。最重要的绝大部分是汉人,这样一来,汉民就成为辽国的主体民族,同时,有了庞大的人口,也就为统一天下打下了基础。
……
面对突然间冒出来强大的辽国,大梁城的朱温不得不认真考虑如何应对来自北方黄浩的威胁。
根据现在所收集到的情报显示,这位新鲜出炉的皇帝黄浩绝对不简单。尤其是他麾下的背嵬军实在太能打啦!据说,军中称之为“飞虎子”李鸦儿的沙陀部族军在背嵬军面前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只能够一路溃退。
天爷啊!自汉武帝、唐太宗以后,汉人又有了如此强大的骑兵了?这一点尤其让朱温寝食难安,每天最担心的就是辽国铁骑南下,是河南都是大平原,根本无险可守,特别适合骑兵的作战。
像几年前那样,挑动朝廷和华北藩镇再发动一次像对付李克用一样对辽国讨伐?拉倒吧!大同、卢龙已被黄浩的辽国吞并,义昌节度使卢彦威被灭,沧州归顺了辽国。成德军节度使王镕不久前已经屈服,主动归降辽国,成了辽国的银青光禄大夫,签书枢密院事,彻底的臣服了辽国。
总之,黄浩在华北已无强敌。
至于朝廷,更不用说了,一朝被扁之后,看见“李克用”三字都还会打哆嗦,何况是打败了李克用的黄浩!正所谓:十年不鸣,一鸣惊人啊!这黄巢之子今年不过二十六七,竟然取得了如此的成就,真是后生可畏!朱温听说杨行密得到过背嵬军的资助,顿时寝食难安。他很担心杨行密投靠了辽国。如此一来,自己将会面临腹背受敌的局面,那时候麻烦就大了!
正当朱温为如何应对辽国与杨行密可能的南北夹击而苦思良策之际,他的密探传来了一个意外的好消息。据报,辽国渤海人发生了叛乱,契丹人、奚人也有叛乱的苗头。黄浩匆匆结束了在幽州的行程,率领禁卫军返回了沈阳。
朱温的情报很准确,辽国国内的确发生了叛乱,但并不是什么渤海人,而是许多部落发生了内讧,其中就包括契丹人。黄浩立国以后,根据国内的情况,并没有急功近利,采取粗暴的办法将各族强行糅合在一起,而是采取了潜移默化的手段将各民族逐渐融入进来。
建国的时候,黄浩根据各部落的贡献,将一些适合于放牧的草原分封个部落。譬如最肥美的科儿沁草原被黄浩封给了岳父的日连部。虽然契丹八部中有四部归属辽国的统治,但黄浩并没有直接纳入治下。契丹人和其他一些部族一样,保持着相对独立的部落形式,唯一不同的是交税的对象由渤海国变成了辽国,每年各部落需要派出青壮服兵役。
目前大辽帝国除了禁卫军和背嵬军是职业性质的常备军。其他的部队都属于府兵的性质。黄浩除了均田制,军事上除了正规军,在地方上还是实行府兵制,只不过地方上没有指挥权。
这些仆从军同样也直接归训练司训练,和各州县的预备役待遇一样,每年需要训练三个月的时间,训练时有军饷。作战时转为府兵,同样享受正规军人的待遇。由枢密院参谋部派出军官负责指挥,协助正规军作战。
这一次攻打卢龙和河东,黄浩就在全国抽调了五万预备役。要知道,辽国的军功赏赐那是非常丰厚的,这是参战的各部落士兵都得到了丰厚的赏赐。那么现在问题来了,这些赏赐军队是赏给士兵个人的,属于他们的私有财产。
可按照这时候的习惯,这些部族军全部属于各部落首领的部众,回去以后,肯定要收缴这些赏赐,归首领所有。
但这在辽国军队系统是绝对不允许的!军人的赏赐神圣不可侵犯。如果发生这样的情况,枢密院肯定是要干涉的。士兵的军功赏赐你也竟敢剥夺!想造反吗?这样一来,有了这份保障,部族的士兵更加向往能够成为府兵,甚至盼望能够加入正规军。
时间一长,矛盾就会产生。这些尝到甜头的部落勇士跟部落首领有了隔阂,希望能够摆脱部落的约束。成为像汉人一样的自由民。矛盾产生了!有一些不满的部落首领利欲熏心,竟然发动了叛乱!国内的动荡让某些有心人蠢蠢欲动。尤其是归附辽国的契丹部族,背后隐隐出现了迭剌契丹的黑手。
黄浩登基后,萧麒被正式册封为皇后。契丹日连部的阿里拔氏也顺理成章的成了辽国的后族,萧讷温成了大辽国丈,自然在契丹人中水涨船高。
但迭剌部毕竟是契丹八部中最大最强的一个部,而世里家族在遥辇时期的地位、权势和声望仅亚于遥辇家族。耶律述澜的六代祖涅里是遥辇初期的著名军事统帅,是击溃大贺家族复辟势力的主将,曾经在唐开元二十三年(735)被唐朝任命为松漠都督。
自涅里以下,耶律述澜的祖先累代被选为迭剌部的酋长,且屡膺联盟军事统帅之选。如今由于辽国的崛起,契丹八部分裂成哪两个部分,一部分跟随阿里拔氏部落投靠了黄浩,分别迁徙到了肥沃的科儿沁大草原和锡林郭勒大草原,成为了大辽国的顺民。
一部分则跟随述澜生活在木叶山草原。前年,耶律阿保机居庸关大败,慑于背嵬军的兵锋,同时不想沦成辽国的附庸。以迭剌部为首的契丹四部撤退到了内蒙古大草原的潢水之南,继续保持着独立,维持着契丹人自己的统治。
这次黄浩击败李克用拿下燕云十六州后,更加让述澜感到惶惶不可终日。他意识到事情照这样发展下去,辽国迟早要吞并契丹最后的部落。为了求生存,他授与耶律阿保机于越尊号(这是仅次于可汗的一个尊号),并“总知军国事”,从此阿保机就大权在握了。
耶律阿保机深知光靠契丹人的力量无力对抗日益强大的辽国。于是,他会晋王李克用于朔州,易袍马,约为兄弟,晋王赠以金缯数万,并且给了两千工匠,帮助耶律阿保机建立铁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