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毕业季(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但是这些早期民企在与国营企业、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的人才竞争中,还是会败下阵来。/p>
  尽管开出的工资高出几倍,进厂就是部门领导,但还是鲜有大学生愿意过去。/p>
  计划经济的思维还是根深蒂固的,天之骄子们更看重“铁饭碗”。/p>
  纵观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凡是愿意吃螃蟹,敢为天下先的群体,后来都达了。/p>
  8o年代初期,大家对于外资企业还不屑一顾的时候,愿意进外企工作的群体,后来都成了社会的金领。/p>
  9o年初愿意进有影响的民营家族企业打工的大学生,未来基本上都做了老总。/p>
  9o年代末,国人还不知道网络是啥玩意的时候,最早触网的这样一批人,目前都成了社会的精英,这个国家里财富增长度最快的一族。/p>
  所以在这个改革的大时代里,一个人的选择决定命运。/p>
  而那些看似前景渺茫的职业,或许就是未来的最吃香的行当。/p>
  山水轮流转,明年到我家!谁能说的准呢!/p>
  罗永福的眼光也没有越那个时代,日后北疆最著名的那个民企5ooo元的月薪没能让他动心。/p>
  因为他的留疆申请如愿以偿的被批准了,南疆的塔里木农垦大学向他伸出了橄榄枝。/p>
  政审合格的汉族双优生,愿意主动留在祖国的大西北,本身就是一个抢手的香馍馍。/p>
  罗永福第一时间把这个喜讯告诉了乌日娜,她激动的哭了。/p>
  感谢万能的真主,感谢哈萨克的神灵!/p>
  乌日娜的毕业派遣地是家乡伊犁州的一个县级畜牧局,两个塔里木河流域的南疆,一个人在北疆,还是相距遥远。/p>
  但毕竟都是在新疆的土地上,等工作稳定的之后,再慢慢调动到一块应该不是太难的事情。/p>
  一颗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来了!/p>
  拿到派遣证,拍完毕业照,整个大学生活终于划上了句号。/p>
  离别的时刻到了,2o2寝室的弟兄们一个个哭的泪人一样。/p>
  罗永福最难受的就是好兄弟陈春潮,他的派遣单位在长江边上的重庆老家,离南疆山遥路远,今日一别真是不知道何日再相见了。/p>
  所以把陈春潮送入站台的那一刻,两位当年一起摘棉花、一起勤工俭学、一起追女孩的兄弟依依不舍,互道珍重。/p>
  亲爱的兄弟,二十年后再相见!/p>
  送走所有的同学后,罗永福和乌日娜决定来一趟浪漫的旅行,庆祝毕业和爱情的圆满。/p>
  他们先去了阿拉尔,陈三郎的报道地。/p>
  从阿克苏下火车后,沿着颠簸不平的国道,来到了当时还很荒凉的兵团农一师驻地阿拉尔。/p>
  阿拉尔的繁荣和石河子是没法比的,农垦大学的校园面貌更是连老家的师专都比不上。/p>
  在湿润的伊犁河谷长大的乌日娜,也没有想到南疆的条件这么艰苦。/p>
  罗永福为了自己放弃了回到内地的机会,来到如此僻远的地方,而且一个熟人朋友也没有,她为此感到深深的抱歉。/p>
  “对不起啦,同学哥!让我怎么报答你呢?”/p>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