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天祐五年(公元908年)正月,被背嵬军赶到西域的晋王李克用带着遗憾与不舍病死在哈密,终年五十二岁,临终前遗命其子李存勖嗣位。逃到漠北(外蒙古)的耶律阿保机闻讯嚎啕大哭,亲自前往哈密祭奠这位盟友。
  纵观李克用的一生,虽然不乏跋扈之举,亦有震主之威,但他始终以李唐宗室自豪,始终无篡逆之心,而是力图维护唐王朝的统治。即使在唐王朝灭亡后,面对王建各王一方的提议,他仍表示“誓于此生,靡敢失节”。对盟友,他也是“一言许心,万死不悔”,始终不负誓约。
  虽然李克用忠诚于唐王朝有利益因素存在——为了维持朝廷与地方藩镇相互依赖的政治局面,但他还是赢得了包括辽国皇帝黄浩在内许多人的钦佩。其中就包括杨行密,他常恨不识李克用状貌,曾派画工不远千里来到哈密偷偷写生;唐末诗人罗隐与他素未谋面,但十分推崇他的为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赞誉他:
  寒城猎猎戍旗风,
  独倚危楼怅惘中。
  万里山河唐土地,
  千年魂魄晋英雄。
  离心不忍听边马,
  往事应须问塞鸿。
  对李克用佩服归佩服,黄浩却没有手下留情的意思。建昌十四年(908),由枢密副使卢榆挂帅,率领三万背嵬军和五万府兵,共计八万人马分三路大军西征。
  翌年正月,辽军灭晋,收复唐朝西域都护府故地,设西域总督府,由辽国朝廷直接派员管理。英雄一世的李克用未能料到,他那机敏勇武的儿子李存勖竟然在短短一年后便落得个“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的下场。
  同年二月,幽州刺史,枢密使黄邺率二十大军分别从幽州、登州两路出发,发动了山东战役,短短二十几天,背嵬军就占领了山东全境,两路大军汇合后,兵锋直指开封,刚成立不到一年梁朝顿时鸡飞狗跳……
  三月二十二日,辽国入侵梁国的东路军前锋大将姜备率三万大军来到信德府的隆平县。出燕京时,东路军有十五万兵马,这其中主力有背嵬军五万,十万府兵打散分置在左、中、右三支大军里头。
  出燕京后,担任先锋的东路军势如破竹,除在保州稍微受到梁国守军像样的抵抗外,其他州县如霸州、易州、束鹿、赞皇、获鹿、衡水等等,均属轻取。不到一个月,辽军与据守在阜平、曲阳、行唐一带的朱温三十五万梁军兵,隔着黄河对峙。
  黄邺率领的中路军踏定州、扫鼓城、平庆源、荡柏乡,如入无人之境。这天来到隆平县,本以为有一场恶战,谁知城中两千守军弃城而逃,县令等一应公门中人也都无影无踪。黄邺在北城楼外下马,领着枢密院参谋处一班官员,在兵士们的护卫下,缓缓踱进城来。
  黄邺见大街两旁的住户,一家家门窗尽闭,便对身边的人说:“你去敲敲门,看看屋子里是否有人。”
  一名小校走上前,抬手敲门,大声问:“有人吗?”
  没有动静。
  黄邺下令:“再敲。”
  又上去一名士兵,两人把门敲得震天响。
  突然,听得门闩抽响,门哗啦被拉开了。一位穿着打了几个补丁的青布袄、头戴着瓦楞帽儿的老汉伸头出来,半是惊恐半是愠恼地问:“兵爷,你要找谁?”
  “老大爷,为何不开门?”小校露出一个自认为温和的样子,那老汉却吓得就要往屋里缩。
  “喂,老人家,别害怕,我们是辽国的背嵬军。”黄邺走过来了。
  老汉瞅着他,小心地问:“你要什么?咱家可是啥都没有。”
  黄邺说:“老人家,背嵬军可从来不欺负老百姓。也不会拿你的任何东西,放心吧!你让我进去看看。”
  说罢,黄邺也不等老汉同意,抬腿过了门槛儿。房子一进两间,外间是堂屋兼灶房,里间是卧房,只有一个断了一只腿用砖头垫着的破旧的立柜。
  黄邺问老汉:“你家的人呢?”
  “就我一个人。”
  “你干什么营生?”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