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1章 灭杀(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在处理政务的同时,贾长生也没有忘记对董卓旧部的安抚。他召集了城中的官员和将领,在长安的议事厅中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诸位,董卓倒行逆施,致使天下大乱,百姓受苦。如今他已伏诛,罪有应得。但我贾长生今日来到长安,并非要与诸位为敌,而是要结束这乱世,还百姓一个太平盛世。你们都是为了生计才投身军旅,我理解你们的无奈。只要你们愿意放下武器,归顺于我,我定会既往不咎,给你们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贾长生的话语掷地有声,在议事厅中回荡,许多董卓旧部的将领听后,心中不禁泛起了一丝波澜。
  贾长生明白,光靠言语安抚还远远不够,还需要采取实际行动来分化瓦解董卓旧部的势力。他暗中派人调查董卓旧部的内部情况,发现其中一些将领与董卓并非同心同德,只是迫于形势才为其效力。贾长生决定从这些将领入手,进行策反。
  他找到了一位名叫徐荣的将领,徐荣是董卓麾下的一员猛将,曾多次立下战功。但他为人正直,对董卓的残暴行为早有不满。贾长生亲自前往徐荣的府邸,与他促膝长谈。“徐将军,你乃当世名将,一身武艺却被董卓所用,实在是可惜。如今董卓已死,你若继续追随他的旧部,与我为敌,不仅会成为天下人的公敌,也会让自己的前程毁于一旦。我贾长生求贤若渴,希望你能加入我的阵营,我们一起为天下百姓谋福祉。”贾长生诚恳地说道。
  徐荣看着眼前这位年轻的统治者,心中犹豫不决。他深知贾长生的实力,但又担心自己投靠他后会受到歧视。贾长生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接着说道:“徐将军,你不必担心。我贾长生向来以诚信待人,只要你愿意归顺,我定会重用你,让你在我的麾下发挥出自己的才能。”徐荣被贾长生的诚意所打动,最终决定归顺于他。
  徐荣的归顺,在董卓旧部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许多将领看到徐荣受到了贾长生的重用,待遇优厚,心中也开始动摇。贾长生趁机加大了策反的力度,派出更多的使者前往各个将领的驻地,劝说他们归顺。在贾长生的恩威并施下,越来越多的董卓旧部将领选择了投靠他。
  随着越来越多的董卓旧部将领归顺,贾长生开始着手组建一支新的军队,以掌控长安的军权。他将归顺的将领和士兵进行了重新整编,按照他们的能力和特长进行了合理的安排。同时,他还从自己的十万大军中挑选了一批精锐士兵,与董卓旧部的士兵进行混合编队,以便更好地进行管理和训练。
  在训练过程中,贾长生亲自制定了严格的训练计划,注重培养士兵的纪律性和战斗能力。他还邀请了一些经验丰富的将领担任教官,为士兵们传授先进的战术和武艺。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新组建的军队面貌焕然一新,战斗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为了进一步掌控军权,贾长生还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军事管理制度。他设立了专门的军事机构,负责军队的调度、补给和奖惩等事务。同时,他还加强了对军队的监督,防止将领们拥兵自重,威胁到自己的统治
  贾长生深知,要巩固自己在长安的统治,离不开人才的支持。除了重用归顺的将领外,他还广泛招揽天下英才,为自己所用。他在长安设立了招贤馆,发布了招贤令,吸引了许多有识之士前来投奔。
  在众多投奔的人才中,有两位谋士引起了贾长生的注意,他们就是李儒和贾诩。李儒曾是董卓的首席谋士,智谋过人,策划了多起重大事件;贾诩则是一位足智多谋的谋士,虽然在董卓手下时没有得到重用,但他的才能有目共睹。贾长生深知这两位谋士的价值,他亲自接见了他们,并向他们表达了自己的诚意。“两位先生,你们都是当世奇才,我贾长生求贤若渴,希望你们能加入我的阵营,为我出谋划策。我相信,在你们的帮助下,我一定能够实现统一天下的大业。”
  李儒和贾诩被贾长生的诚意所打动,他们看到了贾长生身上的雄才大略和远大抱负,决定投靠他。在贾长生的麾下,李儒和贾诩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能,为他出谋划策,解决了许多难题。他们的加入,让贾长生的势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壮大,也为他巩固在长安的统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贾长生成功地收拢了董卓手下的民心和军权,长安的局势逐渐稳定下来。他以长安为根基,开始向周边地区扩张势力,向着统一天下的目标稳步迈进。在这个乱世之中,贾长生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
  (本章完)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